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2015-05-04 10:40:17)分类: 千名计划 |
所用教科书 |
七年级下册 |
版 |
人教版 |
册数 |
下册 |
||
课 题 名 称 |
独特的自然环境 |
所在单元及章节 |
第十章 极地地区 |
页数 |
91 |
||
教 学 内 容 分 析 |
本章内容是初中世界区域地理中地区学习内容的最后一章,是检验学生分析区域地理的重要一章。《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世界地区的课程内容有8条,“极地地区”可以承载以下2条内容。 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本章内容分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三个标题,文中贯穿始末的主线是寒冷。由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因此,在进行《极地地区》的教学中也应该从这方面入手,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
||||||
学 生 情 况 分 析 |
1. 学生的心理特征 中学生好奇心强,想像力丰富,极地地区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她的神秘给学生带来了好奇和探究的兴趣。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本校学生的学习习惯 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基本形成了良好的读图习惯:从图中提取地理信息;运用地理的基本知识分析图中的地理事物等。但是本校学生的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和探究的习惯还不是很强,学习压力小,凭兴趣去听课学习。 |
||||||
教 学 目 标 |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知道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能够利用已有的地理知识,说明自然环境的成因。 2.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的意识。 |
||||||
学 习 目 标 |
1.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2.说出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3.列表对比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并说明自然环境的成因。 |
||||||
教 学 重 点 及 解 决 措 施 |
教学重点 南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等。 突破措施 1.用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南极地区的位置。 2.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
||||||
教 学 难 点 及 突 破 措 施 |
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突破措施 1.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和周围的环境 2.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
||||||
课时安排 |
计划授课时数: 1 |
||||||
教学策略及 媒体选择 |
教学策略:地图教学方法,比较对比法,小组合作法,直观演示法,归纳演绎法 媒体选择:PPT课件。能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通过图片的展示,视频的播放,提高学习的效果,增加学习的兴趣,同时,能通过投影展示课后巩固练习,避免了初中学生没有填充册和练习册的不足,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
|||||||||||||||||||||||||||||||||||||||||||||
教学环节 (含设计意图) |
教 学 设 计 |
|||||||||||||||||||||||||||||||||||||||||||||
|
||||||||||||||||||||||||||||||||||||||||||||||
教 学 过 程 结 构 设 计 示 意 图 |
|
||||||||||||||
教 学 评 价 设 计 |
1.形成性评价:提问、讨论、展示习作。主要应用于突破教学中重点、难点中极地的方向判读、经纬度的辨别的环节,通过师生、生生对话来进行评价。目的是激励学生,了解和确定学生是否能运用一般地图上辩方向和极地图辩方向的方法相结合,灵活判别方向并标出地理坐标。 2.总结性评价:测验(PPT展示)。在学完本节课后,对学生进行极地地区知识的小测验,以了解学生本节课学习的效果,为今后的教学作调整的依据。 |
板 书 设 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