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西餐厅在中国很受欢迎,但是中国人欢迎它们的理由却与美国人预想的不一样。随着一家美国著名的餐饮连锁店最近登陆上海,聪明的上海市民现在又能在他们快速增加的国际词典中加进一个英文单词:Hooters。然而,与美国张扬的宣传词不同,Hooters上海分店打出的广告则要低调的多:“嗨,今晚就带着你的外婆和孩子来Hooters吧!
”
作为中国最大、商业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上海成为美国Hooters餐厅连锁店登陆中国的第一站,即使是Hooters餐厅上海分店的Hooters女郎也与美国本土连锁店的不同。正如Hooters餐厅上海分店经理卡梅伦.江所说,“这里的Hooters女郎不会挑选那些胸部丰满、身材曲线迷人的女孩。”相反,Hooters餐厅上海分店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成功打开了局面,只是通过突出欢迎客人时的亲切,而不是通过性吸引。Hooters在中国推出的是全新的服务:谦恭、细心和微笑服务。
Hooters餐厅是此前被中国政府禁止的西方事物如今在中国取得成功的最新例证,虽然他们的这种成功模式与他们西方的模式不太相同。今年12月,国际权威的美食指南《扎加特指南》的总编辑尼娜.扎加特驾临上海,对上海的夜生活和餐厅进行评估。尼娜.扎加特发现国际知名厨师吉恩-乔治.沃格里赫腾竟然在上海美丽的外滩开设了一家分店。为了能在当地立足,吉恩-乔治.沃格里赫腾的一贯做法已有所改变。在西方,顾客总被认为是对的,不管他们有没有道理。中国却是另一种传统:如果顾客抱怨菜有问题,服务员会极力为餐厅辩解,而不是简单迅速地将菜换掉。这种服务是中国人很多令人不太满意却又根深蒂固的习惯之一,也是沃格里赫腾及其同胞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美国快餐业巨头麦当劳目前已成功渡过了文化分歧阶段。针对中国的口味和实际需要,麦当劳不仅推出了巨无霸和双层奶酪汉堡,还推出了包有牛柳、烧烤沙司在内的“珍宝三角”和涂有调味黑辣椒酱的猪柳汉堡。自19世纪中期以来,调味辣椒酱便一直是上海人最喜欢的西式调味汁。肯德基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并且最成功的美国公司之一。肯德基在中国最受欢迎的食品是炸鸡翅,而不是深受美国人欢迎的白脯鸡块。肯德基还进一步改进了他们的菜单,菜单中包括了当地人喜欢吃的稀粥(稻米稀粥)、未涂黄油的玉米棒和不加盐的玉米等食品。
西方产品适应中国
事实上,中国人与西方人的差异不仅仅局限于食品方面。在中国举行的所谓西方婚礼,美国新娘一定想象不出是个什么样子。西式的历史博物馆也正登陆上海,但少有藏品能吸引当地人以及被家长宠坏的孩子的眼球。去年12月6日,上海一家“昆虫博物馆”开业,里面展出的昆虫标本超过一百万种,其中还包括从古尸头发上搜集来的有3000年历史的大虱子。
中国的美发店现已开始向顾客们提供欧莱雅、Paul Mitchell和沙宣等著名品牌的护发用品,不过它们仍坚持给每位顾客做免费的传统头部按摩。中国美发店为客人提供洗发水和免费头部按摩,这在西方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不过这倒促使各个头发护理用品生产商推出专门针对于中国市场的舒缓头皮的产品。在中国,到美发店染发的顾客还要求美发师不要把染发剂弄到头皮上。上海一家赢利丰厚的美发连锁店的店主王维说:“与美国顾客不同,中国的顾客十分担心染发剂会接触到他们的皮肤。因此,我们不得不改变染发程序。”
在西方,棕黑色皮肤很受欢迎,拥有棕黑色皮肤是女人梦寐以求的事情。然而,在中国,白皮肤才是美女的标志,棕黑色脸的女人则表明她是常年工作在田间地头收入微薄的农妇。因此,香奈尔和嘉娜宝的美白产品很受中国女性的欢迎。
另外,外国人常常会问,中国便利店的商品齐全吗?实际上只要你没什么特殊要求,完全可以在这里购买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但有一点你要做好心理准备,那就是要时刻准备面对各种令人不快的事儿。也许,你在收款台付款时,一碗碗雾气腾腾的肉汤以及一串串臭豆腐会在你面前晃来晃去,而就在你为给奶和百事可乐付款时,成群结队放学回家的小学生会从你身边挤过,争相购买牛奶和可乐。
东西文化在融合
圣诞节可能是中国人最为接受的西方文化之一。在上海,圣诞节一直相当受欢迎,每当圣诞节来临,人们就会互赠礼物,举行派对。在上海的大街上随便问一个中国人他们认为圣诞节意味着什么,他们的回答都可能是,“我想圣诞节是西方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象征耶稣基督诞生的日子。我还知道圣诞节主要做的事情就是赠送豪华礼品,点亮圣诞树。”
每年的元旦也是中国人都要庆祝的节日,这天,人们要放焰火,各个上档次的餐厅差不多也将爆满。但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仍旧是阳历2月初的春节,这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届时家家户户都兴高采烈,走亲访友,互致节日的问候。英国著名作家、19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卢迪亚.吉卜林曾说过,“东方就是东方,西方就是西方,两者永不会相会。”但如今看来,吉卜林只说对了一部分,因为东西方如今确实正以一些你预想不到的方式“融合”。
”
作为中国最大、商业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上海成为美国Hooters餐厅连锁店登陆中国的第一站,即使是Hooters餐厅上海分店的Hooters女郎也与美国本土连锁店的不同。正如Hooters餐厅上海分店经理卡梅伦.江所说,“这里的Hooters女郎不会挑选那些胸部丰满、身材曲线迷人的女孩。”相反,Hooters餐厅上海分店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成功打开了局面,只是通过突出欢迎客人时的亲切,而不是通过性吸引。Hooters在中国推出的是全新的服务:谦恭、细心和微笑服务。
Hooters餐厅是此前被中国政府禁止的西方事物如今在中国取得成功的最新例证,虽然他们的这种成功模式与他们西方的模式不太相同。今年12月,国际权威的美食指南《扎加特指南》的总编辑尼娜.扎加特驾临上海,对上海的夜生活和餐厅进行评估。尼娜.扎加特发现国际知名厨师吉恩-乔治.沃格里赫腾竟然在上海美丽的外滩开设了一家分店。为了能在当地立足,吉恩-乔治.沃格里赫腾的一贯做法已有所改变。在西方,顾客总被认为是对的,不管他们有没有道理。中国却是另一种传统:如果顾客抱怨菜有问题,服务员会极力为餐厅辩解,而不是简单迅速地将菜换掉。这种服务是中国人很多令人不太满意却又根深蒂固的习惯之一,也是沃格里赫腾及其同胞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美国快餐业巨头麦当劳目前已成功渡过了文化分歧阶段。针对中国的口味和实际需要,麦当劳不仅推出了巨无霸和双层奶酪汉堡,还推出了包有牛柳、烧烤沙司在内的“珍宝三角”和涂有调味黑辣椒酱的猪柳汉堡。自19世纪中期以来,调味辣椒酱便一直是上海人最喜欢的西式调味汁。肯德基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并且最成功的美国公司之一。肯德基在中国最受欢迎的食品是炸鸡翅,而不是深受美国人欢迎的白脯鸡块。肯德基还进一步改进了他们的菜单,菜单中包括了当地人喜欢吃的稀粥(稻米稀粥)、未涂黄油的玉米棒和不加盐的玉米等食品。
西方产品适应中国
事实上,中国人与西方人的差异不仅仅局限于食品方面。在中国举行的所谓西方婚礼,美国新娘一定想象不出是个什么样子。西式的历史博物馆也正登陆上海,但少有藏品能吸引当地人以及被家长宠坏的孩子的眼球。去年12月6日,上海一家“昆虫博物馆”开业,里面展出的昆虫标本超过一百万种,其中还包括从古尸头发上搜集来的有3000年历史的大虱子。
中国的美发店现已开始向顾客们提供欧莱雅、Paul Mitchell和沙宣等著名品牌的护发用品,不过它们仍坚持给每位顾客做免费的传统头部按摩。中国美发店为客人提供洗发水和免费头部按摩,这在西方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不过这倒促使各个头发护理用品生产商推出专门针对于中国市场的舒缓头皮的产品。在中国,到美发店染发的顾客还要求美发师不要把染发剂弄到头皮上。上海一家赢利丰厚的美发连锁店的店主王维说:“与美国顾客不同,中国的顾客十分担心染发剂会接触到他们的皮肤。因此,我们不得不改变染发程序。”
在西方,棕黑色皮肤很受欢迎,拥有棕黑色皮肤是女人梦寐以求的事情。然而,在中国,白皮肤才是美女的标志,棕黑色脸的女人则表明她是常年工作在田间地头收入微薄的农妇。因此,香奈尔和嘉娜宝的美白产品很受中国女性的欢迎。
另外,外国人常常会问,中国便利店的商品齐全吗?实际上只要你没什么特殊要求,完全可以在这里购买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但有一点你要做好心理准备,那就是要时刻准备面对各种令人不快的事儿。也许,你在收款台付款时,一碗碗雾气腾腾的肉汤以及一串串臭豆腐会在你面前晃来晃去,而就在你为给奶和百事可乐付款时,成群结队放学回家的小学生会从你身边挤过,争相购买牛奶和可乐。
东西文化在融合
圣诞节可能是中国人最为接受的西方文化之一。在上海,圣诞节一直相当受欢迎,每当圣诞节来临,人们就会互赠礼物,举行派对。在上海的大街上随便问一个中国人他们认为圣诞节意味着什么,他们的回答都可能是,“我想圣诞节是西方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象征耶稣基督诞生的日子。我还知道圣诞节主要做的事情就是赠送豪华礼品,点亮圣诞树。”
每年的元旦也是中国人都要庆祝的节日,这天,人们要放焰火,各个上档次的餐厅差不多也将爆满。但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仍旧是阳历2月初的春节,这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届时家家户户都兴高采烈,走亲访友,互致节日的问候。英国著名作家、19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卢迪亚.吉卜林曾说过,“东方就是东方,西方就是西方,两者永不会相会。”但如今看来,吉卜林只说对了一部分,因为东西方如今确实正以一些你预想不到的方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