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新社报道,当每天早上一辆又一辆的客气在少林寺前卸下一批又一批游客时,李耀金(音译)便怀念二十年前的平静日子,当时他刚到少林寺出家做和尚。
少林寺主殿大院里每天都挤进大量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他们操着不同的语言,大 声谈论着,似乎没有想到寺院是一块清净之地。李耀金说:“现在来这里的人太多了,已经很难再找到一个可以静坐冥思的地方了。”作为中国功夫诞生地而闻名的少林寺已经变成一部“赚钱机器”,在少林寺为题材的小说和电影已经数不胜数,这些小说和电影又把一批又一批游客吸引到这里来。
他们来到这座位次于河南省僻远地区的寺院,就是为了看看那些像“时代文物”一样的真和尚,可是他们看到的却是当地人围绕少林传说而进行的工业规模的开发。在登封市通往少林寺的道路两侧,建起了83所武术学校,注册的学生多达4万人,而在少林寺外,附近数不清的出售纪念品的小商小贩和小客车随时准备迎接游客的到来。
少林寺职员李松江(音译)表示:“我们非常担心游客给这里带来的不良影响,但是我们对改变目前这种状况无能为力。如果只考虑少林寺,我宁愿说一个游客我们都不欢迎。”大量涌入的游客让少林寺的180个和尚很难堪,他们觉得在自己家里反而象陌生人,自己成了旅游业中的身穿怪异服装的工人。孙中飞10岁时被父母送进了少林寺,当时父母认为他会被训成一名和尚,但3年后他的多数时间却用在了买纪念品上。
孙中飞的工作是向游客出售标有少林寺字样的T恤衫,每件售价60元。他忙里偷闲地说:“我爸妈对我说,‘佛教让人受益多多,’所以他们希望我把一生都献给佛教。”据李松江介绍,在发展旅游业方面,寺院是持配合态度的,从中得到的回报却并不多。少林寺门票是40元,当地政府拿走30元。
寺院里许多向游客开放的建筑修建的时间并不长,甚至有些是在2004年才建成的,就象功夫片里的功夫一样,实际情况并不是那么回事儿。对少林寺来说,重建是必不得已的事,因为长达15个世纪的历史上,少林寺多次遭到灭顶之灾。尤其是17世纪中叶,在从一个封建王朝向另一个王朝过渡的时期,少林寺被毁,和尚都被杀光。直到19世纪初,少林寺才得以重建。1928年,内战战火波及少林寺,几座具有价值连城的建筑以及藏经阁被大火烧毁。
所以,少林寺能有今天,应该值得庆幸。但在市场开发的同时,如何保护少林寺的安静环境,确实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而且现在的少林寺显得不伦不类,它既是一个各方面条件尚等完善的旅游景点,又是一处培养新一代保镖和武术运动员的基地。数千名中国男人和女人从全国各地跑到少林学习功夫和其他武术。据估计,自1988年少林寺对外开发以来,已有1万名外国人先后到这里“取经”。
少林寺本身并不希望置身商业大潮,可是,那些到这里来习武的大多数学生却希望所学的东西能帮助他们将来找份好工作。21岁的学生孔令方(音译)说:“许多工作都可以用到武术,甚至银行也需要会武术的人,但我个人想成为一名保镖。”学校的生活是艰苦的,管理也十分严格。孔令方负责照看挤在一间小宿舍的18名小学生。他说:“我的责任就是让他们学好、练好和吃好。如果他们犯了错,我反对打孩子,但我会命令他们做俯卧撑。”
俯卧撑惩罚并没有动摇15岁的学生陶少伟(音译)学习少林功夫的决心,他想靠这种技能找到一份赚钱的工作。搏击课就要开始了,他一边戴拳套一边说:“练好功夫,将来你就可以成为一名教练或者到国外去表演。”陶少伟的父亲每年为他缴付5000元的学费,这对多数中国人来说并不是一笔小数目。
武校为他们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课程,从黎明一直练到到黄昏,有时候甚至更晚,似乎没有哪个学生认为学校的管理太严格。但他们都心里知道,他们学习的并非正宗的少林功夫,因为没有一所学校归少林寺管理。
少林寺主殿大院里每天都挤进大量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他们操着不同的语言,大 声谈论着,似乎没有想到寺院是一块清净之地。李耀金说:“现在来这里的人太多了,已经很难再找到一个可以静坐冥思的地方了。”作为中国功夫诞生地而闻名的少林寺已经变成一部“赚钱机器”,在少林寺为题材的小说和电影已经数不胜数,这些小说和电影又把一批又一批游客吸引到这里来。
他们来到这座位次于河南省僻远地区的寺院,就是为了看看那些像“时代文物”一样的真和尚,可是他们看到的却是当地人围绕少林传说而进行的工业规模的开发。在登封市通往少林寺的道路两侧,建起了83所武术学校,注册的学生多达4万人,而在少林寺外,附近数不清的出售纪念品的小商小贩和小客车随时准备迎接游客的到来。
少林寺职员李松江(音译)表示:“我们非常担心游客给这里带来的不良影响,但是我们对改变目前这种状况无能为力。如果只考虑少林寺,我宁愿说一个游客我们都不欢迎。”大量涌入的游客让少林寺的180个和尚很难堪,他们觉得在自己家里反而象陌生人,自己成了旅游业中的身穿怪异服装的工人。孙中飞10岁时被父母送进了少林寺,当时父母认为他会被训成一名和尚,但3年后他的多数时间却用在了买纪念品上。
孙中飞的工作是向游客出售标有少林寺字样的T恤衫,每件售价60元。他忙里偷闲地说:“我爸妈对我说,‘佛教让人受益多多,’所以他们希望我把一生都献给佛教。”据李松江介绍,在发展旅游业方面,寺院是持配合态度的,从中得到的回报却并不多。少林寺门票是40元,当地政府拿走30元。
寺院里许多向游客开放的建筑修建的时间并不长,甚至有些是在2004年才建成的,就象功夫片里的功夫一样,实际情况并不是那么回事儿。对少林寺来说,重建是必不得已的事,因为长达15个世纪的历史上,少林寺多次遭到灭顶之灾。尤其是17世纪中叶,在从一个封建王朝向另一个王朝过渡的时期,少林寺被毁,和尚都被杀光。直到19世纪初,少林寺才得以重建。1928年,内战战火波及少林寺,几座具有价值连城的建筑以及藏经阁被大火烧毁。
所以,少林寺能有今天,应该值得庆幸。但在市场开发的同时,如何保护少林寺的安静环境,确实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而且现在的少林寺显得不伦不类,它既是一个各方面条件尚等完善的旅游景点,又是一处培养新一代保镖和武术运动员的基地。数千名中国男人和女人从全国各地跑到少林学习功夫和其他武术。据估计,自1988年少林寺对外开发以来,已有1万名外国人先后到这里“取经”。
少林寺本身并不希望置身商业大潮,可是,那些到这里来习武的大多数学生却希望所学的东西能帮助他们将来找份好工作。21岁的学生孔令方(音译)说:“许多工作都可以用到武术,甚至银行也需要会武术的人,但我个人想成为一名保镖。”学校的生活是艰苦的,管理也十分严格。孔令方负责照看挤在一间小宿舍的18名小学生。他说:“我的责任就是让他们学好、练好和吃好。如果他们犯了错,我反对打孩子,但我会命令他们做俯卧撑。”
俯卧撑惩罚并没有动摇15岁的学生陶少伟(音译)学习少林功夫的决心,他想靠这种技能找到一份赚钱的工作。搏击课就要开始了,他一边戴拳套一边说:“练好功夫,将来你就可以成为一名教练或者到国外去表演。”陶少伟的父亲每年为他缴付5000元的学费,这对多数中国人来说并不是一笔小数目。
武校为他们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课程,从黎明一直练到到黄昏,有时候甚至更晚,似乎没有哪个学生认为学校的管理太严格。但他们都心里知道,他们学习的并非正宗的少林功夫,因为没有一所学校归少林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