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表“送别”的词语
(2010-07-27 07:57:25)
标签:
折柳长亭雨霖铃柳色柳永南浦教育 |
分类: 事物考源 |
古代表“送别”的词语
张茂昌
祖帐: 临时为出行者饯行而设在郊外的帷幕叫“祖帐”,也叫“帐饮”。如:“祖帐管弦绝,客帆西风生。”(刘禹锡《始发鄂渚寄表臣》)“都门账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柳永《雨霖铃》)
由“祖”字组成的表“送行”的词语还有:祖送、祖饯、祖筵、祖席等等。
折柳 :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如:“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送别亲友,为何要折柳呢?清朝褚人获在《坚瓠广集》卷四中解释说:“送行之人岂无他枝可折而必于柳者,非谓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耳。”
渐渐地,很多与柳相关的词语都被文人墨客拿来抒发离愁别恨。如“柳丝”“柳枝”“柳阴”“柳色”“烟柳”“柳绵”“柳花”“柳絮”“杨柳”等等。
灞陵:这是汉文帝的陵墓,附近有一座灞桥,汉人常常在此送客。如:“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还有“灞岸”“灞亭”“灞桥”等。
长亭:古代驿道旁,十里盖一长亭,五里盖一短亭,本为行人休憩所设。后来,人们送别亲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为送别之地。如: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柳永《雨霖铃》)。
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如:“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李白《谢公亭》)
南浦:南面的水边,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如:“送美人兮南浦。”(《楚辞·九歌·河伯》)“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江淹《别赋》)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白居易《南浦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