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简论新闻通讯开头写法

(2019-10-29 15:50:35)
标签:

新闻

通讯

开头

写作

方法

分类: 新闻业务
                           简论新闻通讯开头写法
   通讯是新闻报道最常用的一种体裁,因其容易操作、写法灵活受到新闻记者普遍欢迎。另一方面,因其有来龙去脉、有情感冲突、有丰富信息而受到受众广泛喜欢。
  新闻通讯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风貌通讯、工作通讯,还有小故事、特写、报告文学等。对媒介而言,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自媒体,新闻通讯无处不在。
 “看人先看眼,看文先看题”,如果说标题是新闻通讯的打开率;那么,新闻通讯的开头则是延伸作品的阅读率。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往往能够抓住受众的兴奋点,引领受众继续阅读下去。
   通讯的开头称开始,也称开篇。它开启受众思路、寻找叙述起点、预述主题和标示风格。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自媒体,像新媒体的微信推文、公众号推送的开头也是同一个道理。
  通讯的开头写作跟消息导语写作一样重要,它决定一篇作品的阅读率和产生的社会效果。结合近年来的新闻实践,笔者就通讯开头的写法上进行了归纳、总结。本文就“引用法”“意境法”“故事法”运用进行简论。
                                    引用法
  一般情况下,由于通讯写作自由度高,作品开头引用权威观点、名言名句、诗词歌赋等比较普遍。它的好处在让受众了解作品背后的真正意图,接受最权威的信息,享受作品阅读带来的高端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2017年12月25日《黄石日报》第四版通讯《民营汉剧团欲“破茧成蝶”》一文开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党的十九大精神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心田,古老的传统艺术再次绽放夺目的光彩。”
  作品引用了十九大报告中的关于文化自信的论述,其舆论导向、高端观点和鲜明主题透视了作品隐含着的思想性。
  相比引用高端观点,引用名言名句、诗词歌赋比较灵活、自由。有的可以根据作品内容直接引用,有的改写句子中的一两个字,很容易就引起受众共鸣,调动情绪。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这是2013年10月22日《黄石日报》第一版通讯《“亿吨新港”一路奔向大海》一文的开头,作者直接引用了《长江之歌》的歌词。
  这样的开头,不光把受众带进了长江“一泻千里,奔涌不息”的恢弘气势,增强了作品有可读性,同时预知新时代“长江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政府作为。
  2015年3月23日《黄石日报》头版通讯《乡村旅游 大有可为——大冶旅游产业新观察》一文开头的末尾“最是一年春好处,乡村旅游正当时!”是改编了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诗歌中的“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句子。
  作品开头通过一个镜头,加上末句的点题,较好地凸显乡村旅游的这一个重大主题,让受众读起来既有文采又有思想深度。
  尽管引用法是通讯开头写作一个不错的方法,但如果引用的句子、段子、观点不切合主题,就会闹出笑话。
                                   意境法
   意境,指文艺作品中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它是作者把观察到的事物所引发的情感写与笔端,用来表达的胸中之意,丰富作品内涵,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运用意境法写作通讯开头,首先要学会“造境”。“造境”有三种方法:其一要选择一个给人身临其境的、引起受众兴趣的、得到审美愉悦的一个镜头直接“造境”,并用生动描写替代平白叙述。
   2017年12月21日《黄石日报》第三版通讯《姜桥在变与不变重续乡愁》一文开头这样“仲冬,姜桥醒了。12月16日,天气有点冷,但一轮红日跃出,映照在姜桥港水面上,水是软的,色彩是生动的。”
  作品通过这一现场描写,反映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发生的变化,激发受众继续关注作品延续部分的新闻事件。
  其二, 用一个特写的镜头放在通讯开头,把事情或者感情特写化,让受众通过这个特写进入作品的正文。
  2019年1月15日《黄石日报》第二版,通讯《路好了,小康之路就平坦了》一文开头“‘到了腊月便是年’,山里头的年味渐渐浓了。1月11日,海拔750米的横岭山弥漫着浓雾,山间树木挂着长长的冰凌,山风打在脸上泛起丝丝凉意。”
  其二,要从广泛的调研材料中高度提炼主题,用极少的笔墨,俏皮的文字,准确的观点,采用抒情形式表达出来。
  2019年3月7日《黄石日报》第一版通讯《黄石工业企业缘何多有“报春花”》一文中开头“这个冷飕飕的春天,当一些行业还在感叹“喘不过气”“缓不过劲”时,黄石的工业经济却有暖呼呼的早春讯息,工业企业散发着扬眉吐气的味道。”
  “暖呼呼的讯息,扬眉吐气的味道”这些词语构建了一个巨大的悬念,将受众的情思引向深远,调动受众的阅读欲望。
  总之,意境可大可小,所占篇幅可多可少,有的是一两句话,有的可能是一两段话。当然,通讯开头营造出的意境,不是合理想象,更不是凭空虚构的,而是通过作者细致的现场观察,深入的思考而得出来的。
                                     故事法
  用生动的故事作为新闻通讯开头,是传统媒体一直倡导的一种写法。从写作方法上论,作者通过故事开头讲述新闻事件,往往能避免抓不到事物要害的弊端。从新闻传播上论,普通人故事、现场感描述、视觉化现场,往往能打动受众,并直接将受众带入新闻事件。
  2018年7月18日《黄石日报》第2版通讯《“穷窝窝”赶上了好时代》一文开头“太阳一跃出地平线,就如火炉般炙烤着大地。长长的村道上,贫困户郑自灯“三步并着两步”往下桥街上赶。52岁的郑自灯,流转了村里上畈嘴的30多亩干牓田种植粮食。田里的禾苗已经长得绿油油的,他起了个大早,赶到附近的下桥街集市上去买肥料,指望今年有个好收成。”
   “长长的村道上”“三步并着两步”“起了个大早”……这篇散发着浓郁乡土味、生动鲜活、不足两百字的小故事,表达了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自强不息、奋起脱贫的精神风貌。
   关于故事的生动性,一般要求有场景、有对话、有情节,有冲突。但是通讯开头的小故事要表达非一般的意义。选材上要精益求精,突出典型性,讲好有意义的,能引发共鸣,跟主题密切关联的故事。
  2016年4月7日《黄石日报》第三版《黄石物流,如何迎风起舞》一文中的开头“‘呜呜……’晚上10时许,随着一阵悠远的汽笛声,黄石市天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的‘天海一号’货轮起航了!夜色苍茫,浪花飞溅。这个装载300多个集装箱的货轮,载着满满的希望,迎着翻腾的浪花,向上海港进发!”
   受众通过这个故事中的“起航了”“满满的希望”“翻腾的浪花”等关键词中,想象到黄石的现代物流业一路走来的艰辛与执着。
   当前,学术界对新闻报道故事化有一点争议,是突出典型人物,还是突出典型事物。笔者认为,物也离不开人,而人也离不开物,人和物也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应该视整篇作品内容而灵活运用,没必要专注某种模式。
    例如:2016年4月6日《黄石日报》第三版通讯《黄石农副产品为何买卖都难》一文开头“买到了阳新折子粉,又买不到铁山槐花蜜;买到了毛铺苦荞茶,又买不到大冶牛肉酱;本地的杏鲍菇却从武汉市场进货……痛点往往迎来拐点。4月5日,在几天前‘登场’”的黄石本地农产品超市,居民彭新安购买了她姑娘喜欢的蜂蜜、儿子喜欢的鱼面,以及老公喜欢的苦荞酒。”此篇通讯开头的故事较好地融合了人和事,使故事更加丰满、生动和人性化。
   由于作品谋篇布局的需要,有些通讯开头讲述的故事就不能够一次性讲完。这种情况下,可以再在作品主体、结尾部分穿插讲述,保持故事的完整性。
   再以2019年6月18日《黄石日报》第一版通讯《长江保护 生态惠民》一文为例:通讯开头“市民袁德胜活动活动筋骨,摆弄了一番照相机的镜头,准备起跑……”
   通讯主体部分“在沈家营大堤凉亭山堤段,背水面的护堤林郁郁葱葱,不少市民在此休闲娱乐。袁德胜蹲下身拍下了这一幕场景。”
   通讯结尾部分“如今,袁德胜的图片库里存放了上万张江堤、江水、江边人,以及这座城市的点点滴滴。他说:‘这是一座城市的时代变迁,也是这座城市的精神丰碑!’”
   通讯开头的故事是整个作品这篇大故事中的小故事,其故事选取、表达方式、文字段落要求极其严格。换一句话说,开头故事讲长了冲淡了主题,讲歪了导致事与愿违,讲短了有“有头无尾”之嫌。
  当然,通讯开头的写法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开门法”“总结法”“议论法”“质疑法”“悬念法”“移步法”等等方法不拘一格。
  原载2019年《东楚传媒》第四五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