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钢铁动脉奔向远方多式联运 |
分类: 新闻作品 |
核心提示
从布局到谋划,从规划到建设,从梦想到现实。当城市下游的棋盘洲奔涌着项目建设的磅礴力量之时,一条“钢铁大动脉”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又蜿蜒飞奔在这片热土上。
全长37公里,年运输能力1200万吨,由山南铁路既有线、新港货运支线、多式联运棋盘洲综合站场组成的黄石多式联运地方铁路一经开通,便为推动黄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每一段钢轨,都承载着城市决策者的勇气和担当,每一寸铁路,都凝聚着城市追梦者的心血和智慧。
美哉!壮哉!在黄石公铁水多式联运的铁路开行一周年之际,让我们在回顾与梳理中,共同感受震撼和振奋,追忆那些发人深思、催人奋进的豪情与凯歌。
“钢铁大动脉” 一路奔向远方
——写在黄石多式联运地方铁路开通一周年之际
时光飞逝,见证成长。2018年6月12日上午10时28分,在铁路机车的汽笛声中,一列满载货物的火车沿黄石山南铁路龙山大桥驶向黄石新港港区……
这一天,新港铁路支线和多式联运棋盘洲铁路综合站场正式开通运营,黄石成为长江中下游流域首个实现铁公水无缝衔接的内陆港口城市。
这条被黄石人形象比喻为“钢铁大动脉”的地方铁路线,开启了覆盖鄂东南以及周边,幅射沿海乃至川渝、关中与粤港澳大湾区,连接东北、东南沿海与西南、西北地区的物流运输通道。
钢铁大动脉,强劲雄起时,作为参与者、建设者和见证者,黄石市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黄石市铁路投资有限公司的建设者们回首起披星戴月、栉风沐雨、攻坚克难的日日夜夜,一幕幕团结协作、艰苦鏖战的难忘画面便浮现在脑海里……
心中一盘棋——
打通城市物流大通道
承东启西、汇通南北,地理位置决定了黄石发展大物流的宿命。
黄石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地处“中三角”的中心地带,上可连接‘汉新欧’铁路大动脉,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下可通江达海,与海上丝绸之路衔接,是真正意义上的“黄金区位”。
在这里,大广、杭瑞、沪渝、福银等高速公路穿城而过,公路网络四通八达。
铁路与黄石也有历史渊源。中国第一条由地方政府修建的铁路、湖北省第一条企业专用线、第一条长江铁路联运通道大冶铁路在黄石诞生已有百余年历史。
陆路交通虽然优越,然而提及黄石的交通优势,还是不得不提“黄金水道”。
坐拥79公里长江黄金水道、186公里内河航道,黄石港口即使是枯水期,水深均在6米以上,5000吨级货轮可常年往返。
新中国成立后,黄石掀起了5次建港高潮,把黄石港建成了全国内河28个及湖北省4个主要港口之一。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黄石港发展“瓶颈”日益显现,环境污染、噪音扰民、布局不合理、岸线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接踵而来。
“跳出老城区,再造一个港”黄石市委、市政府作出全新的决策——再建一个新港,助力城市转型升级发展,谋划打造长江中游多式联运枢纽,实现黄石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发展。
战略一旦定位,动作频频出现,一个又一个港口发展大事件马不停蹄地奔来。新港口岸通关,国际集装箱码头运营,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开建,近洋国际直航和固定始发班轮航线开通并常态化运行,跨境电商业务启动……
港口的高速发展,促使其对物流的需求越发迫切。物流是大交通,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为成本低,效率高,污染小,发达国家通行的办法是铁水联运。
建设现代港口城市,打通一条能够“通江达海”的物流大通道,将境内公路、水路、铁路资源串联起来,形成多式联运“无缝对接”,黄石唯有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紫气东来云天开。2014年9月25日,国务院发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加快发展多式联运。
时机已然成熟,机遇稍纵即逝,酝酿多年的多式联运正式提到市委市政府的议事日程,一个铁路公路水路立体运输的蓝图清晰可见。
“实行公铁水联运,降低长江沿岸物流成本,提升城市竞争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黄石人说干便干,将原有的山南地方铁路进行延伸,与黄石新港对接,建设山南地方铁路新港货运支线。
然而在实际运营中问题再次凸显,实行“公铁水”联运的“最后一公里”还在依赖相对公路、水路运输实现,直达新港港口的铁路还不能对接。
通过密集调研、缜密思考。2016年11月,在市政府主持新港建设月度工作会上,为了提高货物中转换装和运输效率,会议决定新建多式联运铁路综合站场。
自此黄石水路铁路公路多式联运的格局已拉开框架。这对于加快推进港口升级发展,完善地方铁路网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交通运输一体化、降低物流成本,促进黄石市乃至整个鄂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长江中游首条真正意义上铁水联运线路。”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副总经理鲍立群毫不掩饰对黄石多式联运项目的赞赏。
黄石多式联运地方铁路的建成开通,标志着黄石新港将从长江中游的“终点港”转型为中转港,也标志着黄石新港朝着全面实现铁公水多式联运、打造“亿吨大港、百万标箱”目标又迈出坚实一步。
横下一条心——
推进项目建设大提速
将时间回溯到2016年11月,新建多式联运铁路综合站场的决定刚刚达成,面对这样一项关乎全市发展的重要工程,作为项目建设者的市城发集团和市铁投公司深感身上责任重大。
从理论上讲,新建一个铁路站场至少需要9个月时间,而当时距离规定的包括新港货运支线的整个项目建成完工时间不足8个月。
快一点,再快一点,与时间赛跑,和方案较劲,黄石铁投人拿出不服输的韧劲儿,大打协同战,苦打攻坚战,擅打组合战,打出了全新的“黄石速度”,创出了崭新的“黄石名片”。
困难,比想象中来得更早。在具体施工方案制定时,铁投人便发现最早建设规划方案中,需要搬迁一家规模较大的企业。
搬迁,不仅仅意味着建设成本增加,它还可能触及复杂的社会矛盾,更难以想象的是,最终还会影响整个工程进度。
此路不通如何走?市铁投公司大胆提出替代方案:优化线路和站场布局,在保证装卸功能不变的情况下取消此处搬迁。最终经过充分论证,该方案全票通过,有效缩短工程建设时间。
然而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这样解决,铁路建设涉及区域广、关联因素多、专业性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早在建设之初铁投人便明白,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样一项艰巨的任务,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
为了加速科学地推进项目建设,在每个专业关卡上,铁投公司都积极联系相关部门,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区管委会、市水利和湖泊局等单位的身影频频闪现在项目第一线,给予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在铁路铺设施工中,需经鼎丰堤、海口堤两处大堤,但新修筑的一道堤坝还没有经过验收,穿越堤坝工程还不能进行。
彼时距离汛期不到三个月时间,如果在汛期前不能完成铁路铺设工作,整个铁路建设工作须推迟到9月份进行。
时间不等人,项目不能延。市铁投公司与市水利和湖泊局多次前往武汉,拜访水利专家主动做好对接,寻找合适方案。与此同时,市铁投公司果断调整工序,提前在老堤上实施水泥搅拌桩,为破堤建闸方案赢得了时间。
日夜兼程,风雨无阻。铁投人宛如一个个身披铁甲的战士,所向披靡,一往无前。
2017年5月1日,铁路进港屏障终于赶在汛期前被打通;6月30日,顺利实现铁路贯通合拢;7月20日,新港货运支线全面完工;8月31日,多式联运综合站场全面完工;9月29日,多式联运铁水正式贯通……
提前3个月完成了山南地方铁路新港支线和棋盘洲多式联运铁路综合站场的工程,其中棋盘洲多式联运铁路综合站场工程仅用6个月时间,铁路建设史上的“黄石速度”值得被铭记。
然而,建设完工只是起点,距离铁路正式开通还需要经历苛刻和复杂的的验收和安全评估过程。此时真正难题才刚刚浮出水面,新港货运支线属于地方铁路,国家对地方铁路还没有验收专项规定和管理办法。
没有先例,无迹可循,在所有人惊愕的目光中,在市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市城发集团的坚强领导下,市铁投公司打破常规,积极筹谋,通过各种渠道,争取到了省发改委和武汉铁路集团公司的支持。
在省发改委的主导下,参照国铁验收规范,新港货运支线在2个月的时间内先后完成静态验收、动态验收、初步验收,并同步完成了安全评估,超常规完成了铁路计量轨道衡的国家级计量鉴定。
“现在说起这次验收,似乎就是简简单单四个过程,事实上它汇聚了多方的心血与努力,少一点担当,缺一丝坚持,这项工作都不可能完成。”市铁投公司工程部长贾建刚回忆起那段日子依然有点点感动涌现心头。
按照惯例,静态验收、动态验收、初步验收与安全评估应该依次进行,每个过程需要时间都不少于一个月,整个验收完成往往需要半年时间。
然而黄石多式联运地方铁路却是等不起,慢不得。市铁投公司积极争取,通过充分的沟通协调与完备的前期准备,采取穿插组合式验收方法,安全评估工作紧跟动静态验收之后,将验收时间大大压缩。
贾建刚还记得,当铁科院专家验收组完成现场安全评估离黄石时,距离2018年春节仅还有两天时间,双方都满怀激动之情,他们都明白就在刚刚,他们共同创造了全国地方铁路的评估验收的“黄石模式”。
从2016年的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培育项目到2017年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仅“培育”两字之隔,却彰显了城市决策者的胸怀和智慧,见证了黄石铁投人的忠诚和担当!
坚持一体化——
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
5月6日,一趟从成都大湾装车的46节40英尺标箱安全到达棋盘洲多式联运综合货场后,现场龙门吊立刻开始了装卸工作。
时间不等人,在这批货装卸以后,将迅速通过货车转运到港口,当天下午便上船开往目的港,经过这样高效运转,整个货运时效可以缩短两至三天。
看到这样一幕,怎能让人不赞一句:好一条循环通畅的公铁水多式联运通道!
今年1月至5月,地方铁路运输货物突破7000标箱,创造了国内同类站场运营的新纪录。
“3月份1300个标箱,4月份1800个标箱,5月份2300个标箱,5月份的增长率达到60%,这是开通以来的历史新高。”5月31日凌晨1时,灯光下铁投货运管理部长毛洪望着吊起的标箱报出一组数据,疲惫中难掩兴奋与自豪。
自去年6月多式联运地方铁路开通以来,市铁投公司迅速适应新的角色,实现了建设者到运营者身份转换的无缝对接。
在铁路开通初期,铁投人便积极走出去,参与行业交流,掌握行业动态及信息,大力推介黄石多式联运项目和优惠政策,并积极开发铁路货物智慧管理系统,多角度培育市场。
与此同时,为确保设备正常高效运转,市铁投公司派驻人员在现场督导设备维护厂家、铁路站场运营单位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安全大检查,确保未发生铁路运营安全事件。
在服务质量上做加法,在价格优惠上做减法。黄石多式联运地方铁路的价格,结结实实给来往货商一个惊喜。
湖北创源物流公司销售代表漆鑫算了一笔账,经由地方铁路给货商一个量价互保的形式,当货商每年货物发送量达到1万箱的时候,可以享受费率七折优惠。这样综合算起来,货商成本相比其他通道每个标准集装箱可以节省500元钱。
在种种优势叠加下,如今棋盘洲综合站场的货物运转量月月攀升,主要货物为建材、化工材料、玉米、植物油、粮食,形成辐射川渝陕区域的运输大通道。
更有一大批外地物流企业转道黄石入驻,市铁投公司先后与中远海运、湖北创源、武汉局罗家桥站签订了运营合同及量价互保协议,与云南德高、云南洲际班列、重庆江之源等10家物流签订了合作意向书。
一位国内知名物流运输业总裁在现场考察了黄石多式联运项目后说:“铁路是黄石新港最大的特色。”
如何放大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铁投人已经有了全新的思路。
盘活地方铁路资产,吸引各方优势资源、拓展物流市场,市铁投公司牵头发起,拟与武汉铁路局搭建多式联运平台,并与有实力、有意向的物流企业合作,共同组建合资公司。
而这仅仅只是第一步,未来市铁投公司将投资7.3亿元,自棋盘洲车站南端引出,新建10.5km延伸线,对接新建的工业园区站,并增设新建山南铁路龙山、汪仁站。
与此同时,再造一个铁路物流园的计划也被提上日程,它将与铁路综合场站一体化布置,充分利用场站周边的未建设用地开展延伸服务功能。
借鉴蒙特利尔发展经验,未来黄石将通过建设集约良好的综合交通要素,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国家铁路货运干网、快速道路交通体系、国际航运资源,大力发展水铁联运、江海联运、国际联运,全面提升黄石货流、贸易乃至服务业发展水平,吸引多方位产业落地集聚,驱动城市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可以预见,这将加快促进黄石新港成为长江中游地区重要港口和辐射鄂东、赣北 、皖西的区域性物流中心,乃至促使其快速进入全球物流大格局之中。
城因港而兴,港因产而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黄石多式联运“朋友圈”将越来越大,城市正迸涌着磅礴的力量,澎湃着一曲通江达海的长江进行曲!
多式联运地方铁路建设大事记
2016年11月,新港建设月度工作会决定新建多式联运铁路综合站场
2017年03月,多式联运综合站场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2017年7月20日,新港货运支线正线贯通合拢
2017年8月31日,多式联运综合站场项目建设完成
2017年9月29日,铁水联运正式贯通
2017年12月18日,多式联运综合站场项目和新港货运支线项目验收工作正式启动
2018年1月14日,新港货运支线项目和多式联运综合站场项目完成静态验收
2018年1月18日,新港货运支线项目和多式联运综合站场项目完成动态验收
2018年2月27日,新港货运支线项目和多式联运综合站场项目完成初步验收
2018年3月5日,新港货运支线项目和多式联运综合站场项目完成安全评估
2018年6月12日,新港货运支线及多式联运综合站场正式开通
2019年5月31日,多式联运综合站场集装箱吞吐量突破7000标箱
原载2019年6月12日《黄石日报》第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