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的阳光更灿烂
——记湖北阳新石壁寺住持、法师释证道
幕阜山,山峦起伏;仙岛湖,碧波万顷。阳新县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荆楚大地上。
倚龙虎山,临十里湖,千年古刹——湖北省阳新石壁寺,万树苍翠,古朴清雅。
现年37岁法师、石壁寺住持——释证道在这里助学、赈灾、帮困、弘法……广集善心,利乐众生。
以佛为媒广结缘
石壁寺俗称和尚塔。始建于晋代,距今1700多年历史。1938年寺庙惨遭日寇铁蹄。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鼓舞下,石壁寺得以恢复和重建。
1996年10月,阳新石壁寺,参天古木披上了一层金装。这一天,释证道法师走马上任寺院住持。
接着,释证道发起成立了阳新佛教协会,阳新县佛教护法慈善功德会,并被推选为会长。有了这个平台,释证道他们很快加入到协会与协会之间了交流之中。
一时间,石壁寺香火日盛,佛事日隆,四方信众来往不绝。
1999年秋风红叶时节,佛教圣地——黄石东方山游人如织。在此“传戒”的法师、居士、信众络绎不绝。释证道与“香港富慧慈善基金会”驻武汉办事处的主任任文樵一见如故,互留联系方式。
2000年9月,中国南方,洪魔肆虐。九省通衢的阳新县未能幸免。释证道向任文樵通报了灾情。任匆忙赶往阳新,冲毁的道路,淹没的房子……,这一切,让任文樵泪流满面。
返汉后,任组织了价值1万元生活物品送到阳新,送到灾民们的手中。
从此,“香港富慧慈善基金会”开始了在阳新长达8年之久的慈善活动。在排市镇龙卷风摧毁的房前,在陶港镇洪水淹没的现场,在黄颡口镇的残疾人家中……“香港富慧慈善基金会”
博爱为怀, 在阳新县的7个镇广施善举、扶贫济困。
阳新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这里仍有许多的孩子因贫困不能上大学。而黄石佛教协会,慈云功德会,网络了数千商界的人士、寺院护法、居士。释证道作为会员总是尽力将这些会员带到阳新,带到贫苦户家中访贫问苦,捐资助学。
2007年、2008年之间,黄石“两会”资助了64名贫困大学生上学。释证道自己省吃俭用,一人资助了6名贫困大学生上大学。
佛源广结,善名远播。在释证道的牵线搭桥下,庐山东林寺、格力空调等纷纷来阳新送温暖、献爱心,扶贫济困,捐资助学……让上千贫困学生走进了校园,让数千普通群众得到了帮扶。
利乐众生报社会
石壁寺到阳新县城关,有一条必经之路。说“路”其实不是路,是一条小山道。尽管这里沿途有上千住户,两处公墓,因为是城郊,政府仍无力修通这条山道。
1996年春,释证道先是请机械推出一条道,后又修成了一条砂石路。不过,这条路仍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这路等10年,不能再等了。”2006年深秋,石壁寺后山的小黄花在凉劲的秋风中抖颤。在禅房里的孤灯下,释证道辗转难眠。
说干就干。第二天,他从床上爬起来,开始悄悄行动了。
“寺院要修水泥路。”次年2月,春寒料峭。释证道要将砂石路修成水泥路的消息一传出。
沿途一些居民纷纷议论起来。“这和尚还来真的了。”“看他有多大能耐?”释证道顾不了这些。
没钱,去借;没物质,去赊;没法子,就去化缘。
很快,水泥、砂石、回来了;工程施工队也请到了;可是,附近没有人愿意提供工程用电,道理很简单,“怕和尚出不起出电费”。
有人劝他说“放弃吧?念好你的经文就不错了。”
释证道没有放弃。他找到沿路附近的一家红砖厂的老板的家中。老板出差了。他只好每天晚上到老板家里敲门。“那可是一条大众公路啊!”老板听他一说,感慨不已,立马组织人拉通了电源。
“这里是我们的地盘。”公路动工的那天,几个游手好闲的人瞪着眼要承包工程。“修大路,利大众。谁阻止施工就报警。”几个人见他来硬的,最后灰溜溜地走了。工程如期开工,释证道白天在工地上来回奔波,晚上到处借水泥、赊石料,人瘦了,眼睛熬肿了……
2007年4月,暖风轻拂。27日这一天,石壁寺公路通车典礼如期进行。附近的居民来此燃放鞭炮,从上午8点一直燃放到中午12时。
释证道常说:“善事不论大和小都是事。”阳新县大王镇是个先有庙后有镇的小镇。吴王庙就坐落在镇里对面山上,庙里吃水得一直靠人工往山上担水。2008年初春,释证道来此检查工作,见居士迟迟没有上茶,他很纳闷?原来是一位居士下山担水还没返回。释证道连忙跑到外面一看,水塔空空的,一口水也没有。
“必须把水引上山。”释证道通过信众,跑有关部门,跑物质。4月,温暖的阳光普照大地,吴王庙饮水工程动工,释证道来来往往一个多月。终于抢在6月气温上升的时候通水。现在,吴王庙的信众上山朝拜,不需带水上山,就能喝上一口清凉的自来水了。
信奉善行,利乐有情。释证道努力践行悲心拔苦,慈怀济世的愿心。
2005年5月,他去七峰山的七峰寺。发现途中一段路被洪水冲毁,来往行人、车辆弯道而行。释证道从七峰寺赶回阳新县城,购买了几十根水泥管,然后叫上拖拉机。等他赶到冲毁路段时,已经是下午3时。释证道又请来当地几个村民,开始修路。挖啊、填啊、埋啊,等他们把冲毁的路段修好,已经晚上11时了。
富河,阳新人的母亲河。2007年富河一期改造工程即将动工,工程牵动了数以万计的阳新人的心。“伸出你的手,献出一份爱。”释证道和他的曾尼、居士、信众纷纷捐款捐物。当他把黄布巾包得紧紧2万多元的捐款送到指挥部的那一刻,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多年来,释证道和他所在的寺院投入到当地修桥补路得资金到达30多万元。这些资金有的是寺院投入的,有的是靠他自己“化缘”而来的,有的是他个人的积蓄。
出家入世皆为民
释证道,原籍湖北省大冶市殷祖镇董家垸人。十二岁丧父,十三岁随母吃斋念佛,十四岁剃度出家,后在九华山佛学院研读。
走出学校后,释证道抱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心态,以佛教慈悲为怀精神,怜恳一切众生。
1998年春天,阳新县潘桥永兴寺,佛鼓声声。释证道一落座,寺院一个小孩子就跳到了他的眼前。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父母没钱可诊,干脆把孩子送到寺院里“听天由命”。
“那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啊!释证道于心不忍。他征求了其父母的意见后。当天就将孩子带回石壁寺。果然,孩子不出所料,在寺院里很快学会了佛教的敲、打、唱、念。
2000年春,万木竞秀。释证道决定送孩子奔赴武汉手术。释证道自己拿出1万元,又发动曾尼、居士、信众为孩子捐款2万余元。孩子被送到武汉同济医院。
几天后,当孩子手术成功的消息传到石壁寺,释证道喜极而泣。
两年后,他又将孩子到武昌佛学院学习。现在,这名从石壁寺走出去的孩子,就职于武汉江夏灵泉寺,当上了寺院里的监院。
农村一些寺院条件差,一些收养的孤儿得不到很好的照顾,释证道尽力为孩子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先后有十几个孩子被送到了县里的孤儿院和光荣院。
石碧霞,12岁;石洪霞,14岁;石彩霞,15岁。孩子们一直寄养在一家农村寺庙里。寺庙条件差,经常吃不饱,睡不好,上不好学,寺庙里的居士是“有心不能照月”。
“不能耽误孩子的前程了,全部带到石壁寺去。”2008年腊月,寒风刺骨。在通往石壁寺的路上,释证道和孩子们裹着厚厚的棉衣,艰难地行走在公路上。
“把最好禅房留给孩子;送城里最近的学校读书。”如今,三个孩子就住在释证道隔壁的房子里,插班到阳新实验二小读书。
出家入世皆为民。对于求救上门的弱势群体,受灾受难的贫困群众,释证道总是尽力施舍,从不含糊。1997年秋,阳新城区的一位少数民族同胞被烧成重伤,释证道送去1000元钱解急。
2008年5月12日,四川纹川大地震牵动所有炎黄子孙的心,也牵动了阳新佛教四方大众。从2008年5月13日起,阳新佛教协会和阳新护法慈善功德会积极行动,寺庙里曾尼、居士、信众向灾区踊跃捐款捐物价值5万多元。
2008年冬,木港居民朱怀强房子被大火烧得一无所有。“快过年,一家人怎么过啊!”朱怀强欲哭无泪。释证道冒着纷飞大雪,送去2400元现金和过年物质。
十几年来,释证道和他所在的石壁寺也先后挤出60多万善款,用于捐资助学、安老施诊、防汛救灾等社会公益事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