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浮笑语牙生水:西瓜诗话(张百三)

(2012-06-06 22:14:00)
标签:

杂谈



"http://s14/middle/453b5adf4c67b5813f1dd&690"

  “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炎炎夏日,吟着宋代诗人范成大的诗句,捧着香甜可口的西瓜,既饱口福,又消暑解热,确是一大快事。元人方夔在《食西瓜》诗中云:“恨无纤手削驼峰,醉嚼寒瓜一百同。缕缕花衫粘唾碧,痕痕丹血掐肤红。香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有风。”这首诗把大家边吃西瓜边说笑的愉快情景,描绘得十分传神,妙趣横生。

  西瓜原产于非洲撤哈拉大沙漠。四千年前,古埃及开始栽培,后来从地中海沿岸各国传入北欧,印度等地。不少人认为,又南下进入中东、约在南北朝(公元四、五世纪)时,西瓜才由中亚西亚经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新疆,因此中国种植西瓜只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其实,事实并非如此。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在我国最早的通史《史记》一书中,就曾记载:“邵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家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谓之东陵瓜、从邵平始。”由此可见,早在二千一百多年前,我国就开始种西瓜了。对此,三国时魏国文学家阮籍有诗赞道“:昔闻东陵瓜,近在青门外;连畛距阡陌,子母相钓带;五色曜朝日,嘉宾四面会。”

  由于西瓜含水量高,清凉去火,故又有伏瓜、夏瓜、水瓜等别称,而初时则称寒瓜。梁朝诗人沈约就曾写下“寒瓜方卧垅,秋菰已满陂”的诗句。又由于西瓜是从西域传入内地,故称西瓜。《五代史》一书始有“胡峤食西瓜”的记载,可见西瓜之名已沿用了千年左右。

  西瓜品种繁多,有普通西瓜、杂交西瓜、无籽西瓜等。《群芳谱》说,“西瓜其色或青或绿或白;其形或长或圆或大或小;其瓤或白或黄或红,红者味尤胜;其子或黄或黑或白,白者味更劣;其味或甘或淡或酸,酸者为下。”寥寥数语,将西瓜的色香味形、质品优劣描写得淋漓尽致。金代王予可诗云:“一片冷裁潭底月,六湾斜卷陇头云。”诗人用深潭、冷月、碧水、清云来形容西瓜的形质,使人望而生爱。明代瞿佑的《红瓤瓜》诗云:“采得青门绿玉房,巧将猩血沁中央。结成晞日三危(危:星名)露,泻出流霞九酝浆。”把西瓜的外形描绘得维妙维肖;那“泻出流霞九酝浆”的西瓜汁水,真是吊人胃口!宋朝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诗句:“拔出金佩刀,斫破碧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和明代李东阳的吟唱“:香浮碧水清先透,片逐弯刀巧更斜”,则道出了切开的瓜块之美,令人见而垂涎。

  堪称果中之王的西瓜之所以如此受人喜爱,是因为它瓤美汁多,香甜可口,营养丰富,去暑解渴,开味滋身。据资料介绍,西瓜含水量最高可达96%以上,果汁中包含着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如各种糖类、维生素、多量的有机酸和氨基酸,各种矿物质以及蛋白质、脂肪等。吃西瓜能利便解渴,去暑散热,于人体大有益处。无怪乎宋代诗人贺方回在《熟秋》中写道:“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清代文学家纪晓岚也有“凉争冰雪甜争蜜,消得温暾倾诸茶”的诗句。这意思是说,在大热天,吃了象冰那样凉、象蜂蜜那样甜的西瓜,顿觉透心凉爽,口也不渴了,以至于把泡好的清香的茶水也倒掉了。

  西瓜除当水果食用外,还有药用价值,被誉为“天生白虎汤”。据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西瓜可“疗喉痹,宽中下气,利小水”,“治血痢,解酒毒”。瓜子仁有清肺、润肠、止渴等作用,还有降压、缓解急性膀胱炎等功效。西瓜皮(中医称翠衣)性味甘淡,也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中药。说西瓜浑身是宝,毫不过分。医家有诗云:“青青西瓜有奇功,溽暑解渴胜如冰,甜汁入口清肺腑,玉液琼浆逊此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