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请永远记得:家是你的港湾
(2017-04-29 23:59:15)
标签:
随笔育儿情感心灵成长 |
分类: 我写给你 |
2017年4月7日,周五,对于你来说,是煎熬的一天;对于你的爸爸妈妈来说,也是!6岁3个月零11天的你,在这一天面对了一场——你人生的第一场——小学入学面试。
那天一早起来,你表现得如往日一样平静,坚持要在上学的时候就穿上面试的服装,虽然妈妈担心一天下来你将衣服弄得脏兮兮,也皱着眉头同意了。梳头发时,你似是不经意地说了一句:“今天我可以和我的朋友们好好玩一阵子了。”妈妈想,看来妈妈的紧张完全是多余的,你惦记的居然是和朋友们玩儿。
妈妈不知道整整一个白天你是怎么过的,妈妈和爸爸的确是认真地做了准备。精心地着了装,还把奶奶请来,抱着5个月的妹妹一起去了学校。到学校的时候,你和你的朋友坐在秋千上,让朋友的爸爸荡着玩儿呢。看着你凌乱的头发,妈妈把准备好的梳子拿出来给你梳了头发。也为你的朋友梳了头发。
之后,你就四处疯玩儿,爸爸妈妈几乎逮不住与你安静地谈话的机会。你抽了第17号,漫长的等待中,你就那样和小朋友玩儿着,直到16号进入面试现场,你仍然要拉着剩下的最后两个面试孩子和奶奶一起玩儿红灯绿灯小白灯的游戏。
妈妈那一刻还在为你这不着调的“坦然”有些气恼,可是当面试间的门打开的那一瞬间,当你面对十几位老师的时候,刷地变了脸。妈妈说了句“下午好”,爸爸接口说:“已经是晚上啦!”全场的老师们大笑起来。段校长请你和爸爸妈妈都坐下来,然后温柔地开口了:“我看到你好像很紧张。”你轻轻地点点头。“那么我们给你几分钟待一会儿。”爸爸妈妈拉着你的手,爸爸小声地和你说着话,想要让你放松,妈妈急切地要爸爸停下来,让你自己安静下来。老师们静静地等待着,你的紧张情绪没有丝毫地缓解。段校长又说:“你依然很紧张,是吗?”你又点点头。一位戴眼镜的老师开口了:“那我们从一个操作开始吧。”你走到了老师跟前,“请你给它们分类。”你马上动手将小方盒里的教具按照形状分了类。老师又问:“你是按什么分类的?”你不回答。“是按形状分类的,还是颜色?”你低低的声音回答:“形状。”之后你便回到了座位上。又一位老师发问了:“你可以数出这里有几个戴眼镜的老师吗?”老师缓慢地重复了两遍题目。你静默着。爸爸又小声地问:“你愿意用英语数吗?”石榴摇头。老师马上问:“是不愿意做吗?”爸爸忙做了解释。又是一小会儿地静默。发问的老师又问:“你不愿意数吗?”你摇头。段校长便说:“那我们就到这里吧。”
坐在门口的王老师微笑着,立刻张开双臂给了向出走的你一个大大的拥抱。出门的刹那,你的话又多起来,强烈地要求妈妈把面试穿的裙子脱掉,要换其他的衣服。而妈妈却在自己的懊丧中无法自拔。爸爸帮你脱了裙子,穿上运动服。
你就在飘过雨的清冷夜风中,穿着一件薄T恤和一件薄运动衣,“欢快”地走出了校门。在车上,我们沉默着,你趴在车窗上,依然“若无其事”地自言自语。车开了好一会儿,妈妈慢慢缓过了神,才意识到,那个反常的你需要拥抱。“到妈妈这里来。”你立时安静了,越过抱着妹妹的奶奶,坐到妈妈的怀里。妈妈从背后搂着你,脸贴着脸,在你的耳边问:“你是一进去就紧张,还是因为大家都笑了才紧张的?”你低沉着声音说:“一进去就紧张。”“噢,没有关系,如果这里上不了,我们还可以上其他的学校。”你却无比失落地说:“那我还是选择待在家里吧。”
爸爸送我们到家,就送奶奶回自己家,再去单位值班了。家里只有我们娘儿三个,你打开电视看《小马宝莉》,吃饼干,妈妈问你:“那个紧张还在吗?”你说还在。那一刻妈妈才明白,你从早上开始就紧张了,你只是企图用玩儿、用说话、用看电视、用吃来赶走那些令你不安的情绪。妈妈要你关掉电视,试着帮你的情绪命名,你内心很紧张?很害怕?也有种挫败感?这些汹涌的情绪如此强盛,那个清明的你在它们的裹挟中无法面对,和妈妈对抗着,坚持要看电视,说否则会很难受。妈妈强硬地要你去正视你的情绪,虽然妈妈心里也很痛,虽然妈妈不敢确信这样做对不对。渐渐地,你平静些了,“其实我是想用心去数戴眼镜的老师,而不是用嘴。”噢,你并不是不想回答问题!只是紧张令你无法开口。你躺在沙发上,脚搭在墙上,懒懒地说:“要是只有像爸爸、妈妈、妹妹这么多的老师,我就不紧张了。”
妈妈不知道要再怎样继续,妹妹也闹着要妈妈抱。你跳下沙发,把妹妹的脚踏琴按了一下,随着轻快的音乐舞动起来。然而,妈妈看到那些动作不似往日舒展、柔软,那些情绪依旧卡在你的身体里,令你的四肢僵直。
时间不早了,催促着你洗漱之后,你主动问妈妈索要拥抱:“妈妈,我需要一个大大的拥抱。”声音里有些撒娇,还听得出带着几分紧张。妈妈紧紧地抱着排骨似的你,你也将你干巴巴的胳膊紧紧地搂住妈妈的脖子。然后,你又说:“还需要妹妹的一个小小的拥抱。”你又抱了趴在床上完全处于事件之外的妹妹。
随后你带着手机爬到了自己的上铺,妈妈站在下铺看着你,“现在情绪好些了吗?”你说好些了,只是嗓子那里感觉像有个钻石一样很疼。妈妈以为你感冒了,可是第二天起床时发现你很健康,才意识到,那个疼痛其实是紧张的产物,怪不得你无法开口说话,能量全卡在了咽喉。你躺下来听着手机故事,只一会儿便酣然入梦了。在黑夜中,听着你的呼吸,妈妈略略松了口气,睡吧,女儿,睡一觉一切都会好起来。
而这一夜,对爸爸妈妈来说,却是辗转反侧。一个在家里,一个在单位,21点30分,妈妈发一条微信,爸爸回复了。22点,我们都在。0点,我们依然醒着。2点,我发了消息;3点,爸爸回复了。5点,爸爸发了一个朋友圈。
你这一个小小的失利,激起的却是爸爸妈妈久远的童年伤痛。过往的那些沉积在心底的不成功,在此刻喷发了,终于……终于翻滚着从眼眶里涌出。
又一个清晨,你起床了,从上铺看下来,妈妈问你那些情绪还在吗?你感受了一下说,还在。爸爸值完班回家来了。我们吃完早餐,去见了一位钢琴老师。
老师看看你的手,又让你用手弹琴键,你说你会弹一闪一闪亮晶晶。老师便邀你合奏了一段。说你的乐感很好,手部力量也不错;指法也是对的,而这完全是你从自己的伙伴那里模仿来的,没有人刻意教过。爸爸妈妈看着你平静优雅地在钢琴上弹出一个个音符,一点也没有拘谨、胆怯,心中的感觉美好至极。
当我们从老师那里出来,妈妈又问你,那些情绪还在吗?你说,没了。
中午吃完饭,你似是不经意地说:“妈妈,再有这样的面试,我就不紧张了!”
好吧,女儿,让我们从那个挫败感中走出来吧,重新上路!
经历了两个夜晚,妈妈才有力量去梳理内心纠缠的思绪,我来尝试为我们家的第一次面试做个总结。
首先,六岁的你,面对十几位成人的考量,有勇气走进那里已经非常非常不易,你的紧张也再正常不过了。然而,妈妈看到,虽然你紧张得说不出话,但是你的头脑却一直是清晰的,你很好地完成了第一道题,第二道题没有完成,可你已经把答案写在了心里。这又是极难得的了。
其次,这个小的失利并不算什么了不得的事,只是长长的人生路上一个小小的节点。无论结果如何,我们仍旧在路上;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会有所收获。古人常说,经一事,长一智。此刻,妈妈也突然明白了学校这场严肃的面试的意义所在——让每个孩子经历、成长!其实,妈妈和爸爸也事件中完成了一次家长的蜕变。
再次,你翻来覆去看过无数遍的《小马宝莉》里,那些小马都会有一个“可爱标志”,每匹小马都不一样,那代表着他们有不同的特长。有特长也会有短板。比如柔柔歌喉很美,却极为怯场。人也一样,会有各自的特长,当然也一样有不擅长的事情。人生的路便是一个不断发现自己的过程,扬长避短,接纳那个不完美的自己就好。
又次,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世界,势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竞争,有竞争就有输赢。无论输、赢,都不意味着对我们人生的评判。经历那个竞争的过程吧,然后接受任何一种结果,继续我们的人生。别人眼中的我们并不重要,他们可以这样评价我们,也可以那样评价我们。但那不代表着我们就是这样或者那样的,所谓宠辱不惊,坐看云起。
最后,这场面试的确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也是爸爸妈妈的。它让妈妈看到了自己的童年伤痛,也藉由此疗愈了。更让妈妈意识到,那个喊了六年“无条件的接纳、无条件的爱”的我,其实没有做到。当你表现出众时,妈妈由衷喜悦;可当你不随我愿、情绪爆发时,妈妈的心情是阴沉的、是生气的、是讨厌的,有时甚至是反感的。女儿,从此刻起,妈妈要你永远记住——家是你起航的地方,更是你的港湾!爸爸妈妈愿意为你和妹妹人生中的每一次成功喝彩,更应该在你们疲惫、受伤的时候拥你们在怀中,静静地听你们的哭泣,轻轻地抚你们的背。
妈妈还要感谢你,我的女儿,谢谢你成为我的女儿,谢谢你在一次次人生的节点上,给予妈妈疗愈创伤的机会和成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