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不紧张”
(2012-09-24 15:27:47)
标签:
育儿 |
分类: 我写给你 |
周六的早上带你去公园玩,给一个阿姨打电话,想请她带上孩子一起玩。但不巧的是阿姨家的小姐姐感冒了。阿姨说小姐姐正在服药,妈妈便多嘴说,孩子感冒是免疫系统完善的一个机会,如果能让她自己挺过来,而不是一上来就使用药物,会更有利,而且药物对孩子的伤害可能更大。可无论妈妈怎样说,阿姨仍坚持说孩子生病了很难受,睡不好觉,看着让人心疼。最后,阿姨说了一句话让妈妈哑然:“人都是有嘴说别人,没嘴说自己。”
好吧,其实如果是你生病了,妈妈一样担心忧虑,一样坐卧不宁,一样上蹿下跳,一样有病乱求医……
你还只有三个月大的时候,有一天中午,睡着睡着,突然哇哇大哭起来,哭声嘶心裂肺。尿了?解开尿布没有问题;是不是书上所说的小儿肠绞痛?忙帮你轻揉肚子,不起作用;衣服上有头发茬?脱了衣服也没用!妈妈和爸爸满头大汗,不知所措,都想打急救电话给医院了。你凄惨的哭声把楼上的奶奶、叔叔、婶婶都惊醒了。五个大人围着你这个小不点儿东瞅瞅西摸摸,最后奶奶试着把你从床上抱了起来,哭声戛然而止。原来只是想让人抱抱啊!妈妈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八个月的时候,爸爸妈妈带着你去餐厅吃面。可还没等妈妈的屁股坐稳,正处在用手探索世界阶段的你,已经将手伸进了开水杯里。尖利的哭叫声让妈妈清晰地感知到你伤得有多重。爸爸抱你去洗手间用凉水冲,没一会儿他又抱着你出来了,他根本没有办法让你老老实实地将手伸到水龙头前。开着车带你到最近的诊所里,你的哭声没有一丝减弱,妈妈爸爸急得恨不能马上让大夫为你敷上“止哭”的药,却偏偏遇上一位行动迟缓的老奶奶医生,左找找右翻翻,在你的哭声中不紧不慢地配药。而妈妈爸爸就在你的哭声里煎熬着,焦躁的爸爸轻问了一句:“大夫,这个药能管用吗?”老奶奶发脾气地扔下手里的药:“你们还是去大医院吧!”向来倔强的爸爸忙解释,并不是怀疑药的作用,只是心里急。老奶奶为你抹药时,妈妈心里真是怕啊,三个细嫩的小指头上八九个水泡,老奶奶颤抖的动作再弄疼了你。
可药哪有立竿见影的呢,坐车回家的路上你依然肆无忌惮地哭着,身子挺直了扭动着不肯在妈妈的怀里坐下。往常你哭时只要衔着妈妈的乳头,马上安静下来,而这一次,妈妈把乳头塞进你的嘴,你狠狠地咬住,用尽全力向外拽,妈妈的乳头似乎软木塞从酒瓶里拔出一样,发出“砰”的一声轻响!妈妈那一刻只恨你没有早些长出牙来,这样或许妈妈能为你分担些许的疼痛!回到家,妈妈抱着你在屋子里不停地转悠,渐渐的,你哭累了,睡着了,抽噎声不断地提示妈妈,你是累了,不是不疼了!那一夜,爸爸和妈妈轮流值班,轻轻地托着你的手,生怕你睡着了受伤的手再蹭破。
然而,最痛的还不是这一次烫伤。十个多月时,你被传染上了喉炎。妈妈打心里不想去医院,因为妈妈很清楚,去医院就只有被吊针。打电话给远在外地的姑姥姥,一说你的症状,身为儿科专家的姑姥姥便确定地说:“是喉炎,去医院,屁股上打两针青霉素就好了。”到医院的结果却是,跑了两家医院,都要求住院打吊瓶,别无选择!当护士拿着针来扎你的头时,你哭着喊妈妈,护士命令妈妈压住你。一直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奶奶,一到医院,看到白大褂,便突然有了大义凛然的勇气,让妈妈出去,一切交给她。好吧,妈妈不忍看着你被“迫害”,嗯,是的,迫害!离开病房的那一瞬间,妈妈看到尖叫的你投向妈妈那无助的目光。关门的刹那,妈妈再也控制不住,哭出了声。门里是你的哭声,门外是妈妈的眼泪!
吊了两天的药,大剂量的头孢、激素,还有中药剂。妈妈强行要求出院了,奶奶却仍不甘心,一再说大夫还开了一天的药呢,再住一天院看看吧。回到家里,妈妈为了安慰奶奶(其实也是在给妈妈自己打强心剂),又给姑姥姥打电话,当她听说给你吊了两天的头孢,不由得倒吸冷气。姑姥姥听妈妈叙述了你的状态,说已经不要紧了,在家里好好休息就行了。但姑姥姥对你所使用的药物发出的强烈反应,如重重的一拳砸在了妈妈的心口,妈妈疼极了。妈妈不知道这会给你的身体留下怎样的隐患,这种茫然带给妈妈无尽的恐惧,你的生命才刚刚开始,妈妈如何向将来的你交代!?
你被烫伤的事,爸爸妈妈有时会想起,会互相抱怨,甚至会痛恨地争吵;可你住院的事,爸爸妈妈总是小心翼翼地避开,连提都不敢提,想都不愿想。
一岁五个月,2012年6月1日,正值全国书博会在这里举办,是爸爸妈妈最忙碌的时候,你又一次得了流感。发烧、流鼻涕、拉肚子,妈妈坚持没有给你用药,看着你一点点自己扛过来,妈妈由紧张到放松。就在妈妈准备庆祝胜利的当口,病毒下行进入了气管。奶奶和爸爸带你去湖边公园玩回来之后,你咳嗽加重了。叔叔提醒妈妈,说你的咳声很深,我仔细听,的确!一面安慰自己:《西尔斯育儿百科》上说,小孩子并不那么容易得肺炎,肺炎除了咳还有其他一系列的症状。但不安让妈妈不敢掉以轻心,又给你姑姥姥打电话,她建议吃两天的药,因为这次的病毒来势凶猛,有许多孩子得肺炎。夜里,你吃了药,静静地入睡了,妈妈几次惊醒,翻起身来,耳朵紧贴着你的小肋骨,听到你平静、均匀、没有杂音的呼吸声,才能再睡。
一个月后,你又感冒了,流清涕,打喷嚏,之后又是咳嗽。妈妈这次做了许多准备,甚至给远在北京的姥爷打电话,求姥爷在北京的药店买一种中药止咳剂。姥爷还专门打电话告诉妈妈,不必紧张。姥姥也在电话里给妈妈传授她实践过的止咳民间偏方。一周后,没有吃一颗药的你,所有症状偃旗息鼓,这一次你真正地靠自身的免疫打赢了这场战疫!
经历了这一切之后,妈妈才体会到淑芸阿姨因为孩子生病时那种焦急。当年对手足无措的淑芸阿姨说:“孩子病了,你不能焦虑,会把不良情绪传递给孩子,孩子会更加恐惧,并不利于病情好转。”现在才知道这话是多么的苍白无力啊!但是,无论妈妈的内心有多不安,都尽力在你和奶奶的面前表现得淡定,让你在虚弱时仍能感受到一个“强大”的妈妈。
很多年前,妈妈看过一个小品。一位紧张的演讲者不断地接受“我不紧张”的暗示,等上台后,开口自我介绍:“我叫不紧张!”妈妈也叫“不紧张”!
请原谅,妈妈如此外强中干;请原谅,每当你生病,妈妈都得抱着厚厚的《西尔斯育儿百科》来让自己镇定;请原谅,妈妈势必要在你这里实习做一个妈妈;请原谅,妈妈并不知道何时实习期满,成为合格称职的妈妈!
但请你相信,妈妈在努力,妈妈将学会不紧张!
前一篇:【萝衣成长记】感恩
后一篇:【萝衣成长记】故事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