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我写给你 |
铁头哥是奶奶一手带大的。他的爸爸妈妈工作忙,奶奶便全权代理了铁头哥的起居和教育。因为有这样的一份责任,大概也因为她曾经是小学教师的职业习惯,奶奶便极为用心地、有目的地对铁头哥进行着教育的计划。
在铁头哥要学习阅读时,姑姑拿来了整盒整盒的看图识字卡片,奶奶每天都要拿出来让铁头哥认图识字。起初铁头哥兴趣昂然,祖孙俩有问有答,但没过多久,这件事却反过来了。奶奶拿出卡片来,铁头哥便抢先抓起卡片,学着奶奶的样子和腔调,“你看看,这个是什么?”要奶奶也回答。奶奶并不服气成为这个乳臭未干的黄口小儿的“学生”,看图识字这一课便从此画上了句号。
有了铁头哥事件的教训,妈妈非常排斥看图识字卡,极端地拒绝一切以看图识字为目的的载体。在你八个月时,给你买了一套纸板书“幼幼成长图画书纸板书第一辑”,把认知融入了简单的情节中。起初你的兴趣只在于抱起书来咬咬,妈妈并不着急,每天把书放在你的玩具堆里,任你扔,任你翻,等你要求妈妈给你读时便读给你。到你一岁时,妈妈再给你讲那本《打开打开》时,呵呵,你就知道在那个没有打开的盒子里藏着一顶“帽”。你一边抬头看妈妈,一边用小手拍着头,然后等着妈妈翻到下一页。当看到果然是一顶帽子时,你便开心地笑。
妈妈给铁头哥买过一套《小猫当当》,故事很简单,铁头哥小时候特别喜欢,所以也一直等着你能关注它们。它们在你的游戏区放着,被你撕坏了几本封面,妈妈便决定先收入书柜。直到一岁三个月时,你从书柜里再次发现了它们。发现归发现,你依然没有足够的耐心听妈妈讲完整整一本(30页),可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猫当当”便深入了你的内心。
刚开始的时候,你在书柜里认识了《我妈妈》《世界上力气最大的公鸡》《爷爷的红脸颊》《我要去找我的爸爸》,故事虽然没有听完整,但你很快记住了它们,每天早上起床、晚上睡前,或者去书柜翻书,都要一一地念叨:“我妈妈”、“公鸡”、“我爷爷”、“我爸爸”。最近,“猫当当”成了你的口头禅,前天凌晨三点,你起床了,在黑暗中你寻找你的“猫当当”,借着透过窗帘的街灯光亮,你躺在床上让妈妈给你讲。妈妈翻开书,看着隐约的画面,凭着记忆,给你一页页地背。
一岁五个月,你不仅能坐在那里听完一个又一个的“猫当当”的故事,还认识你听过的几本书的封面。现在,你总是把“猫当当”都拿到眼前,一本本地找你喜欢的,你已经能区别每一本小猫当当的不同了,按照自己的语言说出它们的名字:“玩泡泡”、“哎呀”、“游泳”、“汽车”(《我的圣诞老人呢》书中红色小汽车让你格外喜欢,你便用它做这本书的名字)、“脸”。
http://s12/bmiddle/453aa87fxc6cafa996edb&690
母女共读“阅读种子”寄来的玛蒂娜
还不止这些,最近你能和妈妈一起“读”故事了。这些故事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妈妈记住了,你也记住了。讲《小红球,等一等》,妈妈读“当当的小红球去哪儿了?”,你伸手指图中的球。翻到下一页:“找到了,找到了!小红球在——”,你马上就接:“那儿!”激动时,你还要竖起食指自我鼓励:“棒!”
给你读《做鬼脸》,最后一页,小猫当当说:“做鬼脸真吓人,可是太好玩儿了,以后还想做!”妈妈不小心读成了:“以后还想玩。”你马上纠正:“做!”
可仍不止这些,周末爸爸妈妈带你去家对面的小区玩滑梯,从螺旋型的滑梯上滑下来,你高兴地说:“好玩儿!”这是“猫当当”里的词儿,你会用了!
当初奶奶一再想灌输给铁头哥的认知能力,对你来说轻而易举。在故事中,你认识了许多的动物、植物,相信认字其实也可以通过故事润物细无声地进入你的心田。不到一岁半的你,现在已经可以用小手指着封面上的字读了,虽然你并不认识字,虽然你指的字与读的音对不上,但妈妈知道你没有压力,没有负担,你喜欢“认字”。
很偶然的,你从柜子里翻出一本被妈妈打入“冷宫”的看图识字书,你也饶有兴趣地翻开看,盘子、杯子、碗……很快你认得了那些器具,还时不时地打开看,自己认。
妈妈突然明白了,其实并不是看图识字书不好,而是奶奶的方法不对。阅读应该是快乐的事,快乐了之后,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就能达到。如果阅读变成了一种教育的形式,以教育为目的,也许就会背离了教育的初衷。
妈妈说的对吗?
http://s11/middle/453aa87fxc6cc1863e1aa&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