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孩子摔跤的权利

(2009-07-11 10:13:49)
标签:

育儿

教育

原创

分类: 教育思索的碎片

在报纸上看到两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一个发生在中国的都市,一个发生在美国的森林;一个主人公是中国的小女孩儿,一个主人公是美国的小男孩儿。

中国的故事是这样的,年轻的妈妈带着六七的女儿坐地铁。拥挤的人群里,妈妈发现女儿仍在已经关闭的车门之外。地铁开动的瞬间,妈妈和女儿都惊恐万分,一个在车里焦急地拍打车厢玻璃,一个在车外号啕大哭。虽然结局是皆大欢喜,可过程令人不安。

美国的故事比这惊险得多,九岁的男孩儿与家人去森林远足,意外地走散了。独自一人在森林里,男孩儿感到害怕,却并没有慌乱,反而利用求生技巧自救,脱下雨衣撕成碎片,为救援者留下标记。既惊又险的经历之后,男孩儿身体和心理状况良好。

发生在两个孩子身上的故事都存在着一种必然,很符合各自的国情。但我想这并不是孩子本身的必然,如果将两个孩子调换生长环境,其结果也必然发生改变。

中国妈妈的惊慌失措是因为她内心很清楚地知晓,女儿在离开她的保护时除了恐惧地哭泣之外,没有任何的应对心理和应对措施,因为从来没有一个人告诉女儿如何处理这样的突发事件。中国孩子就像妈妈手里的风筝,妈妈总是牢牢地握着线,牵引着风筝起飞,期望着飞得更高更远,而这高这远是有限度的,妈妈手里握着那根线,目光始终紧张地注视着领空,“孩子,那里有危险!”手中的线已经巧妙地将风筝从危难之中解救,风筝不费吹灰之力已经化险为夷。一旦狂风暴雨扯断了那根线,妈妈心中急迫可想而知,风筝除了惶惶然不知所措地喊“救命”之外,别无他法。

美国妈妈大概也紧张得要命,毕竟孩子走失在大森林里,毕竟他才只有九岁,虽然故事里没有叙述。整个过程井然有序,一方面,大人们组织了搜救队寻找,另一方面,男孩儿镇定地自救。这一切大约该归功于美国妈妈的“狠心”,她就像老鹰将刚刚长出羽翼的雏鹰推出窝去,结果孩子学会了自己飞行。她的期望与中国妈妈一样,让孩子飞得高远;也与中国妈妈很不一样,她更愿意孩子能够自由自在地翱翔于天空,而不是帮他掌控所有。

我去幼儿园接侄子时曾遇到一位爷爷。孩子们都在操场上玩儿,那位爷爷跟在孙子身后寸步不离,一旦有调皮的孩子接近他的孙子,他马上挓挲起长长的胳臂阻拦,满脸如临大敌的严肃,瞪着凶狠的眼睛喊:“走开,走开!”像极了孩子们玩的“老鹰抓小鸡”的场景,那位爷爷是很称职的“老母鸡”。可“小鸡”能在他的翅膀下躲避多久?当衰老到连自己站立都困难时,还有谁能为孩子抵挡风险?

媒体报道了太多长大成人却不能独立生活的娇儿,千万别怨孩子,那不是孩子的错!是我们!是我们这些家长没有给孩子学习独立的机会。

有句歌词:“不经历风雨,如何见彩虹。”送给所有为孩子撑着保护伞的家长,请试着放开你的手,让他学会摔跤,他才有可能明白怎样自己爬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