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
(2008-11-27 22:01:34)
标签:
教育杂谈检讨文化随笔 |
分类: 倾听阿薇 |
月初接了一部小说稿,领导吩咐我看看是否有出版价值。我就认真地读了。作者是感悟到了些什么,但他并没有表述清楚心中的那些感悟是什么,不过却很以为自己的著作定是惊世骇俗的。
我拨通了作者的电话,告诉他:你的文字很浏畅,语言很清新,但文章缺乏主题,所以不能出版。在说这些话时我也很注意了尽力不打击一个文学爱好者的积极性,不伤害一位“作家”的自尊心。可未等我把鼓励的话说出口,听筒里的青年已经恼羞成怒了,用极为粗鄙的脏话反驳我的结论。在那一瞬间,他的语言和他的文字在我的脑海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文字的羞涩要求我帮助他,语言的暴戾却命令我立刻扔掉电话!
坐在办公桌前,压制着愤怒的心脏,呆望着无辜又无言的电话,平静了。我试着站在那个青年角度想,是啊,又有哪位母亲愿意听医生说:“你的孩子长得很漂亮,就是有点弱智!”更何况我并非名医,他又怎么能够信服?
上高中时,很流行日本漫画,我尤其喜欢那些画得极美的人物,便也动手临摹了无数,当然都见不得光。有一回,觉得自己状态极佳,照着漫画书在笔记本上临了一张我仰慕以久的洛神。我得意非常地拿给同桌看,同桌看了笑而不语。我心中暗想“天妒英才”“知音难觅啊”,便也撂过不提了。之后很久,复习时偶然翻到了那幅“洛神”,发现她原来长了一张“驴脸”!这才明白,同桌不对我的“洛神”作出任何评判,完全是出于对我的“爱护”啊!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可见知人易,而自知难!审视周遭的人,不难发现,其实每个人都能把别人分析得头头是道,而问题一旦出在自己身上却手足无措亦或浑然不觉,如同医生往往治不了自己的病。手足无措是因为对自己下不了狠手;浑然不觉的缘故是自以为他的体质对别人的问题都免疫,却不知已经病入膏肓。
不信吗?自查一下吧!你是不是总爱四处夸耀你家孩子特聪明、特帅气、特有人缘?其实人家不爱听,人家的孩子也并不缺胳膊少腿!
你是不是总想在朋友那里“抱怨”,什么破工作啊,三天两头地不让人安生,又要做好日常工作,还得抽时间准备比赛!好像就离了我就不行似的!其实人家也有一肚子的“委屈”等着说给你听呢,就少唠叨两句吧!听听人家怎么说。
诸如此类,如此种种,总有一条套在你身上正合适!
苏轼有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看来,这不知道自己是谁的毛病是有缘由的,也正是人的通病!但并非无可救药,只要肯对自己像对别人一样下得去狠手,就能治了它!咱睿智的老祖宗早开了方子:“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不妨跳出来把自己当别人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