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女萝衣石榴裙
女萝衣石榴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076
  • 关注人气:3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牛粪和狗屎

(2008-11-13 15:48:20)
标签:

杂谈

情感

随笔

文化

学校教育

检讨

分类: 倾听阿薇

初中毕业的那年夏天,我和表妹一同回了山区奶奶家。我俩年龄相仿,很能玩到一起。

奶奶觉很少,早上起来先要筛“麦衣(这是山里人对麦壳的称谓)”煨炕,然后出出进进地忙乎为我们准备吃喝,手脚不住,嘴巴也不闲,每进屋来都要叫我们起床或是唠叨自己干着的活儿。那天,奶奶进屋说:“家里养的羊少,没有煨炕的粪了。”这引起睡眼惺忪的我俩的兴趣:“奶奶,外头粪多的是,我们给你拾去。”奶奶直笑,说:“有粪也让人拾走了。要拾了你们拾去。”

山区没有床,只有用泥巴和着“麦衣”靠屋墙墁的土炕。这炕是空心的,在靠墙的那面冲屋外掏洞,把麦衣、牛粪之类的填进去,用火引着,不是那种大火,而是只冒烟的微红,山里人叫煨炕。当然,如果天寒,山里人也有办法让微红变成金黄。山里的冬天极冷,进屋却有热炕等着;夏天,也有麦子地收割的三伏严热,夜却无论月光多么皎洁都透着寒气,炕上因为有了那点微红而温暖。

奶奶见我俩对拾粪这活儿很上心,就准备了两身我爸爸和我哥哥的旧衣服,寻了两把除草的铲子、一个粗柳条提篮。我俩就是这样的行头出发了。

 上午,我俩围着村子转悠,发现并不像奶奶的推论那样“没多少粪”,而是遍地“黄金”,就看你肯不肯捡了。山坡上、河岸边,拾得不亦乐乎,直到日头显示出了它的威力,我俩才带着两付饥肠、两头大汗抬着大半篮子的粪回去向奶奶邀功。本以为奶奶会惊会喜,她却老远就瞅着我们的粪筐,蹙起了眉头,“咦!咦!”地直犯膈应,轻跺着手里的拐杖,说:“狗娃啊(奶奶对我俩的昵称),你们把狗屎猪粪都拾着来了么,脏死了!”我俩的辛苦就这么被否定了,心里老大不愿意:“都是粪嘛,能煨炕就行了呗!”奶奶不禁失笑:“狗娃啊,狗咧猪咧吃的是粮食,拉下的屎点不着,牛羊驴,这些牲口吃的是草,那粪才能烧着。”

奶奶把粪倒出来翻拣了,几乎没有可用的。重又装进篮子里,让我俩下午拾粪的时候再扔出去。

第二次“出征”已经有了奶奶传授的经验,远远发现黑黑的一团,上前一看,狗屎而已,颇有些失落。一个下午,仅偶遇过几次零星的“羊粪蛋”,羊粪倒也能煨,但它的数量和能量实在可怜。果然,如奶奶所料,我们没有什么收获。

夕阳西下,我俩悻悻而归,奶奶没有过多的追问,只当是孩子的玩闹,玩够了也不再要求什么。

许多年后,在社会上行走,也经历了不少人和事,突然忆起这件事,发现人性其实也和这屎粪同理。虽然表面上都是粪,但本质上是有区别的。有的可以给你带来热量,有的却只有粪的外形。在我们周遭的人不也正是如此吗?在你困难的时候,有的人愿意伸出援手;有的却用华丽的话语伪装成人,在你困难的时候却逃之夭夭。

当你遇到“牛粪”的时候一定记得珍惜,因为“牛粪”不多,人人都需要。如果你想遇到“牛粪”,首先自己得是一块“牛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
后一篇:那些泡沫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