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2/middle/4536148fgef98a6c92191&690
刚刚收到网上买的《家的要素:何如打造一个舒适的家》,《佐藤可士和的创意思考术》,都是能体现日本文化某一隅的小书。
撇开对图书出版业或是翻译人士云云质疑,拿在手里实物的感觉真是很棒。棒也许太America式了,色彩激烈的修饰词不适合它。在我眼里,日本设计文化中的浓墨重彩是一种舒服的浓烈,或者是饱满的浓郁。和我耳朵里的歌相类比,它是《威尼斯迷路》的那种舒服,是优质台剧里的暖光(哈,台湾人本身也很哈日呀!やっぱり~),而不是张悬那种有点香港暗调的舒畅。(啧啧,原来我是这样子解读虽然还没去过的香港和台湾的。)
学日语快要十五个月了,对于手头正在做的事物总想要一点交代。在最初的时间里,太浮躁了,现在,刚刚好。
还是从我始终很钟爱的「無印良品」说起吧。这本《家》系列自然也是他家生活方式的风格。记得我第一次做发表就做了無印良品的专题,还清楚记得PPT的主题调子由深粉和白字为底色的,配上官网上下的文案企图案,让我觉得发表本身都成了很美好的事情。
那个时候,还没爱上日语。不过话又说回来,对任何一种文字也从来没有达到那些大家细腻心思下有的爱。不是文艺啊,只是承着一贯的文字腔吧。(文艺大概是HK夜晚街头,比如那个有梁朝伟在拍戏的巷尾,是萌芽封面一如既往的暗调)。不过,那是对一些事物的特质具有本能感官的感觉。
话说回来,因为日语总是与日本这个岛国分不开的。很久以前,在我一门心思想追随欧洲语系而去的年级,JP范围的,一我对动漫无感,二对日星没爱。JP在我感觉是硬邦邦的,一如其发音。然后就是小个子的却很强硬生猛,呵呵。后来,从最开始初中时候同桌小男生借我Win-dz的磁带,高中邻座的小姑娘整天唠叨她家龟啊仁啊杰尼斯啊很起劲,再有某个寒假一发狠看完了《秀逗魔法师》。和JP的缘分就是这么浅浅的,飞转到现在也没什么深刻到不行的印象。间歇性么,对ayumi的声音和旋律也花痴过。其他的这个奇葩的国度的事情都是边缘性接触。
不过,说到底,缘分毕竟是缘分。我的第一次呀,在大韩民国和它之间,最后是它了。
与之前了解到的完全不一样。大阪不是奥特曼里的那种调调,也没有夏天打球以后洗澡以前泛焦黄有小粘稠汗味,它有的是千步内轻易能见的FamilyMart,有的是在这个国家哪一处景点拍都有明朗的蓝得舒服的不行的天空,以至于随便哪一张洗出来都是风景,比看惯的东方明珠外滩明朗多得色彩。可惜,没吃到章鱼小丸子。
对它不上心,因为日剧的风味似乎真的是只属于那一二男人的海滩,因为它本身流的也是崇洋媚外的血统。对它渐渐有心,因为好奇为什么AKB这样型号的妹纸可以爆红成这样(调查之“AKB48 PK 少女时代”的结果显而易见了,前者当仁不让了宅男女神?占据其闷骚小心脏的一隅。)红艳艳的邮筒真是很情书很村上春树;还有,最重要的,具有高度的:为什么一个小小之国能集各种纷繁复杂于一体。那些灰黄的丰胸巨乳,阴暗闭塞的血腥残忍,似乎只该在迷失下水道处发生的,居然在其转角不远处就是那片明朗蓝。
すごい!
可能吧,TAIPEI有的那种小清新,和这本书的封面一样有的是轻柔的委婉,不过,它不小清新、小资更踏实,让我有种安心的感觉,淡淡的幸福好像是慢慢从白白纸上一点点溢出来,不急不缓地扎扎实实的感觉。很好,很喜欢。
现在能让我喜欢的东西真的不多了,除了少女时代,就是它了吧。
http://s11/middle/4536148fgb28e63bb51fa&690
http://s12/middle/4536148fgb28e64a102db&690
http://s4/middle/4536148fgb28e66a64a13&690
要的就是一种情绪。
yx出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