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学的厚重

(2011-08-07 18:53:40)
标签:

张小娴

离别曲

读后感

言情小说

文化

分类: 书摘影音

觉得自己是个很擅长“炒作”的人,具体变现为很会取花哨的标题,很虚荣的爱做表面功夫,很“作”。

 

今天的标题是这样的,听完了张小娴《离别曲》之后,想到同类的亦舒的小说,有感慨了。

 

想想本yx小姐看过的言情小说也是可以来评论评论的,比如那些地摊上的台湾一度风靡过来的“小黄书”系列(额,就是封面极尽美女YY唯美淑女画风封面的那种),比如现在为广大女大学生啊女白领写的网络热传的小言情。

 

我想说,光是讲言情其实是个宏大的主题,爱情么,哪里会遗漏呢。但是,好的言情是超越情爱的。

 

昨天我还在写亦舒是我看过最聪明的女作者了,应该这么说嘴聪明的女人,所以有了笔下女子的纷纷扰扰中的所思所想。《喜宝》写的非常深刻,其他的小说也是,给我一种不同于内容白痴的小黄书系列的厚重感,因为情爱在她那里不单是一种感官体验。

 

而那种厚重感体现在,每当我决定读亦舒的小说之前都不能看剧情简介,因为一看必然会删减我的读书热情。因为像她的作品,作为定位的言情小说而言怎么可以用简介来定位呢?所以,我的感觉是,读倪亦舒,是当女性成长必读来看的。

 

跑题了,我今天想写张小娴来着。对两个作者本身其实还是不很了解,不过因为是大陆那边的作者的关系,总是更有一份神秘感。

 

就如同很早以前我搞不清楚安妮宝贝和张悦然一样——当然是因为不了解的关系,还有张爱玲和三毛——那句话说得好啊,读了就知道了,张小娴和亦舒让我感觉是言情达人啊。但是现在慢慢感觉,张小娴更是叙事的达人,把现实——她看到的爱与生活切开来给你看。

 

这本书是玫玫专业的播音纠结着好多失恋的情歌听一下午听完的。听有一个好处,无视掉好多比如名字的写法,地名的局限而有了更多在剧情里的想象。

 

开头是极为散漫的,甚至一直到后来我都没明白主角关系式怎么样的。感觉完全是十八岁的我最习惯的叙述方式——平行。每个人物到州来略有交错才明显的把一部小说的主题慢慢展开。以前很喜欢这种写法,似是而非,完整记录的是作者的心态。但是对于小说来说,是不够有张有弛的。

 

内容来说,无言的结局让我依旧不舒服。

 

你喜欢看《宫》吗,那个男二号很通而不得的韩剧。还有无数的小说细说二号主角的悲情,他们深情让人怜爱,但是没办法,小说里他们是二号。

 

其实慢慢觉得那只是一个角度而已,一个叙述的立场问题,在小说中的分配,笔墨注定为了性格和行文思路。所以说,个体延伸到后来都是一个充满论据的论点,如何来审视难以反驳。一个重罪犯自然也有他人性的一面,如何解读呢?很老我就有一个观点:每个人都会对自己喜欢的人好。那那些他不喜欢或者讨厌的人呢,他们眼里如何解读他?

 

不知道这本小说是不是在张小娴的其他作品里不是很有名,看到为数不多的评论中谈到的很多都是对男女主角的不以为然。而我最喜欢的是李瑶和段清最后一期好好走下去的立场。至于男主角,一个可悲的迷失者,我总觉得,歌颂的是他的悲凉,他的vagabond形象。甚至那个爱他爱到死的女二号为着他而存活实在是累赘的可以。

 

当然那些人物的命运实在是透露着生活中必然的一种悲凉感。而好的文字,注定是要有这样一种厚重感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KEEP MY PACE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