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高僧佛图澄
(2025-02-12 08:55:05)
标签:
历史文化杂谈佛学 |
一次,高僧佛图澄曾与后赵皇帝石虎共同坐在襄国(邢台)中堂之上,谈论经法。佛图澄忽然吃惊地说:“变!变!幽州发生了火灾。”随即取酒向幽州方向喷洒。过了很久,佛图澄笑着对石虎说:“现在幽州的火灾已经救灭。”
石虎觉得奇异,不太相信,就派遣使者前往幽州验证。使者回来对石虎说:“那一日火从四大城门烧起,火势猛烈。忽然从南方飘来一层黑云,既而天降大雨,将火扑灭。雨中还能闻到酒气。”
这只是高僧佛图澄的传奇故事之一。
佛图澄(232年~348年),本姓帛,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人。他很小就出家了,勤奋好学,诵习佛经数百万字,擅长讲解文义。他未读过中国的儒家经典,但与儒学士辩论时,释疑解惑,自然精通,无人能难倒他。据他自己说,他曾经两次到克什米尔向名师求教,西域人都很赞赏佩服他。
佛图澄于永嘉六年(312)到达洛阳,这时他已是80高龄的老人了。佛教虽在汉明帝时传入中国,但是影响并不大,官方长期禁止汉人出家,一般只在民间流传。佛图澄善诵持神咒,使法术,很快得到后赵统治者石勒和石虎的信赖,为佛教扎根于中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莫高窟第323窟北壁东侧中部四组故事画中部的两组画面是描绘《幽州灭火》的。
还有闻铃断事。光初十一年(328年)刘曜亲自率兵攻打洛阳。石勒欲亲自率兵抵抗刘曜,朝廷内外,文武大臣,无不劝谏石勒不要亲率出兵。石勒心意不定,因而前去拜访佛图澄,以决行动。佛图澄对石勒说:“佛塔相轮上的铃声,告知说:‘秀支替戾罔,仆谷劬秃当。’这是羯语。秀支是军队,替戾罔是出征,仆谷是刘曜胡位,劬秃当是擒捉。此言是说:军队出征,刘曜必擒。”
于是石勒留下长子石弘,和佛图澄共同镇守襄国(邢台),亲自统率步兵和骑兵,直指洛阳。两军激烈交战,刘曜军马大败而逃。刘曜落荒,乘马落入水中。石勒之子石堪乘机活捉刘曜,押送至石勒帐前。
此时,佛图澄用麻油胭脂掺合,涂在掌心,看到手掌中有许多人,其中一人被绑缚,朱红丝线束在脖子上。佛图澄因此告诉石弘:“刘曜已擒。”佛图澄相告之时,正是刘曜被擒之时。
刘曜平定之后,石勒就自称赵天王,行皇帝之事,改纪元为建平,这一年是东晋成帝咸和五年(330年)。石勒登位以后,对佛图澄更加崇敬,事奉更厚。
莫高窟第323窟北壁东侧中部上层故事画,所描绘的就是佛图澄以铃声预言刘曜生擒之事。
敕龙取水。据《晋书·佛图澄传》记载,佛图澄在襄国(邢台)时,最有名的当为敕龙取水,当时襄国城堑干涸,石勒问佛图澄解除缺水良方。佛图澄说:“今当敕龙。”虽然石勒以为佛图澄是在开玩笑,佛图澄说出理由,“水泉之源,必有神龙居之,今往敕语,水必可得。”当时,水源虽有数处,但都“久已干燥,坼如车辙”。佛图澄带领弟子数人来到泉源旁,自己坐于绳床之上,“烧安息香,咒愿数百言”。如此三日“水泫然微流”。此时,一条小龙 “长五六寸许,随水出来”。不久,“水大至,隍堑皆满”。
教化仁政。石勒死后,儿子石弘继位。石弘继位的第二年,石虎杀了石弘自立。石虎是个杀人魔王,一天,石虎问佛图澄道:“佛法主张不杀生,然而朕身为一国之主,不用刑杀就不能威振四海,但这已经违背了杀生的戒律,虽然信佛,还能得福么?”
佛图澄回道:“帝王信佛,自然不同于百姓,只要能提倡佛教,不为暴虐,不害无辜,就算是对佛诚心了。对于那些无赖、不可教化的人,有罪仍然要杀要刑,但是一定要该杀的才杀,该判刑的才判刑。如果滥用职权,杀害无辜百姓,即使供佛,也无法消除灾祸。望陛下一定要节欲兴慈,将恩惠普施于天下所有的人,佛教便将永远的兴盛,同时您也会得到佛的保佑,绵延万世。只是政治过于猛烈,滥用酷刑,显然违背了佛教圣典,如果不及时更正,是不会受到福佑的。只要将恩德普施于百姓,国祚自会延长,我死后也就没有遗恨了。”这年十二月八日,佛图澄与世长辞,享年117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