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觉五塔并余晖-北京真觉寺金刚宝座塔图文记之上

标签:
北京真觉寺金刚宝座塔五塔寺细节图片古塔文化印度 |
分类: 古 |
余偏居京城西山脚下,每行走于CBD中心区域,便顿生厌意,众多高楼相互积压,且高度体量毫无呼应对称可言,外观沉闷乏味,楼顶天际线杂乱无章,不由得追慕回忆古人成功的城市规划理念。在中国古代,皇家禁宫位于其中,周围坊市民居错落有致,这一组群被排列规整的城墙门楼围于其中,天际线出挑的古塔或居城市农村,或择郊外山野,作为点缀地标性建筑landmark,相互配合协调,山水建筑间形成了简洁完美的视觉体系,丝毫没有如今国际大都市的高层建筑鳞次栉比的紧张窘迫之感。
而古塔并非中国原有建筑,原是古印度埋藏、供奉佛舍利的半圆形建筑。东汉时随佛教传入内地,初期与汉代高阁楼台建筑相互融合,成为了佛教寺庙组群中地标性的建筑,历经唐代简明粗放和宋人纤秀清丽以及辽金混搭的不同风格糅合,无论是类型结构还是装饰,都达到高峰,渐渐得他们突破了原有的宗教功能,成为导航赏景料敌的最佳场所,成为了中国古建,尤其是佛教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明之际,金刚宝座式塔和藏传佛教中的喇嘛塔这两种新形式为古塔注入最后的活力,之后古塔这种中西结合的建筑形式开始衰落,鲜有精品。由于木结构的局限,中国大多古建早已灰飞烟灭,而古塔由于不少石构,恰恰幸存至今,成为现在研究中国古建的一大幸事。
(网上有篇文章-古塔的踪影-学到不少)http://www.yuanliner.com/picture/2008/0515/picture_124_1.html
今日单谈中国古塔中的一个类别-金刚宝座式塔。他的原型来源於印度比哈尔邦为纪念释迦牟尼成道而建的佛陀迦耶大塔,主要是指在一座平台之上,修建东南西北中五座小塔,分别代表金刚界五佛。此形制魏晋南北朝时期便传入中土,敦煌北周壁画
都有此造型,但在当时并未推而广之。元世祖忽必烈拜萨迦寺法王八思巴为国师,藏传佛教开始盛于中原,所以金刚宝座式塔便开始成为古塔建造的新宠。
北京真觉寺的金刚宝座塔(俗称五塔寺)是中国古塔落日余辉时期的代表作品,虽然样式来源于印度,但是在具体建筑细节上却出现了中国建筑特有的斗拱和琉璃瓦等,可以说是中西建筑完美结合的典范。
这座皇家寺院是明永乐年间在一元代寺庙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位置正是前朝也就是元朝为其国师八思巴而建的大护国仁王寺,后来他的设立也被供奉在这里,所以建造目的有压破前朝王气的嫌疑!
五塔寺的金刚宝座式塔的塔身造于明代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是中国现今存世历史第二悠久的的金刚宝座塔实物,(昆明官渡古镇的妙湛寺金刚宝座塔身建于1458年)。解放军攻打北京旧城之前,梁思成曾经专门印制图册保护北京珍贵的古建,五塔寺位列其中,建国后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集有详细论述五塔寺的雕刻,未完待续,先看古塔的一些整体图片)
以下两幅图为登北面二楼拍摄。
从下仰视塔身
五塔中的四塔均采用石雕塔刹
只有中间的塔采用铜制塔刹
五塔南面的覆琉璃瓦中式建筑
站在塔基上仰视宝塔
塔基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