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星拱月 广惠华塔-正定古城游记之急先锋
标签:
广惠寺华塔正定照片细部梁思成文化古建筑 |
分类: 古 |
古城正定四塔,花塔最为惊艳,但即使黄金周期间,亦可门庭罗雀,古塔之美,大众不知不赏也,同小鸟上陡梯至第三层平台远眺青塔天宁寺塔与长乐古门,于黄昏日暮时分得图片十数张,放大细部,爱之者见图即可心醉,无需多言,以下介绍转引百度百科与梁思成先生。(更多正定古城图片整理之中)
花塔正面
花塔顶端
不同角度的花塔
,又名多宝塔。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塔由主塔和附属小塔构成,全用砖砌。主塔底层四隅各附建一座扇六角形亭状小塔,小塔环抱主塔,高低错落,主次相依,精巧华丽,壮观秀逸。

塔身一至三层设置阶梯,酷暑季节,游人登临第三层平座,顿觉凉风习习。清乾隆帝曾先后两次来此拈香礼佛,临塔观景,并乘兴挥毫,题额作诗。
广惠寺因固有华塔又称华塔寺。据光绪元年《正定县志》载,该寺建于康德宗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明代中期曾予以修葺。清代后期,寺院废毁,唯塔尚存。根据塔的结构形式和第一层内壁上正隆六年(l161年)墨迹推断,该塔应为辽金时代遗物。
广惠寺华塔因其上半部装饰巨大的彩色壁塑,造型古朴而雄奇,华丽而生动,不仅是我国华塔中最优美的代表,也是我国砖塔中造型最为奇异、装饰最为华丽的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华塔是我国绝无仅有的稀世珍宝。
广惠寺华塔坐落在河北正定县城内生民街路东高阜之上原来的广惠寺内。
广惠寺华塔,又称“多宝塔”,寺院始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4年),但塔的建造要晚至金代,是中国砖塔中造型最为特异,装饰最为富丽的塔。华塔高40.5米,为三层八角形楼阁式华塔。塔的第一层平面为八角形,在四角附建六角形单层小塔,构成亭榭式的套室;塔身正面及小塔正面均开有圆形拱门,檐下是砖制的斗拱。第二层平面为正八角形,四个正面都开辟有一门,门旁设有格子假窗;另四面设直棂和格子假窗;塔身斗拱承托着塔檐。第三层塔身开始缩小,只在正面辟一方门,其余三面为假门。第三层之上即是圆锥形塔身,其上通饰佛像及各种动物形象,排列密集,错落有致,富于变幻。再上为八角形檐顶和塔刹,塔刹已残破不堪。
在明、清两代,广惠寺的香火极为兴盛,乾隆皇帝曾多次到寺拈香礼佛,临塔观景,并钦题额匾,曰“妙光演教”。今天只有华塔耸立,但寺院早已不存。
http://baike.baidu.com/view/418227.htm
以下文字出自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第307-309页
在河北正定城内,形制甚为特殊,为国内佛塔中一孤例。塔由一“主塔”,四隅附以四“子塔”联合而成。主塔高三层,平面八角形,四正面辟门,四隅面各附以六角形单层子塔。主塔及子塔壁面均砌出枋额门窗等。主塔三层出檐,除第三层平坐外,均有斗拱;第三层之上为高大之圆锥体,表面塑出多数单层方塔及象头等。最上又出檐一层为塔顶。四子塔亦砌斗拱出檐,各自具一顶,就其壁面所砌出之枋额斗拱瓦檐论,此塔实为模仿木构形之砖塔,唯上段圆锥体则当别论。就塔之平面论,殆可视为“金刚宝座”塔之变形,盖将四隅塔与中央主塔合而为一者也。因其形制复杂特殊,俗呼为“花塔”。塔年代无可确考,志称唐建,金大定及明清屡次重修;揆之所仿木构形制,当为金代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