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乐 |

著名指挥家托斯卡尼尼在晚年曾经称赞:“英国BBC交响乐团是全世界最好的交响乐团”。作为第九届国际音乐节的重头戏之一,今天首次来华,精彩毋庸置疑,况且还有著名大提琴家王健的跨刀合作!此次选曲多样,风格迥异,非常好的展现了他们作为英国三大乐团之一的风采。
快来一吐为快:国鹏印象最深的是第二首曲目:俄国著名现代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三大芭蕾音乐代表作:火鸟 春之祭和彼得鲁什卡当中最不为人熟知的最后一个,描写的是一个魔术师在集市上表演的木偶彼得鲁什卡在表演之后具有了灵魂这一故事。我虽然没有听过整个曲目,但是听过意大利著名钢琴家波利尼1972年在DG出版的专辑,里面有斯特拉文斯基创作的这个芭蕾舞音乐的纯钢琴演奏片断,所以还算有些了解。整个乐曲的演绎充满了奇异魔幻的色彩,每一个音符似乎都有着无限神奇的色彩,我一边听一边举起双手做碗状放到耳后自作音场,闭上眼睛,任由思绪在脑海里蔓延—我开始一个人在奇妙地的音乐王国里面探险,就像进了游乐园的恐怖迷宫一样,惊险涌现不断,应接不暇,我时而上天 时而入地 一会儿下海 一会儿钻山,不同幽灵在我身边时隐时现,我甚至还看到了彼得鲁什卡的灵魂在天空飘荡,邪恶的巫师张着大嘴在对我说话的样子。整个乐曲中充满了无处不在的戏剧张力,听完下来就像做了长途过山车一样心潮澎湃,大呼过瘾。说真的,我闭上眼睛听音乐,都看得应接不暇。
更为精彩的是下半场王健演绎的英国著名作曲家爱德华.埃尔加的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这是大提琴最常演奏的曲目之一,充满了人类深厚的感情,作曲家把它献给妻子,可是首演五个月后妻子仍然离开了人世,整首作品象征着人类对于生命的态度。
中国音乐美学名篇《桓谭新论•琴道篇》当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雍门周也是战国时代的一位民间琴家。有一次他带着琴去见孟尝君,孟尝君想故意为难他,说:"先生弹琴也能使我悲哀吗?"雍门周直率地回答说:"听曲的人必须自己有过不幸的经历,才可能对悲曲引起共鸣,象你这样养尊处优,是不容易领会悲哀的含义的。"孟尝君承认说:"的确是这个道理。"雍门周接着又指出了孟尝君当时的处境,说他曾经得罪过秦、楚两个强大的国家,随时有被秦、楚灭亡的危险。同时,还为他描绘出国破家亡之后,他的坟墓荒凉的景象。然后,雍门周才慢慢地弹起琴来。弹完之后,孟尝君伤心地说:"听了你弹的琴曲,使我立即象是一个亡国之人了"(本段白话翻译引用自许健《琴史初编》)。欣赏音乐就是这样,如果你没有相当的生活阅历,或者不能感同身受,设身处地的去进行联想,是难以听出音乐作品当中所传递出的深厚内涵的。
相比于年轻气盛,华丽炫技的小提琴来说,大提琴就像是一个拥有深沉感情的中年人一样内敛沉稳,从王健拉出的第一个音符开始,我就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在他的粗线条演绎中我甚至听到了哭泣时的抽泣声效果。王健的演绎细致入微,余韵绵长。我坐在第三排正中间的位置,距王健和他的大提琴只有10米之遥,听他的琴声就像拿刀子在锯自己的心一样滴血三分,悲伤之情肆意蔓延。一曲终了,观众一再喝彩,王建频频谢幕,而且还加演了一首德沃夏克的森林,和一首巴赫的大提琴曲,真是超值!下半场的另外两首曲目都是英国人耳熟能详的传统保留曲目,其中埃尔加的威风堂堂进行曲更是在英国堪比国歌,据说很多学校的毕业典礼,甚至英国皇室典礼都要演奏,而英国人演奏起自己的看家曲目来,自然是自豪雄壮,斗志昂扬!
节目单的曲目至此完毕,观众一片掌声雷动,我们拍巴掌居然又让备受感动的BBC交响乐团加演两首曲目,而第一首居然是中国的金蛇狂舞-就是我们在春节晚会上面经常演奏的那首!哇,超级惊喜!不过相比我们自己的国交来说,他们的演绎还是一板一眼,不够热烈和激情,毕竟他们没过过中国热闹的春节!
现场花絮之一:这次是广电系统对口赠票,碰到了一大堆各台同事,而且最乐的是,英国BBC电台同行还在我们的英语中心的“内奸”带领下,采访我,用英文谈交响音乐感受,哈哈! 这个托你可是找对了!他们回去都不用剪辑!
现场花絮之二:由于是逍遥音乐会,所以交响乐团的所有女乐手的上衣都是五彩斑斓,特别花哨,哈哈,有一个中年女小提琴长的巨像哈里波特当中的女巫!
现场花絮之三:我和同事晓东大谈特谈交响音乐,巨兴奋!他原来还学过小提琴呢,一说才知道,我俩原来都是我们台915 EASYFM 古典音乐节目AFTERNOON CONCERT的忠实听众,多好的节目阿! 每天下午一边喝茶一边听MANDY娓娓道来古典音乐背后的故事。可惜现在的商业音乐广播节目大都无法……我要的东西太小众了,比古典音乐还小众的世界各地民族音乐,你说让领导和市场咋办? 而恰恰处于对这些非主流音乐的喜爱,当初才让我放弃其他一切,走上了广播之路……高兴了,话多了,不好!
后记:现在写完这篇才发现,去年第八届音乐节,看完之后没有及时没有把四场的瓦格纳的尼伯龙根指环写成博客文章是件多么遗憾的事情! 那是我迄今为止看过的最震撼的演出!感受一定要现场及时写来,否则过后就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