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九月份评论别人博客的文字留稿

(2006-09-28 20:41:01)
分类:
九月份评论别人博客的文字留稿
庄子.大宗师里说: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 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有多少人真正懂他的诸多含义呢?不同的人生阶段,会有不同的体会,有谁可以做到这样的潇洒,弃还是用? 抉择之后呢?备注:
你现在的背景音乐变成只此一个 与本文同名的 相忘于江湖,不知何故? 但至少说明你对这首歌曲的肯定吧 我的博客里面
只选了儒道释三种音乐,外加中国古代的庙堂之音。在道家音乐这个里面我抉择了半天,虽然这首曲子的编曲和制作并不纯粹,在大提琴的表现和与笛子的搭配流畅程度上
都存在不同问题,不像大地的萧声 那样的相对纯粹(背后其实也有不太抢眼的电子合成器), 但是毕竟有一种跌宕和逍遥的感觉在里面,尤其是和
背后三弦 搭配有一种
荡舟归隐,俯仰自得的超脱感觉,而这一切并不是用苦涩的音色来演绎的,反而选择了明亮自信的笛子,相比来说,范宗沛的大提琴显得过于沉闷与笨拙了。缘分!我正好昨天买了这首曲子所在的正版盘
台湾风潮出品的 蔡志忠与庄子音乐随想-天地,之前一直都是从台里刻录的,听了四年啊,鸟枪换炮,永久收藏
http://blog.sina.com.cn/u/4a0cc6a70100059y
叔本华在著作中说(当然有时候他也就是那么一写):人摆脱痛苦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自杀。(他当然自己不会试验了)一种就是艺术。所以我选择第二种,当然艺术家自杀的更多(我倒是还很惜命),还好工作可以让我每天在这里面度过,其他的时间去追求更纯粹的东西。
叔本华的妈妈曾经说过:
我们家已经出了我这样的天才畅销书作家,小叔本华就不会在成才了,叔本华很牛的说:别看你现在卖得欢,将来这些畅销书根本不会有人看,而我的作品可能现在没太多人看,但势必将流传于世。他是正确的,所以现在每一次看那些明星博客的点击量和贴图文章
我都会想起叔本华和他母亲的遭遇 http://blog.sina.com.cn/u/588282f3010005v9#comment
我们从事的斗争是多么艰苦,每当我用疲惫的眼睛回顾,常常会看到世界并没有天翻地覆,可是,一望到那微笑冉冉地升起来寻找我,生活的大门一下子就都为我们打开。
请允许我适当改动聂鲁达的诗句,送给你我! 坚持,就这么写!其实博客的点击量和虚无的名声一样令人利令智昏! 写给自己才是真实的!
国鹏慢慢给你评论每一篇文章 http://blog.sina.com.cn/u/48f58518010005j1
就当代活跃的中坚力量来说 其实罗守诚也很不错,尤其是他在台湾风潮出版的那张 云水吟; 另外还有 谭炎健
在红楼梦洞箫音乐专辑里的表现也都很不错, 戴亚在 庄子音乐随想-天地 这张专辑当中的表现也非常有仙风道骨 中国的笛 箫 埙
分别在中国木管吹奏乐器上 建立了三个不同的 声音层次
http://blog.sina.com.cn/u/4a0cc6a701000440#comment
这似乎是中国绘画中最有代表性的古琴图了。很多人研究 中国古琴和诗词 和文学之间的关系
其实和绘画之间的关系也很悠久,似乎说起历史来,能找到的最早保存最好的实物就在战国曾侯乙墓里。之后
的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的竹林七贤画像砖也很有代表性,甚至都能清楚地看到徽位。而离我们最近的其实应该是无限小说电影当中的各种画面,但可惜的是,有不少做成了
古筝的模样 绘画中的古琴是个很好的交叉研究学科
http://blog.sina.com.cn/u/490090dc010006an#comment
其实中国文人水墨画的留白表面看是无用之笔,但其实看看这些照片就知道, 在那些似有似无的 晕染当中其实体现着
空气之间的世界,更深刻的含义还有 融小我与 天地万物之间,我一直觉得 这一点,印象派虽然也表现出画者
被画对象和期间的空气的感觉,但是一直没能达到 这个境界
http://blog.sina.com.cn/u/4a5d552d010007bo
讨论这个问题很有必要,我也来说两句。颖风的角度很独特,其实我觉到得应该是这个语序
众里寻他千百度,衣带渐宽终不悔,消得人憔悴。为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在众多范围内寻找并且确定目标很重要,所以第一步是找,
后来才使所定目标,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步,就是找什么,否则之后的一切都会产生弯路,再次,如果开始积累, 就会进入上升期,越走愈高,
越走越寂寞,之后进入高原期,坚持不懈,融会贯通,最后才是突然发现,水到渠成。
http://blog.sina.com.cn/u/48f7fe40010003k3 本博客照片 取材自 网络 五代画家 董源
夏山口待渡图 局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