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闻邓兄处有《魏晋风度和音乐》一书

(2006-04-29 01:59:58)
分类:

邓兄:我今天诚惶诚恐给陈钦怡老师打了电话,没想到不出两句,她就知道我是那个收集了一百多张盘的国鹏,还说要向我学习,应该也多保存一些东西,我当时真是激动得有点语无伦次,(哈哈,你知道我是靠说话吃饭的),我们交谈的特别愉快,陈老师说,台湾有很多琴家,尤其是青年的,演奏水平并不高,打出的谱子也很空洞,所以没必要收集,但是从保存声音资料这方面来看,我的工作仍然很重要,因为大部分古琴唱片本身发行量就很小 又不再版,所以今后极难找到,她有很多资源,答应我到台湾后就帮我买,你知道吗? 当陈老师跟我说台湾的古琴CD 比大陆要贵一倍,单张在人民币150左右的时候,我毫不犹豫的跟她说,花钱不要紧,没有上限,先紧着台湾老琴家,其次是 大陆琴家在台湾发行的,之后是香港琴家,一想到这个我就激动,动准备买房的存款的心都有了,我觉得这些比我自己花6000买一个王鹏做的琴,并且开始学琴都重要,我现在越来越觉得我搜集古琴cd盘已经远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了,也许这是我的历史使命吧。说出来你别笑话我啊,虽然远不能和查阜西先生 编纂 《存现古琴曲谱辑览》相提并论,但是这些全都是活生生 真切切的声音啊,毕竟音乐传播 声音还是第一位的,况且古琴又是这么特殊的记谱方式。我们古代不就正是因为没有保存音乐的媒介和方法而使得很多珍贵的音乐遗产失传嘛!如果当年嵇康能够像拉赫马尼诺夫一样,留下自己的录音,那不就都省事了吗!把过去和当今所有有录音的琴家的琴声都集中的保存下来,而且是用这种保存质量好,反复听不损失音质的CD,绝对也是一件对古琴的抢救性工作!

 

我曾经在广州陈标杰的博客上面见人提及过这本书-《魏晋风度与音乐》,今日在你处又见,看了附件上的文字,很是感动,让我想起了在成公亮老师秋籁cd双张唱片插页上面徐兴无先生撰写的文字,字字力透纸背,饱含着作者对于古琴的一腔热情,完全没有很多古琴唱片介绍那种程式化干瘪枯燥的文风。 我通过文字仿佛能够直接读到郭先生的内心,陈钦怡老师说,现在很多琴人出书都是把前人的成果抄来抄去,这一点我完全能够想象得出来,你既然向我这么推荐这本书,我想你的眼光不会错的,渴望有机会得以一见。我家也有不少和魏晋文化 思想 文学 有关的书,先向你推荐 罗宗强先生的《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这应该说是我的魏晋入门书籍,文字写的极带个人感情。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看这本书其实也是我探索人生意义,生活方式和 检讨调教内心精神的一次洗礼过程,看书很大程度上等于看自己啊。

小弟比兄长晚生三年,请先受我自北京一拜。我想参考你的收藏古琴目录,给你推荐一些自己比较看重的CD。成公亮新打谱的几首曲子我这几天一直在听, 我发现得真晚,之前由于家里只有龙音的那个版本,所以一直没能领教成公亮的神韵,我现在越来越明白成老师说的 50年代以前的很多琴人都是参考明清时期的琴谱来演奏,而真正后来发现的很多更老的琴谱才真正反映了明清以前 中国文化最鼎盛时期古琴的演奏风格,由于之前我听了不少南音和西安鼓乐的东西,所以一下子就能立刻分辨什么是明清以前音乐,那种奇特的音符和旋律在 我家其它的古琴CD里面都能体现,尤其是一些老琴家新打谱的曲子!  

你看,这就是我要收集所有古琴CD的原因,不是所有人都能有机会比较所有琴家各个年代不同版本的,又能有多少人有机会现场聆听阿 音乐这种东西看文字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阿!

夜已经很深了,我还在听成公亮的演奏边神游边给你写信,估计又得失眠了,哈哈,给你写信真愉快! 一想到你我燕北海南,就不得不感叹古琴穿越时空的魅力阿!

保持联络! 另外,每次给你回信的时候,我都会联想到很多,希望把自己的思路整理出来,所以把给你的回信贴在我的博客上面,用以保存学琴资料,别无他想,兄长不会介意吧

                  国鹏敬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