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昆曲1699.桃花扇 首演观感

(2006-03-19 18:27:20)
分类:

今天被迫放弃了在糖果的法国乐队音乐节而选择了昆曲桃花扇。

自从2004年北京国际音乐节上看了白先勇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以后,便对昆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前一阵子,从网上下载了幽兰雅韵昆曲名家唱段,早上起来洗漱的时候连续听了一个多礼拜,韵味十足。这次桃花扇的演出媒体预热比较充分,所以还抱了很大的希望。

一开场,江南艳丽服装便给我极大的视觉冲击,现代化的灯光把很多服装细节都彰显出来,精细的手工刺绣据说花掉了一个村子的人力,果然名不虚传。田心鑫导演本次借鉴了白先勇的成功经验,也大胆采用了年轻演员作为主角,但个人以为本次演出表现欠佳。

第一,青春版牡丹亭所采用的两个最主要的演员虽也年轻,但都是青年演员中的佼佼者,在表演细腻,唱功一流,再加上扮相俊美,自然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而且在北京演出以前,曾经有过在台湾火爆演出的经验,而且他们最近一直在巡演,积累的丰富的舞台经验。

但是,桃花扇这些演员却尚缺少如此经历,他们的平均年龄比青春版《牡丹亭》还要小10岁。媒体报道说,能够明显感觉,他们在演唱的时候,很多段落处理得过于着急(这也许和整个演出压缩至一天四个小时有很大关系,牡丹亭当时冒着更大的风险敢于每天三个小时,连演三天),小演员们该发挥昆曲气韵的地方,却没把气息延伸出来,处理得有些平淡,而且其中扮演黄得功的演员在唱的时候,可能过于着急,还把普通话念白了出来,在表演上,眼神和动作也缺乏火候。

第二,牡丹亭以讲述一个故事为主线,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爱情传奇,清晰明确,人物性格突出,而且对于现代人来说,很容易接受。在牡丹亭里,杜丽娘在花园里梦见一个陌生书生与其相爱,梦醒后才知春梦一场,但一往情深,以至过度相思不得,魂归西天,之后连阴曹地府的阎王爷也被感动,命她还魂重生,命运安排丽娘与夫君相遇,喜结连理。白先勇把零碎的复线舍却,整体故事显得丰满。

但是本次版本的桃花扇却并非如此,《桃花扇》全本40出,这次仅呈现了其中6出,剧本在人物的笔墨刻画上有些分散,中间插入的历史背景反而叙述得过多,影响观众对于主体情节的把握,而且人物性格也不是十分突出,有很多地方没有交待完整,让观众感觉到混乱,这种感觉尤其是第一次接触的人应该会有强烈的感觉。

当然我想本次版本的重点在于推广和宣传昆曲,所以在很多非艺术上的东西给予了更大的精力和关注。但其实如果能够在艺术本身上也多下功夫的话,也许在抓住观众到剧院来欣赏的同时能够进一步让他们从艺术上触动,而不仅仅是看到绚丽的舞台视觉冲击,享受媒体炒作的果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