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长是孩子最后的退路!

(2022-10-31 22:37:25)
标签:

安全感

退路

沟通

无条件的爱

分类: 情感类
家长是孩子最后的退路!
(疫情前出行拍摄的照片,好怀念能自由外出的时光)


最近一阵子,疫情愈加严重,网课已经成为了常态化的上课方式,大学生们则被封在学校里。

 

国庆后,网课已经大半个月了,看样子至少要持续到下月中。孩子们在家对着电子媒介,从早到晚,尤其是课业负担重的初高中,视力下降、颈椎腰椎问题加剧外,更为严峻的是心理问题。

 

一则长期封闭环境,会使人抑郁,再则手机电脑的使用,会让人不自觉注意力分散,由于学业上的问题,引发了很多家长与孩子亲子关系的恶化。

 

因此,很难过地听到了一些孩子跳楼的消息。更甚的是,已经不止一次听到孩子跳了(通常都是从较高楼层),家长也万念俱灰,随即追随而去。前两周就有一个15岁孩子(估计是初三)跳下来,家长也跟随,据说孩子抢救过来重伤,家长过去了(后面这句话没有得到求证,是听闻的)。真乃人间惨剧,光看文字就让人痛心疾首,图片和视频我是不忍直视的!

 

哎,最怕这些消息。往昔孩子小的时候,每每中高考后就会传出类似的事情,有两年,还跟孩子交流,说起要珍视生命,什么都没有比活着更重要,有人才有一切。

 

很多时候,有人会说孩子脆弱,经不起挫折、亦或是经不起苛责。但是,更多的时候,很多惨剧其实是可以避免的。每个家庭情况不同、孩子也不一样,教育模式更是千人千面。但是,总体而言,亲子关系和谐,家长不是那么急功近利(至少不要轻易表现出来),孩子具有充足安全感的,会更尊重生命。

 

于是,想起了孩子上幼儿园前半年的一则往事:

 

上幼儿园前,就在做一些准备,也看了一些文章。其中看到了一些重点词语:分离焦虑、安全感。

 

有一篇文章令我记忆犹新,它讲述了在孩子入园前,给孩子做心理建设的一些方法。从中,我得到了一些启发,也结合孩子的情况,付诸实践:

 

提前半年开始,跟孩子暂时分开的时候,会告诉他我要去干什么,然后多久会回到他身边。开始的时候,故意分开几分钟、十几分钟,然后按时回到他跟前,并告诉他妈妈回来了。

 

随后,上班前也是这样跟他沟通,回到家就会跟他说,妈妈回来了。我要让他知道的是,妈妈离开是因为有事情要去做,但是说好的到了时间,是一定可以见到我的。

 

这样坚持下去,到后来他就知道,分开只是暂时的,但是短暂分开后是会再相见的。

 

次数多了,一直到他去幼儿园,大家就很坦然了,每天开心地作别,开心地见面。在幼儿园有小朋友老师一起,有吃有喝,充实愉快。

 

所以,没有因为上幼儿园掉过一滴眼泪,反倒是刚开始入园,很多其他小朋友哭哭啼啼,他还会安慰同学。一次告诉我,他看到旁边一个男孩子一直哭,边哭边说要妈妈,他就安慰他:你别哭了,放学回家你不就可以看到你妈妈了!

 

那个时候,我体会到了前期应对分离焦虑的做法是非常有效的。也说明他心里有了足够的安全感,能够面对短暂与家人的分离。

 

光这个心理建设,我都做了将近半年。还只是应对分离焦虑。可见,孩子的安全感得来是多么不易,更多的是需要家长去主动做很多工作,更多的输出。

 

建立不易,可是破坏却可以是一朝一夕。有时候一句话、家长对一次问题的处理方式,都可能瞬间击破孩子的安全感。

 

还是幼儿园的时候,我偶尔发现在杯子被摔的时候,孩子撒谎了。当时批评了他,我自己后来反思这件事,发现这其实是人趋利避害的本能,怕家长责怪。也许是因为以前出现过其他类似的事情,被批评了,导致孩子本能地不想让家长知道或责怪。

 

从那件事以后,我就有意识地在一些事情上将态度进行转变,我自己也放轻松,比如同样的问题发生,第一时间是宽慰他说没关系,事后再来沟通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注意、去规避。这样下来,孩子在类似的问题上,就会实话实说,因为他知道即便讲了实话,家长也不会怪他。

 

只有内心安全感十足的孩子,才会在家长面前从容不隐瞒,才会真的沟通畅通无阻,才会把内心的世界之门敞开。很多问题,看似是孩子的问题,但深究起来,更多的折射出的是家长的态度、家长对待孩子出现的问题的态度,家长与孩子沟通通畅正确与否的问题。

 

在学习上,孩子对家长是否坦然,单看孩子考试考得不理想后,他会不会如实告知分数,就可以知晓。如果无论成绩如何,孩子都会无压力地告诉家长,那么说明,在对待学习一事上,大家双向沟通是没有障碍的。

 

曾经看过的一部美剧,名字不记得了,是讲家庭伦理的。其中一个家庭的妈妈因为跟老公性格不合,一度离开了家,多年没有跟几个孩子亲近,离开时除了小女儿只有几岁,上面的几个孩子都是十几岁。后来妈妈回来后,大些的孩子很快接纳原谅了她,但是小女儿却始终无法释怀原谅,虽然她也知道妈妈有不得已的苦衷。有次二姐跟小妹聊天,分析妹妹一直耿耿于怀的原因时,提到了一点,她说小妹没有跟妈妈一起度过自己的青春期,她青春叛逆时期没有体会过无论犯何种过错,都能无条件被妈妈谅解的经历,才导致她内心中永远缺失了一块,很难去轻易原谅妈妈的缺位。

 

是啊,对于孩子,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除了大是大非问题,我们家长确实要无条件接纳、无条件原谅,而后陪伴孩子成长。

 

反过来,家长无法成为孩子内心的安全屏障,遇事遇坎都无人可依靠,那么在孩子遇到认为难以逾越的困境时,又无人可求助,或者因种种原因不敢向家长求助,那么很可能就会绝望。家长之所以被称为监护人,除了要看顾(监),保护呵护(护)也是至关重要的。

 

孩子在初高中住校那几年,时不时因为这因为那,被老师(班主任、宿管老师)遣回来。每每接到电话(有时作业没做完,补做也没做,有时是在宿舍过了点还在打牌,等等),我都是平静地说一句“好,放学后我就过来接你”。接他的时候,也是心平气和,没有半点不高兴或者责怪。

 

记得高一时,有次他爸爸在家,碰到过要去把他接回来。下了晚自习,孩子出来了,一听说接他回家的缘由,他爸爸就斥责他:你也不怕麻烦你妈,下次再这样,就不接你了。

 

由于从出生开始一直都是我管他,就这一次被他爸爸碰上了。我当时没有说啥,在路上的时候,我偷偷把孩子拉到后面走,跟他说了,没事,别听爸爸的,如果以后还要提前接回家,尽管告诉我,我还是来接你。当然,后来找了一个机会,告诫他要遵从学校的要求,毕竟熄灯后还玩闹也确实不合适。

 

跟朋友们谈起此事时,我跟她们说,孩子正是半大不小的时候,如果真的要求被接回家,他又不敢跟家里说,躲在学校,被老师发现责罚,反倒让事情变得严重,其实真没有必要。回过头来看,有多少真的是需要上纲上线的问题,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哪有没有一点问题的,即便有问题,也要以合适的形式沟通,没必要激化矛盾。而且一次两次拒绝的话,很可能后面再有什么事情,孩子也不会跟家长说。积累多了,真就是积重难返了。

 

因此,孩子有什么事情,有什么心里话,大部分还是会跟我聊,哪怕考试不及格,或者学习生活上的困惑,只要跟我讲,我都会及时沟通、疏导。甚或是,我还经常跟他说,哪里学得有困难,尽管告诉我,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办法总会比困难多的。或者他觉得我哪些事情做得不妥,也会直言不讳告诉我,让我得以改进。

 

从五年级后,几乎就不管他具体学习,也没怎么打他,除了初二那一次动手。想起来,那次冲突,我到现在还后怕和心有悔意。

 

初二有个周末,因为下午还有培优课,距离我二姨家比较近,于是中午去她家吃饭,准备休息一小会后再去上课。孩子正好在打王者荣耀,马上就要出门上课了,我不停提醒叫他准备出门,结果得到的是“等一下,马上就打完了”。反复多次,后来一看还有十分钟就上课了,步行的路程需要十几分钟,我的火蹭一下就起来了。冲上去呼了几巴掌(个子高了,我还得跳起来),于是,他也怒气冲冲,摔了手机,一下跑出去了。

 

我立即紧随其后,一路小跑,看他什么都没带,跟着他,一路心里慌极了,唯恐离开了我的视线。后来看他进了一个小区,他有个小学的好朋友在那里住,我也去过两次。于是我守在小区门口,给那个同学打了电话,他回复我消息说在外面上课。我发消息简单说了下情况,让他同学给家里人打电话,一定要留住他。好在那个同学爷爷在家,说让他就呆在他家里,晚上再送回来。

 

晚间,他同学把他送回来了,睡觉前,跟我说了对不起。

 

那一天,我的心情就像坐过山车,极度后怕。人在盛怒或极端情绪下,是很容易出现失控的行为。

 

还好,我一向保持为人良善原则,孩子这个好朋友以前也跟家人起冲突,晚上从家里跑出来。当时我知道后,极力要求儿子让他到家里来,怕大晚上孩子在外面一个人遇到什么危险。由于此前有过多次接触,孩子好朋友对我印象还不错,所以没有太多犹豫,就来到家里住了一晚。到家里后,我又强烈劝说让他给家人发了消息,报了平安(当然,我也偷偷给他妈妈发消息,结果他妈妈说在我家,她很放心),以免家里人担忧。

 

从那次以后,我就再没有动过手打孩子(哪怕忍字头上一把刀,即便是玩游戏,我也通常不过多干涉,虽然经常我自己把自己忍得憋出内伤、忍得长了肌瘤。当然,玩游戏的事情,在此需要省略1万字……)。冲动是魔鬼,很多事情的发生就是一念之间,千万不要因为家长自己的的脾气和心情不好,而导致出现一些不可挽回的事情,追悔莫及!

 

一个家庭,对于一个孩子,就是遮风避雨的地方。如果家长不能成为坚强有力的后盾,极端点,家长不能成为孩子最后一步的退路,那么对于孩子而言,世间再无安全之所了。

 

记得孩子幼儿园时,因为我生气不理他,他哭着问我,妈妈你不是说永远爱我吗。我一听忍不住内心笑起来,当时我正色告诉他,我会永远爱你,但是我也会生气。

 

愿我们虽然会生气、会不开心,但是给与孩子的永远是无怨无悔的爱和包容!让他们知道,无论风雨时艰,无论何时何地,家长这里永远都是他/她无条件的退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一个人的印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