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胎儿彩礼婚姻幸福 |
分类: 情感类 |
之前跟朋友谈起彩礼一事聊了起来,好像就算是现在彩礼也是不少家庭婚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突然对彩礼这个话题比较感兴趣了,先来说说有关彩礼的一些情况:
一、彩礼的由来
说起来结婚彩礼钱是旧时结婚的一种风俗,由男方支付给女方的聘金,古时所说的明媒正娶中,就包含了这部分聘礼。我国自古以来婚姻的缔结,就有男方在婚姻约定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这种聘金、聘礼俗称“彩礼”。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西周时确立并为历朝所沿袭的“六礼”婚姻制度,是“彩礼”习俗的来源。“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中的“纳征”是送聘财,就相当于如今所讲的“彩礼”。
二、送彩礼的目的
这个彩礼是自古流传下来的风俗,在古时送彩礼大约有以下几种目的:一来表明男方对于求娶的郑重,二来估计也是一种感谢女方的意思,当然在古代,女方一旦嫁出去了,身份上就彻底脱离了娘家,正式算是婆家的人了,包括孩子的姓基本都是冠以夫家的!
当今社会下,彩礼已经纯粹是一种习俗的顺延了,女方即便婚嫁,也不代表从娘家脱离出来!
三、女方对于彩礼的使用途径
有些收到聘礼的家庭,是将聘礼留下用于家中儿子结婚用;有些是将这部分彩礼用来给女儿添置嫁妆。部分条件好的家庭,甚至在聘礼基础上还会在增加些钱财,一并给女儿当嫁妆!
四、彩礼的数目
这个彩礼数目不等,视男女双方家庭经济情况、当地社会风俗、双方家庭间协商情况而定,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数目的。条件好的家庭可能更愿意多送。
我当年结婚时,婆婆让老公问我是否要给彩礼,我的父母真是很开通,因为当时公婆家经济条件并不好,故而父母跟我们讲:我们家就不要彩礼了,只要你们自己过得好,就不讲这些俗套了!
其实,后来爸妈告诉我,真正的原因是,公婆家如果拿不出那一笔钱,最终这个负担还是会落到我们的头上。不要彩礼,实际上是为了给我们小夫妻减负!(真心感谢爸妈的爱女之心)
女方不要,自然婆家也乐得省事!
结婚没有给彩礼,我们的小日子照样过得开开心心的。而老公也因为我和我们家对他的体谅,在这一点上对我和爸妈心存感激,以至于某次说起我的优点,居然将“你从来不跟我们家要东西”排在了第一位,搞得我哭笑不得(当然,也是在开玩笑)!
对于彩礼这种习俗,不能用简单的好与不好、对与错来描述和界定,毕竟风俗是多年流传形成的。尤其是在某些农村,大家都有这个结婚给彩礼的习惯,而某一家嫁姑娘突然连彩礼都不要了,或许婆家会认为女方家看不起他们家庭,旁的人还会觉得嫁女儿那家在倒贴。
我曾听说过,某男方家庭认为女方家提出的彩礼(还包括实物)太过分,甚至责怪女方贪财。我当时跟朋友说:是不是贪财很简单,直接看看他们所在的地域正常的彩礼水准是多少,如果女方提出的跟这个平均水平相当,那人家提的数目也是合理的。大家同样嫁女儿,未必到了他们,女方就非得以一个低于正常水平很多的标准来接纳彩礼么!
按照朋友所知道的女方提的彩礼数,在当时当地的社会状况下,还真就算不上多!更扯不上什么贪财、嫌贫爱富的大帽子!依我看,如果连这个数目都不能接受(并没有超过男方所能承受的范围),说不定是男方没有结婚的诚意!
果不其然,男方还是想结婚的,那个姑娘人算不错,出生的家庭也不刁钻,后来男方想通了,还是以原来的数目送了彩礼,婚礼正常举办了!婚后二人过得还挺幸福的。
不过,也听说有些情侣还因为彩礼数额不能达成一致,最后分道扬镳的也有。曾听说的最极品的事情是:一家女儿未婚先孕,男方提亲,女方家提出了一个高额的彩礼数字,还扬言不照此办就让女儿打掉胎儿,最后男方愤然决定不结婚了,女方父母强迫女儿打胎,最后这个女儿神经失常了。这种本着嫁女儿就是要大赚一笔的家庭,不知是在嫁女,还是在卖女。最终牺牲掉的还是女儿的一生幸福,真是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