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土耳其欧洲屁颠乐事育儿 |
分类: 育儿类 |
国庆前,因着美女同事的大力鼓动,加上我的心潮被刺激后的澎湃激动,我就在冲动之下报了个去土耳其的旅行团。
当然了,头一次办理这么复杂的签证,花了好几天准备材料,忙忙活活一阵子,待到把资料寄出后,就是等待办理结果了。
还好是团签,所以比较顺利,在节前7、8天的时候有消息告知是可以出行了。于是又是热火朝天地准备(幸好不是第一次这样远足)。
经过为期9天(实际是8天的往返,可是在返回时因为土航的不负责任,莫名其妙地航班取消,另一航班又晚点8小时,无端被延误了一天,当然这是后话)的旅途生活,个人觉得当初的冲动非但不是魔鬼,反而是一个甜美的天使。无他,土耳其之行真的是妙不可言、这个国家也是相当值得一去的好去处!
(罗马浴池,很很宏大的场景,中间是加热的炉子,古罗马人超级会享受)
我们这个团里10个人,加上当地地陪导游纯正的中文和广博的历史知识(很幸运这个导游居然在土耳其是学历史的,还留学中国也学的历史,在中国还工作了几年),一路上欢声笑语。团里就儿子一个小孩,更是被当做了宝,加上他本身很活跃大方,自然是玩得很HIGH ,跟那些伯伯叔叔阿姨们相处甚欢!
早先两年,孩子也曾到国外旅游,只是那个时候,他最多也就听得懂几个单词。而自去年下半年正式开始学英语起,多少还是学过十来个句型和一些单词。同时随着年岁增长、涉猎面也扩展了不少,本来也是个比较皮实活泼的小男生,自然在这次旅行之中,有着与往常不一样的收获,也发生了形形色色令人难忘的“屁颠”乐事(“屁颠”是我刻意用在此处的词,表示很开心很难忘的意思)!
一、交流之乐
以前就知道儿子跟人自来熟,但是没想到这次更甚。
因为旅途中有不同景点和城市之间相隔的距离不近,有些甚至要坐大巴十来个小时,于是坐车也是旅途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巴里,经常就有了这样的场景:儿子不坐在我身边,反倒是经常窜到别人的身旁。接下来的时间里就听到他跟身边的那个人家长里短起来,学校趣事、社会见闻......
偶尔家人说他怎么这样,老是打扰他人。结果坐他身边的人乐呵呵地说:没事,我挺喜欢跟他坐一起的!也许,是因为随行的三对夫妻都没有小孩吧,再也许,他还不至于那么讨人厌!
(土耳其冰淇淋很有名,牛奶做的,非常好吃)
以至于很多时候都不用我们带他,自然有其他团友带着他,每次他跟我们打下招呼,就很自然地跟着别人了,当然我们也很放心。甚至隔三差五他自然而然地跟他们三对夫妻分别合影,尤其是一对度蜜月的夫妻,我总打趣:哟,这你们回去被别人看到照片了,还惊奇啥时候你们有了这么大的孩子!但是,好像大家乐此不疲(也许,喜欢孩子的人也是心底柔软善良之人吧)!
还有一次,再要返程的当天下午,我们去伊斯坦布尔的一个有名的广场。游览完毕集合后,大家跟着导游一起去大巴的停留地。路上见着导游跟一个熟人(好像是个华人)摸样的人打招呼,不一会,那个人看到了儿子,立即跟儿子也打招呼。
(土耳其是历史上古罗马城市遗址保存最好的地方)
儿子于是很开心地回应,两个人还攀谈起来。那人问儿子姓什么,儿子告诉了他,那人也笑呵呵地说出自己的姓氏。随即两人很正式地握手,闲聊几句后,二人挥手告别。
我随后问他:你认识别人吗?
儿子回答:不认识,可是不认识也可以聊天吧!
因为那人以前好像是导游的学生,所以我也不好在多说什么!
于是,这8、9天里,儿子跟人相处得非常融洽,尽情交流。我也只好从旁看着他,偶尔笑一笑!
二、英文之乐
儿子虽然学了一年的英语,但是毕竟只是作为一门副课来学习(他们学校英语学习时间很少),所以掌握的词汇和句型是有限的。
可是,有限的英文在某些场合也能被他发挥到极致:
1.就这样点餐了
一次,在途中到某餐厅吃饭,说是自助,其实是挨个按标准选择自己想要的菜品、甜点和汤。
我们就各自拿着自己的餐盘选择,在盛菜的时候不是自己去,得告诉服务人员由他们给打菜。
我正看着,就听见儿子在冲着里面的人问:What's this?
那人回答:Beef!
儿子点头并说:OK!
那人就往他盘子里给他盛了些牛肉。
然后儿子又冲着另一个大餐盘指着问:What's that?
那人回答:Mushroom!
儿子又点头示意:OK!
那人又往他盘子里给他盛了些蘑菇
我在他身后偷着乐,好家伙,牛肉和蘑菇都是他学过的词,我在想如果是他不知道的,他该作何反应!
(自助时超级多甜点,就是甜腻了点,不过好吃)
2.有没有小点的巧克力
最后一天在机场免税店,为了将手上的一点里拉花掉,我跟儿子在食品和酒类区域寻摸着合适价格的物品。
我正在看葡萄酒的时候,就隐约听到儿子问收银员小伙子:Small?
小伙子直接摆摆手:No!
儿子来到我身边,跟我说:妈妈,我想吃这个巧克力,可是没有小的,只有这么大的!
我见他这样,说:难得你喜欢,那就买大的吧!
有时候我还故意让他去问价格什么的,因为询价How much很简单,虽然没学过,一教他就会了,而数字的英文他都会,加上老外还会深处手指来比划,所以,时不时儿子还会自作主张用我给他的零花钱买冰淇淋吃。
(蓝色清真寺,因为里面蓝色的瓷砖而得名)
当然,也有因为听不懂而“吃瘪”的时候,我甚至故意鼓励他去跟别人交流,如果听不懂,他会有些沮丧地跟我说:妈妈,我听不懂啊!
我就故意说:你看看,英文也是很重要的吧。至少你出来交流都用得上,所以要加油,回去后学好英文,下次出来估计你就可以真真正正地跟人交流了!
儿子点点头,这个时候是完完全全地认同我的这一说法了。
所以看来啊,有些时候,实际生活需求比你嘴巴皮子磨破说一千遍还管用!
三、独立劳动之乐
实际上,这点一直都存在,只是在外通过旁人之口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一直以来,出门我都会让他承担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次外出因为他长大了不少,一个中等大小的旅行拉杆箱就由他负责了。而沿途下来,他的确是自觉自发地拉着一个箱子,哪怕遇到台阶上上下下,他也是乐此不疲地拎上拎下。
有时候一起的团友似乎看不过眼,想要去帮他,结果他理直气壮、很豪气地说:我自己能行,没关系的!(估计他也以能够干点活为乐趣吧,至少有存在感)
然后别人就跟我说:你还真舍得啊!
我说:都小伙子了,男孩子,有什么不舍得的!
(热气球是卡帕多奇亚的特色,如果去了不坐那会成为一大遗憾滴)
一次我们的领队说:你还真是不惯着孩子!
我回答:男孩子,就得踹着养,能够吃苦才能成为男子汉!
偶尔,要把行李放到大巴的后备箱里,司机通常都会帮忙摆放,儿子还会对司机说声“Thank you”!
看来,行万里路可以让他好好地践行很多的东西!
四、知识之乐
很多时候,我会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成人,也并不因为他小而担心跟他讲述一些东西他不懂。反正不管怎样,有些东西可能一遍他不知道,但是说多了,他就多少有些概念了。
更何况,在恰当的时机,在他需要了解的时候趁热打铁,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出其不意的好的效果!
(这是拍摄《星球大战》的实景场地,最接近月球的地方哦)
比如,这次旅行之中跟他讲述的汇率知识,直接就跟那几天的生活关联起来了!
在出发前,因为了解到在土耳其人民币不能兑换当地的币种,所以提早换了一些美元。当时我就告诉儿子人民币跟美元的汇率是6.13:1。其实也还比较简单,我直白地告诉儿子我们要拿出6.13元人民币才能从银行换得1块美金。
到了土耳其当地,到一些小的货币兑换店用美元换土耳其里拉的时候(后来有次无意中儿子还告诉我现在的里拉是土耳其新里拉,以前还有旧里拉),我都让儿子跟着我。这样我递进去多少美金,然后换回多少里拉,他一清二楚。于是他知道了,一个美金大约能够换取1.9个多里拉(因为不同的店子,略略有些不同,最多我见过1.99的,最少则是1.9),我们交谈时就简化成一个美元折合2个里拉。
(这些洞穴是当年教徒避难的居住场所)
再加上知道了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也就知道了大概1个里拉折合人民币3元。再于是,这三种货币直接的换算关系就一目了然了!
所以就有了买一个冰淇淋花费4个里拉,儿子就会说:哇,2个美元!也就是12块钱,好贵呀!
随后还会跟一句:不过真的很好吃,纯牛奶做的!
后来无意之中,儿子跟我随口说起现在的里拉其实是土耳其新里拉,以前还有旧里拉,我很惊奇地问他是如何知道的,结果人家反问我:难道你不知道你给我的那些土耳其历史知识里有这一条么?!
这下反倒我是一阵哑然了!
因为导游丰富的历史知识(居然连中国的历史都很清楚,有时候比我们还要清楚),我们就享受了好几天的历史知识盛宴。导游在介绍某个古迹的时候,他能够将以前发生的历史事件精确到某一个年份、甚至是月份。虽然沿途下来很多具体的年代记不太清了,但是大概到百年我们都还能记下来。
我不知道儿子对此有多少印象,但是通过他的反应,大概的土耳其历史脉络他是了解了一二的。通常导游说公元前1XX年,儿子会随口说:哦,2100年了!
因为土耳其地跨欧洲和亚洲(以前地中海曾经是它的内陆海),而我们此次去到的伊斯坦布尔正好就地跨亚欧。在大桥旁,很振奋地看着对面的亚洲,脚踩着欧洲,心下觉得很有意思!
(大桥连接了欧洲和亚洲)
这次旅行,儿子是踏踏实实地享用了一把人文、历史、地理、包括金融等各方面的知识大餐,还是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地大快朵颐!
自然,旅途中的屁颠乐事肯定不止这些,用一大箩筐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所以说,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是同等重要的。让孩子通过旅行来开阔眼界,来增加与人交流沟通的机会,是他人生之中成长的一个有利因素!
有机会,其实可以让他的箩筐里继续增添更多这样的“屁颠”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