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成长哥们事理孩子的江湖育儿 |
分类: 育儿类 |
最近,经常听到一些妈妈讲述孩子们和同学在学校的种种,有被欺负的、有老师如何如何的(这个老师如何如何的,我就心生庆幸,还好没有碰到那些个事情)。
有时候,也跟儿子交流他在学校的事情以及看法。更多的时候,孩子的思维意识以及处事的态度和风格,已经超出了他的年龄了。再也许,是我低估了孩子。总体上,我们家长都希望孩子不要被人欺负,当然也不要去欺负别人。即便不那么被老师喜欢,也不要不被老师待见。这也许就是英雄所见略同,家长所想相同吧!
话说,这半年,通过孩子一些事情的讲述,发觉其实不用操多了心: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价值判断,对于一些事情有一个至少在面对问题当下的正确的处事方式。多半等到他告诉他的处理方法和事情的结果的时候,我不得不在心底暗叹:真是不简单!
在此,想要表达的是:很多的时候,勿以孩子小而轻视他们,其实孩子虽小,在他们中间一样是有“江湖”的,有时候他们的“江湖”虽谈不上腥风血雨,可也是有波有澜的!通过几件小事,来一起看看他们的“江湖”:
1.弱肉强食
儿子这两个月开始打乒乓球了,以前是个乒乓球盲,可是在同学的带动下,他大有兴趣。可是呢,他们学校貌似只有一两张乒乓球桌子(他们学校面积很小,连操场都只有标准场地的三分之一,跑个400米都得跑上两三圈)。
有一次,他们这帮低年级的占到了一张桌子,正打着,一帮子六年级的大孩子过来了。大孩子一来,直接就来抢台子了,一点都不带客气的。
儿子他们不让,六年级的孩子就要强行抢。争执之下,六年级的还算“客气”地提出要用比赛来做抉择,赢者有资格用台子。
我问儿子:结果怎样?
儿子说:能怎样呢,他们大这么多,肯定是他们赢了!
我说:你们呢,也愿意这样!
儿子答道:不让能怎样,他们比我们高一大截,打架我们又打不赢。而且那些高年级的,直接就告诉我们他们当年也是这样被人抢的!
我笑话他们:原来,这就是你们的传统啊。甭担心,以后你们高年级了,也可以这样的哈(儿子知道我是调侃的)。
通过这件事看出来了,孩子多半是识时务的,在弱肉强食的环境中,迎难而上固然可贵,可是有时候也会、或者说不得不被迫屈从的。还有一点,要让自己不断强大,才会不那么容易被人欺负!
2.行侠仗义
很庆幸,孩子所在的班级班风还不错,在他们学校也是数一数二排在前面的。基本上很少出现之前听说过的一两个小霸王打遍全班的情况,也没有因为是学校老师的孩子,就得到老师额外的纵容的。
不过,偶尔也有欺负人的情况发生。而通常惹事的也就那么一两个孩子,我听名字都听熟了。
有压迫,就有行侠仗义之人。
有次,儿子说:妈妈,那个XXX(儿子的哥们)今天踢人了(估计也不重,要不然老师就出面了)。
我问:是个什么情况?
儿子说:就是我经常跟你说的,蛮烦人的YYY啊,他又欺负人。结果XXX看到了,上去就给了他一脚。我就跟着过去,我怕XXX不知道轻重,把别人踢坏了。
我说:你还真行啊,还知道上去扯架啊!
儿子赶紧澄清:哎呦,什么呀,我这不是怕XXX过分了,出问题了,那就麻烦了!
我笑起来:你们初衷是好的,不过方式要做改动啊。行侠仗义是好事,只是不能过激。以暴制暴有些场合是可以的,但是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式!
儿子点点头。
3.拉帮结派
其实,用“拉帮结派”这个词,并没有贬义,也不是真的就像社会上那样的集结小团伙。
孩子们跟成人一样物以类聚、人以群居,志趣相投的就会经常在一起玩。儿子跟好朋友们,也可以成为哥们,就经常一起打球、谈天说地(还会聊起社会现象,偶尔还会告诉我班上谁谁谁是富二代,不过也就是个称谓罢了)。
在“拉帮结派”的过程中,也有个自然疏离和淘汰出“小群体”的时候,最后大浪淘金,剩下的一帮子就是真心相待的朋友了。
好笑的是,儿子还说他们很早就“结拜”了,肯定是没有歃血结拜的。但是也根据年龄排出了老大老二老三什么的。
对于这些个“兄弟”,那是一人有事情,振臂一呼云者众的。用儿子的话说:那是我哥们,有事情当然要帮忙了。
好在现在还没有什么过分的事情,那几个孩子我也经常见到,偶尔还会跟他们聊一聊,都还是明事理的孩子,老师也都还喜欢。所以,也就没有去制止他们。
很多时候,孩子自己的事情,就让他自己来处理,家长就从旁陪伴好了。哪怕一时一事有些过,也不用太过于惊慌,没准过一阵子,他们自己也学会了调整。只要大环境不是那么的出位(也就是校风和学风),那么轨道终归还是不会偏差太远!
所以说,别看孩子小,一样有他们自己的“江湖”,一样会有自己的“江湖规则”和“江湖道义”的!
真心希望,孩子能够在这样的“江湖”之中不断历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