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珍视孩子的“顶嘴”!
(2012-12-12 08:14:23)
标签:
能力严令顶嘴成长诉求 |
分类: 育儿类 |
小时候,我基本是个乖乖女,好像也没什么叛逆期,印象中跟父母的关系很融洽。
可是,依旧记得有那么几次跟妈妈斗嘴怄气过,因为稀少,所以记忆相当深刻。有一次不知是为何(原因已经记不太清楚了),跟妈妈争执起来了,于是气呼呼的我头一遭狠狠地摔门。还有一次,跟妈妈怄气,说了几句狠话,好像妈妈还颇为不适应,跟二姨电话中说起来,二姨后来还说我不要跟妈妈顶嘴。
现在想起来,那些估计就是为数不多的几次跟妈妈的纷争,其实可能也算不上是什么纷争,过了也就过了。
但是,回想起来,还是觉得这些顶嘴和争执、乃至怄气,其实在当时是把双刃剑,可能怄气怄了自己,也惹得妈妈心里不舒服。
之所以重温那些往事,是因为这些事情就像轮回一般,在我自己和孩子身上重演。只是这一轮,角色呼互换了。
父母和孩子,可能偶尔也会像天敌,宿命之中的那种,也颇有几分相携相依的意思。
这种天敌的关系,在教育-反抗,说教-顶嘴之中贯彻得淋漓尽致。
孩子,真的是老天赐予的礼物,让你能够快乐至云霄;可是,有时候,也会让你狂躁至最炙热的火山之巅。
孩子就是这样,作为独立的个体,当他有了自主思想后,他就会以自己的行动和言语来正视他的存在。而在他的认知局限下,他会对外界的干扰、干涉、乃至束缚很反感。一旦他走过了把家长、长辈视为权威的圈子后,他就会有所反抗。当然,视孩子的个性、自主意识的强弱,反抗强度会有所不同。
反抗的强度,轻则内心挣扎、不认同,再到言语反驳,行动不遵从,严重的就是我们成人眼中的叛逆。
而顶嘴,则是儿子身上最显著的证明自我意识存在的一种方式。很小的时候,儿子会对我们的某些要求不满,他会很直接地说:我不要怎样怎样!或者有时候还会说:为什么你说怎么样我就得怎么样!再或者是:为什么XXX不这样!通常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会心平气和跟他讲解原因,实在不能理解的,有时也会强硬要求。很好玩地情况下,我还会半带开玩笑地说:XXX归他自己的妈妈管,我是你妈,所以我要管你!
其实,儿子和我的关系一直都很融洽,有些时候我两俏气、尔后很快又和好如初,我还暗自戏称这样子颇似“情人”。除开习惯问题(在我眼中,这是个原则问题),我会很苛刻,其他方面过了也就过了。
毕竟,孩子心中看待世界和问题方式和角度,会跟成人略有不同。他们对待这个世界会更加新奇、更加有探索性,因为阅历的不足,对于事情的发展会缺乏现有参考的模式,于是便会更加直接和激进些。
而这些种种又会触动现如今中国教育大环境下的某些条条框框。于是,便会出现一些冲突,当然,因为多半也都是些生活中的琐碎事情,一般起不了大的风浪!
比如,前一阵子,儿子以及他的那些同学们,都迷上了陀螺。现在的陀螺可跟我们小时候玩的陀螺区别很大,机械的陀螺、还有专门的发射手柄、发射条,以及什么水平仪之类的。一个好点的陀螺也得大几十块钱。
因为痴迷,所以就格外的喜欢,甚至偶尔会到爱不释手的情形。我有几次在他的书包里就发现了陀螺,当时我很随意地告诉他:不要带到学校去,教室里太拥挤,陀螺上面有金属、一旦碰撞激烈(经常几个孩子一起用拉条让陀螺故意对碰,以便观察哪个的陀螺更强、转动更持久)就会出现不可控的情况。
儿子当时有些不爽,嘴上跟我说:妈妈,同学都带到学校去了,为什么我不能带呢!别人下课了都会玩的,我今天就是想带!还摆出了一副不带东西就不罢休的模样。
我见他这样,知道男孩子好玩的天性,本想坚持我的看法,看他都难得的跟我顶嘴了,而且马上就要上学了,于是作罢了
过了一阵子,有天放学去接他,他见着我很兴奋地说:妈妈,你不知道,今天我们班的XXX,闯祸了!
我问道:哦,怎么了?
他告诉我:妈妈,他玩陀螺,结果陀螺飞转出去了,把十班的玻璃给打碎了!
我的心咯噔一下,那个力量够大的了。我赶紧问:没出什么事吧!
儿子说:还好,没有人受伤,可是他就倒霉了,被老师一顿猛K,还要家长赔钱!
我看着他,故意问:不是你们都喜欢陀螺吗,怎么就不控制好,出这种事故呢!
儿子说:老师已经跟我们严令禁止带陀螺去学校了,一旦发现,除了没收还得挨批。
我说:看妈妈以前说得对不对,不让你带,也是怕发生这样的“餐具”,还有啊,幸亏没有伤人,要是伤人,那就不是这样收场了,搞不好会有人受重伤的!
儿子点点头。
我调侃他:不是有某人那天早上跟我坚持,一定要带陀螺么。怎么了,被我说中了吧,某个人当时好像还跟我顶嘴了哦!哎,这个妈妈不好当啊!
儿子摇摇我的胳膊,有些撒娇地说:妈妈,我知道了,以后我会听你的!
当时我就暗叹:这孩子顺杆爬的能力可真强。
这么一看,孩子偶尔的顶嘴,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有时候,他在顶嘴的过程中,以及后续的发展中,也会学会观察、自我调适、自我成长,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如果从来不顶嘴,那才是真的有问题了。
可能,当我们自己从孩提时代走过来,成为了父母,就会很容易、很自然、很顺畅的将自己儿时的那份心态和那份不满、对父母说教的反感遗忘,或者说是故意遗忘到心房的深处。
殊不知,孩子的顶嘴,更多的是他内在自我成长的诉求表现,正因为有了这些顶嘴背后的认知、思索、反抗,以及反抗之后对于结果的反馈分析,孩子在这一过程中能够自己重新判断、重新认识。于是,孩子才能不断地成长!
所以,请珍惜孩子的“顶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