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少儿我行我素体操世锦赛死眼光小学完美 |
分类: 育儿类 |
昨晚正在陪着老爸看体操世锦赛的实况转播,突然手机响起来了,一看原来是儿时的发小(小学一年级开始的同学,是很发小)来电,我感觉是有什么要紧事找,于是就到房里去接听了。
一接听,果不其然,那个同学语气中透着一股子不平静的意味,似乎还处于情绪激动中,多半还是刚从盛怒中喘口气才能给我打这个电话。
我立马问她怎么回事,她有些气恼地说:刚刚把姑娘打了一顿,还是狠狠地打了一顿。真是太恨人了!
我赶紧安慰她:别急,别生气,多大的孩子,不是才上小学吗,这才多久,人家还没适应过来呢。
同学说:学前班也还不错的,怎么上了小学还这么多毛病,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了。
我反问道:那你跟我说说,姑娘究竟有些什么学习上的问题,能够把你气得痛打她一顿都不解恨的?
同学此时找着人倾诉了,总算情绪平息下来了。细细地跟我说道起来。
原来,孩子刚刚才满6岁,也够了上小学的年龄。在老家由于最近几年适龄儿童多了,学校也要划片区。得益于我们小学时教数学的一个老师帮忙,姑娘进到了老家比较好的实验小学。老师的评价是孩子很聪明,可是也很活跃、言语也比较多。
但是真正惹得她生气的是,一、姑娘做作业的时候姿势老是我行我素,就是手掌在桌面上,从手腕开始就掉到桌子边沿以外了。二、心手不已,言行不一致,表现在做数学题时口算的话答案是正确的,可是如果要她把答案写下来,比如2+3=5,可是写出来的数字却是6。三、作业经常一片“狼藉”,也就是作业本上时不时因为用橡皮擦错题,擦得东一个窟窿西一个洞的。
总之,林林总总一大堆,件件事情都让她看不过眼。经常是前脚提醒了,后脚转个身就又我行我素了,以至于超出了同学的容忍限度,于是就“出手”动武了。而且动武后效果也不好,搞得同学心下恻然,念及我儿子比她姑娘大,而且跟我也比较亲近,所以就跟我聊一聊,想看看我有没有好的建议。
我也把她所说的问题了解了个八九不离十,心里有了底,看来家长的心态都是差不多的。想想我还是先问问她、引导她看清自己内心真实的看法:
我问她:你说说看,你自己觉得自己姑娘有什么优点呢!
她这下也有很多可说的:优点也很多,头脑反应很灵活啊,已经会读报纸、认识了很多的字,加减法口算也能算2位数,认知接受能力都很强。
我一听,知道是个有个性且很有灵性的丫头。于是我又问道:那你说说你姑娘才上小学多久?
她愣了一下:9月才开学的呀。
我开导她:就是嘛,你也知道9月才开的学,你也知道也就短短的1个月时间。想想,你姑娘也才不过刚6岁,我们辰辰上小学都是差几个月就7岁了。一个月,30多天光景,你就想你姑娘事事位列人前,已经完全能够适应一个与小学前完全不同的有约束、作业开始多起来的生活,而且还能够毫无缺点,俨然一个完美的“小超女”。你自己说说看你这“高标准”、“严要求”用在一个6岁的小姑娘身上合适吗?
同学在电话另一端停顿下来,有那么几秒钟不支声了。我又接着问她:你自己说说你和你老公在大众人群中是个什么情况。你自己小学时又是个什么情况?
她支吾着:也就是普通人吧,还没读过大学。而且我当年虽然小学成绩不错,但是一、二年级也没有完全跟上你们,还是三年级赶上来的。
我笑起来:这不就得了,你想想家长自己也就是个中等人,也曾经历了小学时艰难的适应过程,父母既不是神仙、超人,也不是神通出生。可是你如此要求一个才步入一年级30来天的小丫头,字要写得工整、写作业姿态正确、语文数学丝毫不出错,这是不是太苛求了。自己做不到的非要孩子去实现。哎,你说你呀,不生气才叫不正常。生气了也是庸人自扰。
她听到这里,长舒了口气。我把儿子一年级时的一些磕磕巴巴也讲给她听,比如最开始做作业磨蹭,怎么被我“治理”疏导的;比如说读拼音也曾心口不一,b-ai bai的发音很长一段时间都读成“dai”,再比如到现在为止还会出现做作业做着做着头就很低,等等现象。
她很惊奇:啊,辰辰也这有这么些问题。
要是面对面,我肯定自己会“恶狠狠”地给她一记“卫生眼”的:哦,敢情你是以为我养了个神童、生了个超级完美的儿子,啥问题都不会有。我不是神童、我也不是完人,而且我们家也没那基因的。我跟你讲,你要学会想,你孩子的问题是很多孩子都会犯的,你孩子的优点没准别的很多孩子都可能没有。有多少孩子会5、6岁就能够读书看报,毕竟是少数吧。人家已经很不错了,可是碰到你这么个吹毛求疵的妈也算是“秀才碰上兵”了。
她有些不好意思了;看来,还是跟你交流一下好。可是,她那些问题我该怎么应对呢?
我想了下回答她:具体很有效的方法我也说不好,可是如果她姿势不正确、写字不整洁这些,可能需要有个过程来纠正的,这也跟性格有关。最笨的方法就是,你自己抽一长段时间来陪着孩子,就盯着她做作业,不为指导她完成,而是监督她。一旦她姿势不正确了,写字急躁了,你就提醒她。不过可不要用吼啊(我同学也是个急脾气),好好说。我想孩子总归不会故意这样,她也是在习惯养成方面有些弱项,需要你帮她“正强化”来纠偏的。
最后我说:都做了妈妈了,哪怕有很多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也不要强加到孩子身上。每个孩子特点不一样,有些内向,有些外向,我们要让她们扬长避短。她话多、她喜欢接下句,恰恰说明她的反应快、头脑极其灵活,你只是要让她知道什么场合要遵从什么规矩就行了。
同时我又提醒她:以后,千万不要动不动就说孩子不好的方面像谁谁谁,也不要用三岁看大的死眼光来看孩子,更不要当着孩子面来说。一旦她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破罐子破摔了,以为真的是子女就一定会遗传父母的缺点了,她还会去向好的方向发展吗。你不是妄断她的发展了吗!
同学似乎释然了一些:哦,原来一聊才发觉自己也有不当的地方。
我说:简直大半的问题就是你自己的。做别人妈妈容易吗,在教育的同时要包容孩子,多看长处,这样你才不会让自己钻牛角尖,才不会“走投无路”只有打孩子。让孩子有个成长过程,就像你自己当年一样去适应学校生活。很多问题逐步引导、纠偏,加上孩子自己心智的不断发展,过一阵子你再回头看,很多现在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谈完后,同学表示已经轻松了很多,我讲完了我也轻松了很多。又是一个焦虑型的老妈,看来不光孩子在成长,家长也需要不断成长。
还有,也许我们永远要牢记一点:其实,我们的孩子都是不完美的,都需要我们不断包容的、不断引导,这也正是我们做父母最需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