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少儿丰满功利心奖励疏导偏离轨道指引责任和义务 |
分类: 育儿类 |
自从儿子上了小学后,表现还不错。我倒没怎么去主动跟老师询问他在学校的情况,但从他回家做作业的状况来看上课效果还不错(也许是得益于他在幼儿园学前班扎扎实实的一年学习)。
小学老师也都很有方法,作业全做对或者回答问题很好的话,就会在作业本或者课本对应的页数上盖上一个“学习小能手”的印章,还配有一个带着博士帽的小朋友的图标,以示对学生的认可和奖励。然后集齐10个小印章便可兑换一个苹果小粘贴,贴到黑板上规定的专门区域里。在孩子们眼中,这标志着莫大的荣誉,估计大家都对此趋之若鹜。看到儿子每每回来拿着新得的小印章跟我津津乐道,我也跟他一起满脸的喜悦。
今早,我和儿子下了公汽,手拉着手向学校门口走去。一边走一边天南海北的聊着天。儿子突然想起什么,对我说:“对了,妈妈,今天我们要打扫卫生了!”我说:“好啊,那你要积极参与,这也是你们自己的班级劳动!”儿子表情有点闷的样子:“可是劳动又不会得奖励!”
我一听这语气和这种回答,就心知最近的“印章奖励方式”对孩子造成了误导(当然这也只是一根导火索而已),或者说儿子对于做事情的驱动源头理解有误了!不行,如果让其听之任之的发展,对孩子的品性的影响还不知会到什么地步,作为妈妈一定要纠正了!
正好我们一直在路边走,而且已经距离学校侧门很近了。于是,我拉着儿子的手停了下来。我半蹲着,扭过头以便目光能够与他的进行直接的交流,我收住脸上的笑容,严肃的对他说:“儿子,如果按你这样说,不会得到奖励的事情不值得去做了,那我问你:妈妈每天那么早起床就为了送你上学,而且也没有任何的奖励和表扬,是不是我就不值得送你了,或者以后没必要送你上学了?如果按照你的逻辑,姥爷又是为了什么辛辛苦苦每天为家人买菜、做饭、接你回家、照顾你?难道有人给他奖励吗?如果这些都没有奖励了,大家是不是都可以不用去做了呢?!”儿子见我突然这样反问他,有几分愕然和不自然,夹杂着几分不好意思。他是个明理的孩子,知道他刚才的话有些无理了。他赶紧回答:“你们都不是为了奖励去做这些事情的!”我见他自己转过弯来了,口气缓和了些,我摸着他的头说:”儿子啊,我们生活中做的绝大部分事情都不是为了奖励才去做,甚至说没有任何的奖励,我们也是心甘情愿甚至是满心欢喜的去做。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担负着责任和义务。像妈妈,生了你就要承担养你和教育你的责任,妈妈也不是为了有回报才这样做,你的健康快乐的成长就是妈妈最大的心愿。姥爷也是同样的!”儿子点点头:“是的,妈妈,我知道了。做事情不能总想着要奖励!”我见此笑笑说:“现在你明白了,那你说说看,要怎样对待今天的劳动?”儿子煞有其事的回答:“要积极参与!”我看到我和他的沟通有效果了,于是拉着他继续走,边走边用双手从后面轻捏着他的双肩:“儿子,你是小小男子汉,要有责任感。来,告诉妈妈,有责任感的男子汉是什么样的?”儿子立马举起双臂,做出大力士的样子(还美美的秀他不丰满的双臂肌肉),大声说:“看,男子汉是这样的!”我看了呵呵大声笑起来。
正在我俩乐呵的当下,已经到了学校门口。我对着儿子挥挥手,说了声:“再见,今天要开心啊!”儿子也是笑容满面的对我挥手:“好啊,妈妈,再见!”
目送儿子进门左拐后,我就踏上了通向办公室的路程。沿路,我仍在回味刚刚的一幕。其实,孩子和成人一样,也是有功利心的,对于荣誉的向往并不是坏事,有时候还能成为前进的动力。但是,如果超过了度,凡事都得有回报才有动力去做那就过了度了,那便演变为功利了!
在我看来,一旦有了功利心,时而久之愈演愈烈的话可不是什么好事情,还会错误引导孩子走向错误的方向,要么有了利益驱动才会好好做事情,也就是说没有利益驱动的事情就不去好好做!因此就要适时以合适的方式来疏导了。特别说明一下:疏导这一词是相当的精准。我所知的是大禹治水最终成功就是采用的疏和导,如果对于洪水单纯的用“堵”来治理,不仅收效甚微,反而在水大时适得其反。但是如果因势利导的话,就能化大为小,乃至最终化为无形!这就是疏导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对待孩子的问题,具体说在对待孩子的功利心方面,也恰恰要采用疏导的方法:也就是跟孩子讲明其中的道理,让他知道不是什么事情非得有一个奖励在不远的地方向他招手才有必要去做,而是因为我们需要去做,或者是是我们自己应尽的责任和应该履行的义务。就像他们的集体劳动,因为是班级的事情,也就是他自己的事情,因此就需要去做相应的事情。还比如,学习不是为了得到小印章才去做好、才去做准确,而是因为学习是自己完成课业的一个过程,是成长的必须步骤,是需要努力、尽心去做好它。我想,依我对儿子的了解,他应该会懂得其中的道理的!
果然,晚上回家,我在饭后散步时不经意的问他劳动得如何,他很开心的告诉我:妈妈,同学们都去睡午觉的时候,我等在教室里,老师说可以收拾了,我马上就开始收拾吃饭的桌子。因为今天轮到我劳动了!听到他这么兴高采烈,我也就没有再继续追问什么关于劳动得后话了,因为他已经知道今天劳动是他的职责!
或许,我多少有些敏感;再或许,儿子之前的种种也算不上真正的功利心。但是,我想:作为他人生的第一位导师,我还是应该踏踏实实的在我的认知范围内担负起引导他的重任,可能我们无法去确保他每一步是否迈得坚实,但是我们能够在他有偏离正常轨道的迹象时适时的给予他恰当的疏导。只有这样,才能让他在成长的道路上不至于有大的偏颇;才能陪伴着他开心快乐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