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在外的公务员其实是个高风险职业
(2010-05-18 17:05:46)
标签:
高风险双规公务员潜规则苦乐 |
分类: 随感类 |
上周末,我和另外一个同学一道回老家跟家里的同学聚会,相聚的时光是开心的,大家都尽情的说呀、笑呀,当然还有喝酒,也许只有这样才能在短暂的相聚时刻里充分地表达大家多年的情谊。
临别前,一个同学赶过来送我们,借着李同学在跟高手们切磋乒乓球技的间隙,我和同学愉快的交谈起来。
由于自大学毕业后就离开老家了,对家乡的很多情况都不再熟悉了,因此我也很愿意听同学们更我将一些人文风情和各种轶事。
我们从各自的生活情况一直聊到当今社会热点,从来没有想到分别多年居然还有这么多的共同话题。聊到开心处我们不自禁的哈哈大笑起来,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话若投机一万句也不多!
当他说到有个政府某局局长在短短上任的不到几个月的时间就飞速的在今年被双规了,谈及被双规后的一些事情,让我瞪圆了大眼睛,之于我这种生活环境相对较单纯些的人听着这些轶事简直就像听说书唱戏一样(当然是否完全真实仍有待考证,但根据其出处的可靠性我相信有一大半的成分都是货真价实的):
话说这位局长被双规进去后,自作聪明的想避重就轻,回避主要问题,转而交代其认为不会有实质性危害的作风问题。原来这位局长仁兄在职的时间虽短,可是片刻不得闲,陆续将单位里看得上眼的女下属或者女家属据为自己锅里的“菜”,而且老少通吃,就连身边副手的家属也一并变为“菜”了。我说:常言道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同学接了下句:这只兔子将窝边草啃个精光!
当然,这位局长同志既然在身处要害职位、年富力强之时被规掉,肯定规他的人是有十足的把握和证据的,在党纪国法面前也绝不会因为你只谈什么“风花雪月”的“作风问题”就作罢的,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
我在谈笑风生中不禁大为感慨:公务员这貌似风光的工作看来也是个高风险的职业!就事论事,从这件个案来看,这风险至少有二:
其一:官场有风险——苦乐自知
虽不说官道是黑黢麻黢的,但是官场里有厚黑学也是众所周知的,要不然从媒体上接二连三的看到这个那个人被双规、被法律制裁。不是有人曾戏谑:爱他,就让他作官;恨他,也让他作官。
作为大多数公务员的高标准追求来看,除了历来在提倡的“为人民服务”外,成为官员也是一个重要追求。其意义自明,在此便不再累述,否则也不会有近些年参加公务员考试者云集的壮观局面。
为官能够始终如一者当属可表,位高权重后利欲熏心者也是不鲜见的,上述那位仁兄当属后者之列,据说他是该省今年第一个被规掉的处级干部,其“劣迹”肯定是可见一斑才会有此境遇。
其实任何一个职业想要干好都是不容易的,当官的有为民的,自然就有因为其职位的特殊性、公职权利的归属而为己谋私的。处心积虑将权利放大到极至之人实际上也是不易的,既要取悦上司、又要呈现所管辖范围的“歌舞升平”,还要摆平方方面面的关系,平衡各方的利益,更要时刻提防不被虎视眈眈竞争者给“竞争”下去,也是件劳心劳力、斗智斗勇的事情。如若队列进错了,那很可能就是灾难性的打击。
当然有句话说得好: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像上述人士自己的因终会导出自己的果的,只不过他的果是恶果。估计在他本人自己也没料想到如此之快就要偿还以前欠下的“债”。如果让他重新选择一次,不知道他会不会还选择“仕途”这个对他而言如此高风险的路途来走。
这正是:任何职业都是有风险的,其间的苦乐只有当事人自己最知晓!
其二:一不小心便被规则所潜
现如今媒体上充斥着这个“门”那个“门”,揭示的是种种行业潜规则体现的表象。当年吴思自是未曾料及他所作的《潜规则》一书在当今时下被运用得如此之淋漓尽致,导致这么多的话题都离不开这一个“潜规则”。
今天和同事们聊起这些事情,我还诧异且激昂的表示:为什么宁愿被“潜”,也不抗争,大不了换个岗位而已。估计听到这话的人十个有九个会觉得此话幼稚可笑了,有人甚至说我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还有一部分表示:时下工作多不好找,像这种单位的公务员这样的好工作就更加的难找了,有多少人能够舍弃如此大的实质性好处而左顾言他。
但是一旦东窗事发,对于牵连进去的人,像上面的诸多女同胞,名誉受损不说,家庭估计都得遭受至少是像玉树那个级别的“地震”了。
这也不是说要去谴责谁,放在特定的环境和特定的背景条件下,可能做出同种选择的人不会只是个别现象,除了归属道德问题范畴,除了对当事人和她们身边的人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有影响,其他也只有作为社会的谈资了。
不过这对于当事人本身而言,此类事件对于个人和家庭的正常生活也是存在威胁和风险的,不在被潜的沉默中爆发,就得面临事情败露后舆论的议论和家庭的分崩离析。谁说这不是风险呢!
根据同学的一个笑谈想到了这些,不过这也只是针对某些类别人,并不能以一叶来障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