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成功的让孩子建立自信

(2010-03-15 09:09:24)
标签:

育儿

教育

赞美

榜样

正强化

自信

分类: 育儿类

自信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是至关重要的,缺乏的自信的孩子容易自卑、妄自菲薄,过于自信的孩子则容易成为自大。如何有效的陪伴孩子,让他建立自信是件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的事情。

 

自信的孩子会对生活充满热情,人也会阳光起来,同时有一个正确的视角来看待生活。遇到问题也较不自信的孩子更会寻求解决的方法。因此在孩子幼儿时期就应在日常生活中逐步的培养其自信的特质,虽然此事做起来比较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可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能够向自信的建立迈出坚实的步伐:

 

1.   恰当的鼓励

 

孩子虽然对新鲜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然而在遇到困难或者行不通的时候也会和成人一样产生畏难的情绪。这个时候大人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寻找到问题的症结,或者给予孩子充足的时间和耐心。如果给予孩子恰当的鼓励,并辅以正确的指点,陪着孩子重新换种方法来过,即使两次不行,再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第三次乃至更多次。其实,往往这种情况下坚持便是一剂良方。待到成功之时,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便会随之而来。正象孩子学走路的过程,不停的摔倒不停的鼓舞他,循环往复直至终会走。在过程中用多坚持一下来替代责备或者越庖代俎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2.   适时的赞美

 

经常在国外的影片、电视、书籍中看到老外比国人更会使用赞美之词,即使是对待家人也毫不吝啬。试想想,一个人哪怕穿着一件很稀疏平常的衣服出现在众人眼前,如若大家纷纷送上夸赞,赞美一多,恐怕这个人再不自信也会飘飘然起来;但反之,再美的衣服如果大家都“众口铄金”可能穿的人难免会心生疑意。这些类似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

 

对于孩子更是如此,得不到认同和匮乏成就感的孩子心灵深处一定是不满足甚至缺乏安全感的。即使是一件芝麻大的事情,可孩子做好了,我们一定不要吝啬我们的语言,纵使简单的一句“真棒”也会使得孩子心花怒放。很多时候赞美是比物质奖励更为有效的推进剂

 

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儿子作成一件事情或者他以前作得不好或者失败过的事情后来做成功了,我会立即大声的夸奖他,甚至还会竖起大拇指。夸的人和被夸的人都会眉开眼笑,儿子更会得到正强化,以后还会继续加油。

 

3.   榜样的力量

这一点是无庸质疑、一目了然的。自卑的父母是很难培养出自信的孩子的,家长都不自信、诚惶诚恐,那孩子天天面对这样的爸妈也一样会耳濡目染难以自信起来的。

 

因此为人父母的,正人需先正己,以一副自信满满的形象出现在孩子面前肯定会充分印证榜样力量这句话的

 

4.   广博的知识

 

自信的建立也并非空中楼阁,除了家长要主观的多鼓励和赞美,多给孩子成长的时间和拥有足够的耐心外,还要有意识的让孩子多汲取各门类的知识,所涉及的知识面越广博,孩子知识的积累越多,他在遇到问题时拥有的处理问题的能力便会越强,信心也会十足,正所谓见多识广则遇事不慌!

 

当然,广博知识的获取也是有很多中方法的,加强对书籍的阅读、到各地游览多了解些人文风情、去参观不同种类的博物馆、多与不同的人交流等等都不失为开阔视野的好办法

 

5.   独具的特长和爱好

 

投入的人最美丽,一个人能拥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不仅能悦己,同样在别人眼中也是富有魅力的,这种魅力正是一个人自信的表现

 

这并不是说必须要成名成家,那种人毕竟是少之又少的。一个人有了爱好和自己的特长,首先起码不会空虚无聊,闲暇时光可以充实的度过。一个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的人必定是一个神闲气定的人,是一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这样的人内心是自信和有生活情趣的人

 

爱好和特长伴随的是对某个专业领域的深入了解和充分认知,否则也无法投入其中并有所长。一旦掌握了更多的信息和更为深刻的理解,那么在和他人交流过程中可以娓娓道来,这份娓娓之中自是透着对所知东西的执掌的了解,也自然而然的透出对自己的自信

 

当然,爱好和特长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也需要家长提供好的环境来配合。

 

自信是一种让孩子终身受用的好的特质,需要从小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培养来建立。家长恰当的鼓励、适时的赞美,榜样的力量,加上培养孩子广猎知识、拥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想孩子不自信都很难

 

(很气愤的在一个名为“心中的太阳”的博客上发现他/她转载了这篇文章,居然都不注明转载的出处,太过分了,如此侵权要不得,我也在他/她的博客上留言了,希望这人好自为之,不要再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