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办公桌上儿子可爱的照片,想着他的一些趣事,让我在枯燥的工作中时不时的忍俊不禁。童趣真是太搞笑了:
他很小的时候,晚上入睡前不老实,这时候小区旁有个城中村,有推着小车卖鸡蛋和鸭脖子的,就会用地道的武汉话嚷嚷着叫卖“鸭脖子10块钱3根,卤鸡蛋5毛钱一个,味道好得很”!儿子也才刚会说简单的句子,加之他又听不太懂这种地道的武汉话,他总是以为这么晚一定是类似于大灰狼的人在说话,所以他每每听到这种叫嚷声总是往我身边靠,边挤边说:“妈妈,我听话,我睡觉”。搞得我哭笑不得,只好安慰他:“没事的,妈妈在,不怕”!不过这样他入睡得倒是非常快。当然现在他都知道了这是在卖鸭脖子和卤鸡蛋,偶尔他还憋一个武汉腔学一下,估计他自己肯定是忘了小时候是多么害怕。
3岁后,上幼儿园了,因为他是姥姥一手带大的,所以和姥姥的感情很深。有一天他回家后,我问他:“你怎么不跟姥姥汇报一下呢”?只见话音未落,他就冲到姥姥面前,张开双臂做出个要人抱的姿势,说:“姥姥,来,汇报(抱)“!姥姥一下子就明白了,立马抱起他,说:”好啊,辰辰跟姥姥汇报(抱)了,真是姥姥的开心果”!之后所有人又是开心一笑。
有一天晚上我搂着儿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看到电视里一家有几个小孩的情景,转头问:“乖乖,妈妈再给你生个小妹妹吧”!儿子摇摇头,“那小弟弟呢”?
“不要”!我继续逗他:“生一个吧,有个小家伙跟在你屁股后面喊哥哥多好啊,明天妈妈就和爸爸再生一个”!儿子一听,急眼了,抱着我赶紧说:“妈妈,千万不要生小妹妹小弟弟啊,你生我吧”?语气极尽哀求之意,搞得我于心不忍,赶紧解释:“好好,妈妈只生辰辰一个,只爱你一个小孩”!儿子马上喜笑颜开。
还有一件事情在我看来就谈不上趣事了。今年上半年,一个大清早我们就把电视打开了,正好看到有人死去的镜头,儿子不解就问我:“妈妈,他死了吗”?我回答:“是啊,死了,而且死了就再也活不过来了”。“那是不是人都会死啊”?我一看这架势,心想正好跟他谈谈生死的概念,接着说:“是啊,只要是活的生物,像人啊小动物啊都是会死的,而且死去了就什么都感受不到也不会再活过来。象妈妈,将来有一天也是会死去的”。好家伙,话音未落,儿子已经泪流满面,哭着对我说:“妈妈,你千万不要死啊,我不要你死,你不能死啊”!伤心的程度感染得我都要掉眼泪了,抱起儿子,我安慰他“别哭,妈妈现在不会死的”!“那你以后也不要死”!我赶紧说:“妈妈不死,妈妈会看着你长大成人的”!儿子抱着我脖子说:“妈妈你保证”。我说:“妈妈保证”。由此看来这关于生死的教育还真不好开展,只有留待以后了。
写了这些,内心充溢着一股暖流,不得不感叹一声:有子万事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