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鉴赏》|《沃尔特·米蒂的隐秘生活》分析

分类: 艺术三课 |
琐细的情节:《沃尔特·米蒂的隐秘生活》分析
布鲁克斯 &
沃伦 |
著
这篇作品也许看来只是另一篇人物特写,而根本不是小说。诚然,某些事情的确发生了,可是这些发生的事情有意义吗?郊区居民米蒂先生驾车把妻子载进市中心去买东西。他把车开得太快,挨了一顿骂之后,在理发店门口让她下了车,把车子停放到停车场上去。他买了一双套鞋和一盒狗饼干,然后到妻子将在那儿和他会面的旅馆休息室去。在他们回到停车场的路上,他的妻子想起了自己需要到杂货铺买的一件东西。米蒂先生在铺子外面等候她,故事就这样结束了。如果我们把这些称作这篇作品的“情节”,那么,发生的事情的确很少。而如果我们接下去说,实际上构成这篇作品主要部分的米蒂先生的幻想,和情节根本无关,只是个性方面的一种直接表现,那么否认这篇作品是小说的这一立场,就变得相当有说服力了。看来这个简略的“情节”不过是一个方便的挂物架,上面悬挂着米蒂先生内心生活的种种不同表现。这样看待这篇故事,我们可能会不承认瑟伯的作品构成了通过情节展现个性这一点。而这一点我们说过是小说所不可缺少的。
当然,就一种意义讲,关于这篇作品的以上陈述是正确的:通篇故事的构思是为了展现人物性格的。除了这一展现之外,发生的事情的确很少。然而,证明它是一篇真正的小说毕竟并不困难。
第一,作者始终没有对沃尔特·米蒂的个性做过一次直接的评论。诚然,我们要推断出米蒂在停车场服务员的心目中,或者他在嘟哝着“小狗饼干”时经过他身旁的那个女人的心目中构成何种形象,这是并无困难的。但是作者始终没有亲自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想法。他对于发生的事情的报导实际上是相当客观的。我们通过那些人的行动与评论——不是通过作者所做的任何评述——知道了人们对沃尔特·米蒂的看法。
第二,到了米蒂如何看待他自己的这一问题上,那也是通过“情节”传达出来的。我们看见米蒂在幻想。我们看见米蒂太太提到家庭大夫任肖医师怎样使米蒂想入非非:他成了一家大医院手术室里的出色医务人员,再不然就是他对区检察官说的那句毁灭性的驳斥,“你这个卑鄙的狗杂种”——这本身就是他的一次幻想的一部分——怎样竟然使他一下想起,他应该记住购买的,是小狗饼干。
然而,最为重要的是,“情节”虽然琐细,却使米蒂的幻想有了意义。它揭示了米蒂需要从他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上逃走这一事实,来表明这些胡思乱想的动机。在那个世界上,他扮演的是一个怕老婆的丈夫这一角色,他的那个凶悍的、毫无想象力的妻子显然早已把米蒂先生对于英勇大胆行为的渴望很有效地压制下去了。这篇小故事中的“情节”这种关系强有力地戏剧化了。虽然涉及的事情本身是平凡的——米蒂每小时开五十五英里或是米蒂对于穿套鞋所表示的反对——它们却阐明了米蒂生活的核心。
我们对沃尔特·米蒂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这里描绘的场面实质上就是连环漫画中怕老婆的丈夫的那种场面。可是这里指望造成的影响,并不像一套连环漫画所造成的那么明显。虽然沃尔特·米蒂的幻想包含着惊险小说及电影中最最陈腐的题材,他却并没有被写得滑稽怪诞。他还具有某种使人同情的地方,尽管他的创造者显然被他的懦弱无能逗得乐起来了。那么我们应该相当郑重地看待他,从他的困境中看到一个注定该遭受挫折的心地高超的人所受到的束缚吗?也绝不是这样。那些幻想的性质,以及它们很怪诞地一个堆砌在一个上面的那种方式,有效地阻止我们一本正经地看待沃尔特·米蒂的困境。不过读者并不需要特殊的帮助来决定如何“看待”这篇作品。这方面,故事的“情节”又有助于提醒我们,应该以那种既同情又好笑的恰当的复杂心情来看待米蒂先生。作者一点也没有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感受,只戏剧化地向我们展示出来米蒂先生生活中的几个小时,然后就留下来让我们自己去推断。
且不问我们对沃尔特·米蒂应该采取何种态度,我们不妨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即这篇作品的语调➊如何。语调就是故事结构中所反映出的作者的态度——对他的素材和对他的读者的态度。一篇作品的语调可以说成是阴沉的或欢快的,含蓄的或奔放的,直率的或嘲弄的,快乐的或忧伤的,严肃的或玩笑的,拘谨的或感情用事的——我们可以继续下去,说出上百个其他的形容词来。然而,实际上,大多数故事的语调通常总过于特殊,过于复杂,无法用任何一个形容词来充分加以说明。举例而言,瑟伯的作品的语调是一种玩笑游戏的语调,但是我们看到它里面丝毫没有嘲弄的意味,甚至还带有一点儿唤起人同情的痕迹。
语调作为一个用来说明文体的词,是从“嗓音的声调”上引申出来的。说出一件事的声调,修饰了所说的话,甚至可以使意义变得相反。“他真是个好人”,用挖苦的声调说出来,就表示说话的人根本不认为提到的这人是一个好人。在我们的口语中,我们通过说话的声调经常对我们所说的词句做出明确无误的修饰。文学家通常不能把他的著作朗诵给我们听,但是如果他是艺术家,他可以很有力、很确切地控制我们“接受”他写在书页上的语言的方式。在往后几篇作品里,语调问题往往非常重要。我们将不得不经常问,这一节或这一整篇小说的语调是什么。(如果我们主要想到的不是故事而是作者,我们也许宁愿把我们的问题从故事的语调改换成作者的态度。)
思考题
- 沃尔特·米蒂的形象在这种夸张的描绘下,可以被看作一种讽刺漫画。在这一实例中,这种夸张像一个出色的漫画家所运用的手法那样,是否合情合理?纵然歪曲夸张,它是否让人信服这并没有脱离实际?
- 这篇小说的最后一句话可否说是一个恰当的结论?从字面上看,这句句子当然是提到米蒂在自己全神贯注的那一特殊幻想中所采取的姿态,但是可不可以说它也适用于另一标准?有没有一种意义表明沃尔特·米蒂果真是“永不战败的,到最后关头还是不可思议的”?对谁是不可思议呢?
- 考虑一下下列这些项目在产生幽默效果方面所起的作用:米蒂喜欢用“扑克嗒-扑克嗒”这样的音节来表示某种声音;“长官,中士说”这类短语里所包含的头韵➋;以及故事中叙说米蒂历次想入非非的那部分里使用的从惊险小说中吸取来的套话➌。■
________________
➊ 语调是小说中反映出来的作者对素材和读者的态度(与“氛围”区分开)。见“感伤情调”。
➋ 头韵指重复相同的辅音,特别是重复词开头的辅音,比如lullaby或“levels of the lake”。
➌ 套话指由于使用频繁,失去其原有效力的短语,比如,“坠入梦乡”(in the arms of Morpheus)和“沉重一击”(a dull sickening thud)。这个词偶尔会用到成为某种范式的老调重弹的虚构的场景和事件中。套话一般代表读者的一种习惯反应。但是,它也能够被作者合理地应用,表达讽刺效果,或者因为某类人物在他的语言中通常会用到套话,或者因为其他的一些原因。总体来说,想要制造生动、令人难忘的效果时,套话是起不到作用的,因为它不能表现出新的看法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