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灵栖息的港湾---走进南阳归零文化村

(2015-12-02 17:36:13)
标签:

南阳

归零

文化村

分类: 2、故土情结

   

   http://s4/mw690/001gvXOszy6XsyEEKs303&690


           

在南阳市西南郊5公里处,有一片草木森森、葱茏盎然的神奇土地,叫九龙口,巧妙地把南阳地标的卧龙岗和白河融合一起,彰显出独特的个性。

龙凤路在此穿越而过,行路至此,根本一点也看不到九龙口的崔嵬瑰丽,只有深入腹地,才能发现它的气象万千,《桃花源记》中的“豁然开朗”一词用在此处毫不为过,越是山重水复,越是柳暗花明。

沿着山中小道,溯流而上,一畦畦青翠欲滴的蔬菜分列两旁,白萝卜、红萝卜的叶子丝毫也畏惧冬雪已经来临,黄黄的卷心菜,流露出孩子般天真的笑容,给萧瑟的冬增添了无限的韵味。

一池枯荷,站立淤泥里,形容枯槁,瘦形如鹤,断然让人想不起夏日里“小荷尖尖才露角”的喜悦,也没有秋风中“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绚烂,却有惊鸿照水的伤感,“留得枯荷听雨声”,春天的陆游和秋天的李商隐,在冬天里相会于此,才有那一池枯荷的诗意。春华秋实,一生的繁华,在冬天归于零点。而在明年,依然会有更多的一池美丽荷花。

一河荻花,满目的沧桑,在枯水季节里,依然倔强的站成直立的姿态,哲人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支会思考的芦苇”,我想荻花也是。荻花从《诗经》里走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有位伊人,在水一方。”瑟瑟的荻花,找到了生死相依的女子,完成了伟大的爱情之旅,才有了白居易“枫叶荻花秋瑟瑟”难分难舍的凄凉之美。

一路简洁的走廊,枯黄的叶子无精打采,已不见夏秋季节藤蔓相缠的绿色海洋,南瓜、丝瓜、葫芦悬挂其中,却有了盎然的生活情趣,裸露的瓜果以成熟的姿态,完成了从出生到收获的丰满。无论是“碾落成泥香如故”,还是“化作春泥更护花”,也都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和这些荷花、荻花、瓜果一样,有怒放的生命精彩,也有归于平淡的寂静。

   灰色的四合院,低矮的小瓦房,红红的大灯笼,错落有致,散布其中,掩映在树林、婆娑的竹影之下,麦秸垛、石磙、碾盘、纺车、织布机……点缀其中,天然的质朴,描绘出一幅北方农村民俗风情画卷。向上走去,可谓“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猪圈、鸡舍,两只黄狗,池塘里鹅鸭成群,是不是这些白鹅也怕冷?卧在池塘边,使我难以欣赏“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美妙。

来到归零文化村的时候,城市里的一群群孩子,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喂猪喂鸡,看石磨磨面,动手磨豆浆做豆腐,表现出莫大的兴趣。他们的父母,在亲子厨房里,一溜儿柴火土灶,烧着木柴,自己动手做饭,袅袅的炊烟和锅上氤氲的蒸汽,合成了一首美妙乡村交响乐。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吃饭前夕,诵读国学经典,表达对土地、粮食、蔬菜的感恩和敬畏。

已近不惑之年的我,走进归零文化村,好像回到了儿时的乡村,一切都是那么亲切、熟悉。在这里,顺天应时,返璞归真,回归绵延几千年天然的农耕生活,让心慢下来,让人慢下来,让灵魂慢下来,找到心灵栖息的港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九龙口遐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