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正是玉米抢收的时节。
老家管玉米叫“苞谷”,收玉米就成了“掰苞谷”。
谷是稻谷,把玉米叫苞谷,说明玉米和稻谷一样金贵,饥饿年代可以救人命的。事实也是如此,在我小时候,玉米和稻谷一样可以填饱肚子,虽然粗糙的玉米没白白的大米那么好吃。
在那个饿死人的年代,几粒粗糙的玉米可以救一条命。母亲说松柏大叔的老母亲饿得只剩一口气了,她给了一个苞谷粑粑,松柏大叔跑到我家堂屋给她咚咚咚地磕了三个头。
我是踩着那个年代的尾巴出生的,小时候一馋嘴,大人常骂我是饿死鬼投胎。
不但玉米棒子可以填肚子,玉米杆还可以当甘蔗嚼。村里秀大娘骂人是一把好手,种的庄稼却像她那张脸,可怜兮兮的。秀大娘有一块地在上学的必经之路旁,种的玉米严重营养不良,但玉米杆却是出奇地甜。上学抽一根放学拔一根,本来就草盛玉米稀的地里要不了多少工夫就只留下草了。
秀大娘种的玉米杆很甜是因为没施化肥的缘故,施了化肥的玉米杆是苦的,我在自家的玉米地里实验过。
玉米叶子在端午节可以用来包粽子。剪下玉米叶子在开水里过一下,两张合在一起就可以包一个大大的粽子。
好像北方把青年男女谈恋爱那档子事儿说成钻玉米地,但在老家不甚流行。玉米叶儿割得人生疼生疼,至少我小时候没见人钻过,长大了我也没钻过。
印象里只听说过一回钻玉米地的事儿。那是读高中时候,班里一个女生上夜自习时间偷跑出去钻玉米地了,很不巧被老师逮着了。结果老师没有得胜的快感,反像抓了个烫手的山芋,连夜把女生送回家交给父母。
玉米杆齐刷刷地立起来的时候,大人常吓唬说地里有疯狗,上学小心点。每天提心吊胆地走在瀚似海洋的玉米地旁,要是冷不丁地钻出一个人来,真会当做疯狗一样吓人一跳。
读书的时候看过一部美国还是欧洲的恐怖电影,片名就叫《玉米地》,那晚上睡梦中梦见自己在玉米地里死了很多次。因为是第一次看恐怖片,所以印象深刻。
老家把爱打小报告的人叫作“苞谷”,所以苞谷是不能随便对人叫的,做人也不要“苞谷苞谷”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