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林草原必游的十个景区

(2020-08-29 15:37:56)
标签:

走进巴林走进罕山

分类: 旅游线路

巴林草原必游的十个景区

                 (一)

巴林草原指巴林右旗,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北部,距离赤峰市170公里。附近景观:南面有翁牛特旗布日敦玉龙沙湖80公里,东面有巴林左旗的昭庙(辽真寂之寺)70公里,西面有克什克腾旗的大青山70公里、热水塘60公里、阿斯哈图石林261.7公里

巴林草原又是巴林文化的发源地。巴林文化包含那日斯台文化(红山文化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巴林格斯尔文化、巴林石文化、辽契丹文化、草原民俗文化(蒙元文化之地方部分)。

巴林草原的旅游资源和景区景观可概括为一山一水一草一俗一石一寺一漠一湖四个馆舍五个文化。一山指赛罕汗乌拉,一水指必图六味神泉水,一草指巴彦塔拉草原代表的巴林草原,一俗指巴林民俗,一石指巴林石,一寺指荟福寺,一漠一湖指翁根毛都沙漠与沙漠天池,四馆指巴林博物馆,巴林石博物馆,赛罕汗乌拉自然博物馆,巴林民俗馆,五个文化指那日斯台文化,巴林格斯尔文化,巴林石文化,辽契丹文化和巴林民俗文化,统称为巴林文化旅游。

全赤峰进入世界级景区景观名录的目前共有三项,其中两项在巴林右旗。一个是世界人与生物圈网络成员保护区的赛罕汗乌拉,一个是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的《巴林格斯尔》,另一个是进入世界地质公园的克什克腾旗阿斯哈图石林。

巴林草原必游的十个景区有:

一、    大板镇区的四馆一寺。

1、巴林博物馆:巴林博物馆位于巴林右旗大板镇索博日嘎街68号,成立1985年全区首家旗县级博物馆。馆名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自治区政府布赫主席题写。2009年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2018年晋升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新馆2013年投入使用,面积7000平方米,是个多功能综合性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555(组、套):经国家文物专家组鉴定的一级文物238(组、套);自治区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的二级文物163(组、套)、三级文物154(组、套)。巴林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数量均占全区第三、旗县级博物馆第一。巴林博物馆文物基本陈列有:史前文化精品文物展辽代皇陵特色展巴林历史文化展。其中“那日斯台文化”遗址出土的一组红山文化玉器如玉龙、玉鸮、玉蚕、玉鸟和勾云形佩饰一组玉器最具特色,属国内首次发现,弥足珍贵;紫定碗、辽白瓷刻牡丹花长颈瓶、辽圆雕琥珀观音像、辽银鎏金凤衔珠舍利塔为国之瑰宝。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周一闭馆。

 

2、巴林石博物馆(原巴林奇石馆):巴林石博物馆位于巴林右旗大板镇索博日嘎街 68号,巴林石博物馆始建于1995年,馆名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自治区政府布赫主席题写,原名叫“巴林奇石馆”,新馆2013年投入使用,占地1235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是个专业性博物馆。现馆藏巴林石、巴林鸡血石工艺品6000多件,精品3000多件,一楼为巴林石销售展厅,二楼为巴林石典藏精品展厅。

巴林石,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巴林石与福建省的寿山石、浙江省的青田石昌化石齐名,统称为中国四大名石 。享有“天赐之石”“物华天宝”之称的巴林石誉满五洲。巴林石石源丰富,石质湿润,品种繁多,色彩斑斓,绚丽多彩,是中国三大彩石、四大印石之一。巴林石中的鸡血石尤为珍贵,金世界称“世界鸡血石在中国,中国鸡血石看巴林”。著名的巴林鸡血石王馆藏于巴林博物馆。

巴林石博物馆于2013年被评为国家AAA景区。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票价:30元。

 

3、赛罕汗乌拉自然博物馆:赛罕汗乌拉自然博物馆位于巴林右旗大板镇巴林路12号,文化广场西侧。自然博物馆始建于2003年,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布展面积2200平方米,,集中展示赛罕汗乌拉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植被类型和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丰富性、过渡性。馆内共分十五个展区:有沙盘展区、图片展区、昆虫展区、亚高山草甸生境展区、针叶林生境展区、白桦林生境展区、斑羚生境展区、山杨林生境展区、色木槭林生境展区、蒙古栎林生境展区、榆树林山境展区、沟谷杂木林生境展区、粉枝柳林生境展区、杜鹃灌丛生境展区和野生哺乳动物展区。赛罕汗乌拉自然博物馆陈列标本共有八大类2000余种,2万余号次(件)。其中:哺乳动物37100件(国家级保护动物3种);鸟类151300件(国家级保护鸟类3种、级保护鸟类26种);维管束植物700700件(国家级保护植物1种、级保护植物8种);昆虫5746000件;野生真菌55100件;地衣62100件;苔藓176200件,另外还有两栖类、爬行类等140200件。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周一闭馆。

 

4、巴林民俗馆:巴林民俗馆位于巴林右旗大板镇大板街东段北侧清代古建筑群康熙行宫院内,建筑总面积47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1400平方米。2005年,旗政府出资征集文物,20066月正式开馆。20115月经自治区文物局正式批准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以蒙古族民俗文物为主体的旗县级国有民俗博物馆。201410月,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AA景区。

馆藏文物2000多件(套)。经自治区专家鉴定,51件(套)被确定为珍贵文物,其中,国家二级文物14件(套),三级文物37件(套)。

巴林民俗馆以弘扬巴林文化为目的,以巴林民俗为主题,展示巴林草原生态变迁与游牧文明的历程,包含巴林右旗三百多年沿革、生态环境、游牧生活与习俗、宗教信仰、巴林文化与艺术等众多内容,已成为巴林右旗大板镇区四馆一寺重要组成部分。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周一闭馆。

 

5、荟福寺:荟福寺位于巴林右旗大板镇荟福路23号,是一座远近闻名的古刹,蒙古语叫“豪特劳敖坭勒图苏模”,俗称东大庙。始建于清朝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历代几位活佛精修而成,耗费白银几十万两。荟福寺由康熙帝次女固伦荣宪公主主持兴建,该寺由寺院、寺前广场两大部分组成,占地面积6930平方米。

荟福寺现存建筑160余间,以均衡的形式,按正南北向中轴线对称分布形成封闭式建筑群体。一进院前殿(山门)东西配殿,正殿称大雄宝殿:二进院东西配殿,后大殿称"哈日欣杜岗",后大殿东西耳房,前后两进院由青砖砌筑高3围墙,山门前汉白玉雕刻狮1对;长16,高4的影壁1座。寺前广场由2高石垒勾缝扣花岗岩帽围墙。山门为正门、两边设耳门,东西墙中部各设便门。

入山门为第一进院。由大雄宝殿为正殿,建筑结构为重檐歇山式。大殿面阔、进深均为7间,通高18,为寺内建筑主体。大殿顶部宝刹金碧生辉、鸱吻鬃飞卷、背兽玲珑、十分状观。大殿内外彩绘与壁画相映,绚丽多彩。东配殿称"达玛金"殿,西配殿为观音殿,均为3间,檐下天窗部位彩绘壁画。第二进院有后大殿"哈日欣杜岗"为正殿,东西耳房和东西配殿等建筑。后大殿重檐歇山式。面阔进深均为5间,前檐接卷棚3间。供奉后大殿内佛像有:正位为佛祖释迦牟尼、黄教创始者宗喀巴以及长寿佛,三世佛、绿渡母、白渡母、十八罗汉、吉祥天母像等。二进院中藏式喇嘛塔2座。西侧塔名"根丹银达木",建于1935年。东侧塔名为"章楚朝尔敦" 荟福寺

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石塔前各摆放着铜质大锅一口,锅口直径均1.69,高均0.88,制造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在多伦。后大殿前汉白玉狮1对,石雕香炉1尊。

荟福寺喇嘛最多时达700多人。1762年清朝雍正帝赐"哈日欣杜岗"(后大殿)蒙汉满藏四种文字"普觉寺"的金字匾,悬挂在该殿正门楣上方。1786年清朝乾隆帝赐大雄宝殿(前大殿)蒙汉满藏四种文字"荟福寺"的金字匾,悬挂在该殿正面檐下部位。来荟福寺传经的活佛有:清乾隆二年(1737年)乌拉特公旗莫日根庙活佛罗桑坚赞三世来传经;乾隆三十五年(1767年)青海拉卜楞寺活佛嘉木样二世来传经;1930年第九世班禅确吉尼玛来传经。从1791年开始昭乌达盟11个旗,各旗派50外喇嘛,在荟福寺用3天时间,为皇帝万寿无疆而念"丹珠尔"经。念完经后把念经情况上报理藩院的同时送去念"丹珠尔"经时精制的"仙丹""圣水"。因此荟福寺逐步成为昭乌达盟的最有名望的盟级庙宇。

荟福寺,大部分建筑布局完整,壁画保存尚好,成为塞外草原远近闻名的古刹以及佛事活动场所。荟福寺雕梁画栋,重楼复阁,汇聚了众多劳动人民的智慧。同时,那飞檐斗拱的建筑风格,千姿百态的佛像塑造,富丽堂皇的绘画装饰、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有一定的历史、文物、宗教、艺术价值。寺院内外栽植油松,云杉、柏树与灌木花草,构成了本地区一处重要旅游观光胜地。荟福寺与1986年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孛儿只斤•希•峨日敦骜一

 

          2020524星期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