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0学年第一学期教师命题大赛总结

(2010-11-15 14:59:36)
标签:

数学课程标准

命题比赛

教育

分类: 课题研究之总结引领

命题大赛总结

小学数学命题的探究是教学评价的手段之一,我们通过考试反过来对教学产生导向功能(怎么考就怎么教)、诊断功能(存在什么问题,采用补救的方法)、调节功能(知道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调整教学或学习的行为)、激励功能、反思功能等等。那么新理念下应如何优化命题思路,才能对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又能检测学生通过一学期学习获得的进步与提高,从而激励学生在今后继续学习数学的内驱力,这是课改与测评历史背景下每一位教师的责任。用一句形象的比喻:“命题测评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励师生发展的‘水泵’”。因此,我们的命题测试必须有新的突破和发展,真正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明确“注重过程、促进发展”的测评原则,对小学数学的命题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下面就10月下旬我校的命题大赛活动做以下总结:

一、卷面体现——人文性

卷面体现人文性,比如设计一些充满关怀、鼓励的话语、幽默的卡通图片、生动活泼的命题语言,旨在营造愉悦、轻松的氛围,可以缓解学生考试时紧张情绪,减轻思想压力,让学生正常地临场发挥。如:
  (刘秀萍)
亲爱的小朋友,带着你的智慧,充满自信地把你的学习成绩展示出来,与大家交流,老师相信你是最棒的!

(赵安萍)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收获很大吧。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小小的测试,只要你仔细听、用心做,相信你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成绩。

(刘艳萍)寄语:同学们,你们好!欢迎你来到数学快乐测试园,展示你的学习成果。只要你认真思考,细心答题,你就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相信自己,轻松做题吧!

命题语言:如“判断题”改为“仔细读题,正确判断”;“选择题”改为“反复比较,慎重选择,”等, “应用题”改为“生活中的数学”或“解决问题”等。这样,孩子们在考试中,不仅是解题,更重要的是习惯的培养。通过考试,学生们的三维目标都得到了培养。

二、试卷命题——丰富性

1. 命题——体现生活性与应用性。

新课标指出:“学生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首先是学生身边的、现实的、生活中的数学。 从老师们的命题中,可以看到,多数老师的试题中都选取了一些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题材,或创设一些学生生活中的情境,拉近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也使学生学会了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领悟学习数学的价值。

如:(王永生)82个西瓜。(图见本人试题,图文并茂,有利于学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检测) 

 

       判断题:1、小明1分钟步行50厘米。

        2、三角板上的直角和黑板上的直角一样大。 

 

(李永美)判断题:

 

我认为:1吨石头肯定比1000千克棉花重。 

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的形状、大小都一样。

我有一支长约2分米的铅笔。 

一个数除以5,如果有余数,余数可能有4个。 

   2.命题——体现实践性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探索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教学。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俗话说:“听十遍不如看一遍,看十遍不如动手做一遍。”学生只有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如:(李永美)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并填空。(1)我画的平行四边形有(   )条边,(   )个角;(2)我画的正方形,周长是(  )厘米。

 

(刘秀萍)   1、该怎样剪呢?请你在上图中画出来。

              2、剪下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三、命题内容——适宜性

1、能统缆教材的重难点,利用各种形式进行考核。

2、重视双基考核的基础上,适当体现知识的综合性。

3、重视知识的应用性、灵活性。

4、重视空间观念、概念应用的考核。

如,(刘彩花)判断:1、用放大镜看角,角变大了。2、直角都一样大。

(高建平)在(    )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或数。

课桌高约75    );一座楼房大约高15    );

一根跳绳长约2     );粉笔大约长(    )厘米。

总之,老师们在命题中,都能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紧扣教材,不出偏题、怪题和死记硬背的题目。既重视考查基础知识,又重视考查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适当体现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

四、缺憾

由于我们没有给出命题的具体要求,导致个别教师知识覆盖面不够全面,难易程度与分量的把握不当。也有个别教师有“拼凑”、“克隆”现象。

 

命题的要求:

1、直接出自教材的题或基本相似的题不少于60%

2、题目的难易为,低:中:高=541要以主干知识为主,注意知识点的分布和覆盖。重点知识重点考,一般知识考重点。

3、题目的分量以大多数学生能按时做完为度。考试时间为90分钟。

4、试题分基础部分、探索部分、应用部分三大类,各类所占比例大体为:基础部分50%—55%,探索部分15%左右,应用部分30%—35%

 5、基础部分分概念、计算两部分。

 6、探索部分可考察下列内容:找规律、做图、统计图表、对数学的理解、动手操作等。

 7、应用部分共5—7题,最后一题以中上难度为宜,考察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8、要严格杜绝知识性错误。

五、思考

经历一次命题,我们今后教学的方向是否更清晰?

经历一次命题,对学生的要求是否更有针对性?

经历一次命题,我们的教学策略是否更具有指导性?

经历一次命题,我们是否有这样的感觉:

命题的设置、题型的选择不是凭感觉的盲目而为,而应是在理论指导下的,有目标、有意图、有步骤、有层次的思考和实施。在制作命题中,每道题都需要我们思考其设计意图。这样,我们对命题的目的进行理性思考和分析,有效推动了我们对教学目标的反思和课堂执行力的反思。

因此,我认为,我们本次命题大赛是有意义的、有促进作用的、很有效的一次活动。也希望老师们能再多一些理性思考,这样必将有效促进我们自己的教学工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