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歌的闲话
梦醉清风作于2009-5-1

跟一些朋友茶聊时得知,他们不喜欢看诗,说诗人简直就是疯子,把一句简单的话分成多段文字来说,说到最后越说越糊涂。细回味此语也在理,一个诗歌的标题没几个字,但段与句排成的列队可不少啊,这些刻意排列的方形列队究竟能给人带来什么?读诗的人能从中得到什么呢?
我真的不知道我的诗究竟给阅读者带来了什么,更不知道从我的诗里阅读者们得到了什么?因为人对世界的感悟是多样的,所以,我只能说我从写诗中得到了充实,让我在凡尘中奔波着的疲惫的心在我排列的文字里得到了愉悦。布罗斯基说:“写诗的人写诗,并不是因为他指望死后的荣光,虽然他也时常希冀一首诗能比他活得更长,哪怕稍长一些。”现在纯文学的作品真正能静下心来读的人也很少,所以我延续了多年的文字爱好也只是为自己的心找个宁静的泊位。说实话,对所谓的诗歌艺术,我没有研究,我把文字拼接成长句或短句,纯属一种娱乐,我也不喜欢把自己的文字套上什么主义和流派,因为我就是我,一个以文字为乐趣的平凡而普通的女人。我写只是一种自我状态中的灵魂与灵魂的对弈与审视,是一种自我的精神愉悦。
说到诗歌,其实我很困惑,到现在也始终没搞明白诗歌是什么?诗歌对我只是一种爱好与休闲的精神调剂,总感觉自己对诗有言之不尽的意蕴和深刻的情感,但真正地想把一些体会罗列出来时,感觉笔尖上的文字失去了写诗时灵性。说不清诗歌的语言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才能让读者在阅读时得到一种阅读的快感。
我所理解诗歌是借助于语言的载体存在,最终高于语言的一种精神运动。概念上的诗歌之说是这样的: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我觉得诗歌不是一门技艺,而是一种信仰,一种心灵的宗教,处处都蕴涵着若有若无的哲思,而不是个让人近而生厌的哲学词典。艾米莉.狄更生说:“如果我从肉体上感觉到仿佛自己的脑袋被搬走了,我知道这就是诗。”写诗只是一种感觉,或者说只不过是一种经验和一种体会!真正的诗歌,不需要任何装饰,就像远离城市的一片绿地,有一眼溪水潺潺流泻,清澈透明,又像无边无际的草原,有一股风吹拂着心灵的向往,读者所看到听到的是作者精神体内纯洁的声音,所表达的也是作者的心灵之声——一个大如宇宙拥有宽阔思维空间的思想和生命的心灵。站在诗歌的边缘聆听一个人的心声,一个世界的寂静,一种生命的姿势,是一种人生的肯定。
昆德拉的《被背叛的遗嘱》里面有句话:“生活,就是一种永恒的沉重的努力,努力使自己不至于迷失方向,努力使自己在自我中,在原位中永远坚定地存在。”一个人活在世上,不可能做到真正与世无争。爱恨情仇,酸甜苦辣,具体的生活以及诗歌,都与这些聚拢过来的手有关。过尽千帆之后,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最初的你,是一朵多么娇柔的小花?除了生命本真的美,连哭声都没有带任何情绪的?真正写诗的人,其实是痛苦的。因为诗人不可能在生活中张口就是诗歌的语言,周围的环境里也不可能有那么多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对于生命的理解,对于生活的理解。当读到他们的诗歌的时候,可能你突然间就被震住了。诗人是张扬的,是隐晦的,是躲避的,是脆弱的,甚至是性感的。
在经验与体会都具备时,写诗也需要灵感的作用,我相信有灵感的存在,灵感飘逸时,我喜欢把思绪囤积在纸上,再把文字修整成句;但灵感也不是唯一的:诗的产生需要酝酿、沉淀、凝缩和内省这一过程最终磨合成诗歌的语言。我觉得诗歌的语言没有必要花枝招展,让读者看到的、体会的是诗内心的清纯和心灵不言而喻的美丽,让诗歌的诗意回荡震憾人心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如何让读者在阅读中享受休闲的快乐,让诗具有艺术性又具观赏性是诗写作者所面临的一种高境界的文字挑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