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事评:刘邦的御人气度
(2017-03-20 16:03:51)
标签:
开国皇帝刘邦御人气度 |
历史上的开国皇帝,并不一定有德,并不一定有才。刘邦就是个典型的案例。
刘邦四兄弟,伯、仲、邦、交。三兄弟老实随父业农,独刘邦不喜稼穑,专好浪游,结交宾客。太公屡诫无用,只好听他自由。兄嫂见邦身长八尺,一介壮丁,好吃懒做,坐耗家产,口出怨言。太公只好分析家产,使伯、仲二子另居。邦与交尚未娶妻,仍随父母。
无奈刘邦柄性不改,仍然终日游荡,不务正业。又往往从家里取得钱财,结交朋友,征逐酒食,寻花问柳,无所不来。婚前与一个女子有勾搭,生了个私生子,后来被封为齐王。太公见他年长无成,乃斥为无赖,连衣食都不愿周给。邦怡然自得,不以为意。有时嫌父噜苏,便到两兄家混吃。兄嫂厌恨,不愿续供。邦胸无城府,直进直出。一日偕同宾客数人,到长兄家索食。时正晌午,长嫂见了,趋入厨房,以瓢刮釜,佯示饭完洗锅。刘邦见状,自觉尴尬。友人知趣,作别而散。
邦至年长,谋得个泗水亭长。亭长职务,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所长,因此与一班县吏,互相往来,混得很熟。
一日,县令家来了一位贵客,县中属吏都去送礼祝贺。刘邦身无分文,昂然造访。萧何理客,见刘邦来,朗声宣告:“贺礼不满千钱者,坐堂下!”刘邦提上名帖,浪声高叫:“贺礼一万!”主人见刘邦贺礼独丰,大惊,亲自出迎,延请上坐。刘邦遂坐上座,无所顾忌,一坐下,便嘻嘻哈哈拿一班县吏取笑。想不到,这次蹭白食竟蹭来了一个老婆。这个贵客,就是吕雉他爹。
刘邦性格粗鲁,开口就骂人。萧何、王陵等人说他“简慢少礼”,魏豹说他“待人不恭,常侮人,骂诸侯群臣有如骂奴。”刘邦确实这样,见人第一句话就是骂。平常交往,动则骂人。他尤其看不起儒生,见儒生儒冠儒服,动处有节,便觉讨厌,“要将他的冠帽拿来做尿器”。他想侮辱儒生郦食其,想杀杀英布的傲气,接见时,故意坐床上,“使两小女子洗脚”,使英布觉得蒙受人生莫大耻辱,当场想自杀。他身为皇帝,在平定燕乱时,周昌有事奏报,撞见他正拥着戚姬在调情,掉头就跑。刘邦追上去,扯住周昌耳朵皮说:“你跑什么?你跑什么?”周昌负痛缩下身去,刘邦骑到周昌颈上,要口吃的周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君主。周昌说他“像……像……像纣——纣桀”,他哈哈一笑了之。
刘邦有一次骂人差点丢了性命:他领兵抗击匈奴被困白登山,脱围回来经过赵国时,见着女婿赵王张敖,开口就骂。中国古时候,丈人骂女婿大概很流行,刘邦也不例外。只见他斜坐着,两腿高搁,对张敖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张敖倒不记恨,那班赵国臣子实在看不过去,因要谋害刘邦,替他们的主人出气。多亏刘邦冥冥之中有所感悟,才捡得一条性命。
刘邦无信。却不说微贱时经常蹭白食,在鸿门宴前夕,亲口将自己的女儿许给项伯儿子为妻,与项伯结成儿女亲家。项羽灭亡后,项伯投靠刘邦,刘邦却对这件事提也不提起。
他想连结陈余一起抗击项羽,陈余提出条件,要刘邦杀死张耳他才肯出战。刘邦不想杀张耳,便找了个很像张耳的人杀了,拿头去哄骗陈余。
他在兵败彭城时,楚兵追得他急,为了减轻车荷,他三番五次把自己的一对亲生子女推下车去顾自逃命,说:“我自顾不暇,还顾他两个竖子!”多亏车夫夏侯婴死命相保,两手夹着俩孩子跑,才捡得两条性命。其中的男小孩即是后来的孝惠帝。
他被项羽困于荥阳脱不了身,就找来一个像自己的部属向项羽假投降,做替死鬼,自己逃之夭夭。
与项羽广武对阵时,项羽把刘邦他爸刘太公押来置于阵前刀俎上要挟刘邦投降。刘邦说:“我与你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我之父即你之父,你烹我父,即烹己父。若必欲烹,幸分我一杯羹!”项羽无可奈何,大叫“无赖”。
他跟项羽在鸿沟订立议和条约,但当项羽撤走时,却夹着屁股追。
他打得天下后,与诸功臣“剖符”享天下,但事后却把异姓王一个个都灭掉。
刘邦无才,乃至到了弱智的地步。初起兵时,楚怀王说:“谁先入关,谁就是秦王。”刘邦也不掂量自己的对手,傻乎乎地急着入关。
一入关,不先约束人马,而是急着到皇宫调戏美女,多亏张良及时阻止,拿项羽来吓他,才还军霸上,约法三章。
有人说遣兵拒关可以为秦王。他真遣数百兵守关拒项羽,结果差点招来杀身之祸,多亏鸿门宴上张良从中周旋,才保得性命。
楚汉战争时,听郦生言“封六国之后,以多树楚敌”,他真叫人赶刻六国印,多亏张良及时阻止,才不至于一败涂地。
与项羽在鸿沟签订和约,他真要收兵而回,多亏张良、陈平阻止,才不至于前功尽弃。
他打不过项羽,想叫韩信出兵相助,韩信要他封自己为“假齐王”才肯出兵,他破口就骂。张良、陈平踩他脚后跟,他连忙改口:“大丈夫要做就做真齐王,做什么假王!”才赢得韩信出兵。
刘邦粗鲁,无德,无信,无才,却吸引了天下诸多的人才:治国有萧何,计谋有张良、陈平,军事有韩信,说客有郦食其、随何、陆贾,战斗有曹参、樊哙、周勃、灌婴、靳歙、郦商、英布、彭越……过人之处就在于他的御人气度。
一个小小的派出所所长,敢拿空头人情戏弄县长贵客,到县长贵客家蹭白食吃,并拿一班县官取笑,足见刘邦这人御人气度之大。
刘邦虽然骂人,但他骂人不记恨,骂过就完事。虽然无德,无信,但性格粗疏,简慢少礼,宽宏大度,“无可无不可”。荥阳被围时,陈平献计“撒金离间”。刘邦说:“事若成,区区数万金何足道哉!”遂出四万斤金,任由陈平处理,“不问出入”。干大事者不计小节,刘邦的为人,在太平时代也就是个人渣,但在乱世,正好成了他的特长。他的无德无信,使他做事不拘一格,善于用各种手段对付敌人。他的粗疏、简慢少礼,“无可无不可”,使人跟他在一起时无所拘束,有人性自由。这使他能招纳各种人,听取各方面意见。他的无才,正好给了有才者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广宽空间。所谓浑水养大鱼。他的过人气度,又使他能驾驭来自各方面的人才。
待人友善,刘邦远不如他的对手项羽。“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恳切,人有疾病,往往关怀有加。”但却刚愎自用,听不得不同意见;虽武艺过人,天下无人能敌,但好猜忌,不能任用贤者,“只有一个范增而不能用”;虽恭敬慈爱,但应当给人增官加爵时,却“把玩印绶,舍不得相授。”这所谓“匹夫之勇,妇人之仁。”张良、陈平、韩信、英布、王陵等人都曾在他手下待过,后来都离他而去。一句话,刘邦待人水深,项羽待人水浅。可以说,项羽输刘邦,就输在待人气度上。
刘邦得天下之后,置酒庆贺。酒过数巡,刘邦问:“列侯诸将,无所隐讳,皆言真情。吾所以有天下,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也?”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得城池,因以予人,与天下同利。项羽妒贤嫉能,多疑好猜,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刘邦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也。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群臣皆悦服。
刘邦既得天下,独忌韩信一人。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大惊,一筹莫展,陈平献计“伪游云梦”,终于把韩信抓来。刘邦以韩信功多,不忍杀。一日,二人聊天,刘邦问韩信:“君谓我将兵几何?”韩信回答说:“陛下不过能将十万。”刘邦又问:“于君何如?”韩信说:“臣多多益善。”刘邦说:“多多益善,何为十万擒?”韩信说:“陛下不善将兵而善将将,此信所以为陛下擒也。且陛下所谓天授也,非人力也。”
世上的事就是这样,有的人有德,有礼,有信,有节,却没有朋友;有的人粗鲁,无德,无信,出口骂人,动辄打人,却门庭若市。个中原因,全在御人气度。
刘邦御人气度大,有过人的性格魅力。大凡出色的领导者,都有这种魅力。这方面,刘邦不愧是个天才!与其说,谁做皇帝是天注定的,不如说,做皇帝的人的性格是天生的。
要知更多历史故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laojunss(或“历史故事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