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厄台遗址和陈家坟》
在利辛县的孔子厄台遗址西边没多远处,有一个“陈家坟”,小时候经常听爷爷讲我们沈家是从大李集镇东边的沈老窑买陈家的十五顷地搬迁到“王凤来庄”(今名王郢孜)居住的,在明清时代陈家家大业大,从胡集东南“王胡同”、陈老庄到李集西南陈牌坊、吕陈、陈桥都是陈氏的土地,清末太平天国起义,有一个陈氏同家从南方合肥一带来投奔,后来死在了这里,因为是南方口音,那个地方被称为“老蛮坟”,且不说后来这个南蛮子的后人(听说是淮军将领)骑着高头大马把南蛮子的遗骨迁走了。陈氏却因此事惹上官司,把土地卖了。
陈牌坊作为村庄名仍然还在,听说牌坊建的很早,也不知啥年代了,“焦家楼”的来历弄清楚以后,很明显焦敏家族随军到四川居住,这里从那以后就属于陈氏的土地了,听说最初居住的王姓只是给陈家做佃户的“雇庄”(雇佣户),查《正德颍州志》:看到有一位明代的著名散曲家——陈铎的科举记载。
陈铎,应成化二十一年制贡。任乐陵王府教授。成化二十一年,明鲁王的儿子乐陵王府发生一起杀害老师的事件: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五月癸亥。降乐陵王长子当菏、镇国将军当洅为庶人。初,王三子,长当菏、次当渿、三当洅,皆幼王。延生员滕镃教之时,菏、洅资质不及渿,镃白于王,王意属渿,二子憾焉。遂谋于府中人,杖杀镃。事觉,命官核实,都察院奏请裁处。上以当菏等,听信奸谋,杖杀教书人,逆天害理,凶恶之甚,何以嗣守爵禄,俱降为庶人,乐陵王不能教子,亦下书切责之。
——《明实录宪宗实录卷之二百七十八》
据《云南陈氏家谱》和山东《滕州陈氏家谱》和南京、徐州、淮安等地的资料,可以整理出陈铎的家族大概世系:陈忠陈子安陈天祐、陈天祥陈夔(芍陂万户)、陈皋、陈孟温、陈叔良陈思鲁(芍陂万户)、陈思谦、陈思道、陈思睿、陈用中陈立本(芍陂万户)、陈清(合浦侯)、陈麓…………陈友、陈亮(合浦侯)、陈文(东海侯)…………陈政(睢宁伯)…………陈璿(睢宁伯)…………陈铎。
洪武六年(1374)十月,明廷将弘州(现阳原)、蔚州、武、朔、天城、白登、东胜、澧州、云内等州县的八千二百三十八户,三万九千三百四十九人迁徙到中立府(现安徽凤阳,明中都凤阳府包括颍州)。
《正德颍州志》里还有:陈瑄(宣),弘治五年(1492)贡,陈宣墓在苏州盛泽镇。陈泽,天顺七年(1463)选贡,任县丞。陈泽为陈铎父辈,陈宣为陈铎子侄辈。陈铎,字大声,号秋碧,明代著名散曲家,主要活跃于成化、弘治年间。长期寓居金陵。陈铎南、北曲皆冠绝一时。牙板随身、吟啸徐行,连教坊子弟亦呼其“乐王”。代表作有散曲集《梨云寄傲》《秋碧轩稿》《滑稽余韵》、词集《草堂余意》、杂剧《纳锦郎传奇》等。
陈铎散曲题材丰富。他现存五部散曲集:
《梨云寄傲》《可雪斋稿》《月香亭稿》,主要写闺怨闺情、写景纪游、咏物写怀、归隐乐闲、寄赠酬唱。这些都是传统诗歌中常见的题材,我们就不过多讨论了。
《秋碧轩稿》《滑稽余韵》:市井世态。这是比较有特色的一部分。我们重点看《滑稽余韵》。

“散曲中的《清明上河图》”:《滑稽余韵》一百三十六首小令,包括六十多种手工业、三十多种店铺及其各式市井人物,对市井生活和市民众生相的描写,几乎写尽了当时所有的下层社会人物。从中反映出明代社会的种种风貌,堪称明代社会的一幅风俗画长卷。
总之,陈铎像一位出色的速写画家,他观察敏锐细致,善于把握对象的特征,以简练的线条真切生动地勾勒出繁杂缤纷的人情世态,往往七八句就能逼真地托现出各种行业的经营情况和各色人物的活动状态。
陈铎是孔子厄台文脉的又一个代表,在颍州之东(今利辛县)已经发现的有状元焦竑的二世祖焦敏,著名文学家陈铎在南京、徐州、淮安被大力宣传,但陈铎年青时代生活在皖北,深受“欧苏”和老庄文化影响,和亳州薛蕙同时代唱响皖北文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