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15日

标签:
历史文化杂谈 |
《曹操不是打虎英雄》
“魏武王常所用”圭形石牌无疑是证明这座墓是曹操墓最最关键的证据,如果没有这几块石牌,谁也不敢判定西高穴大墓就是曹操墓。但是,这些石牌上的文字介绍真得没问题吗?
“魏武王”之称呼;“常所用”语句在那一时期并不常见;“挌虎”的语义及石牌的性质;从字义、书法的层面提出的质疑。
墓中的“魏武王”,与文献中的“魏武帝”并不冲突
“‘武王’是曹操去世之后、下葬之前获得的谥号。有了这一谥号,殡葬仪式或者其墓葬中出现“武王”或“魏武王”的用语,都是正常的。
“考古”的解释很有说服力。这个争论点基本可以消除了。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进爵为“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春正月二十三,曹操去世,谥曰武王。同年十月,汉献帝禅位,曹丕称帝为“魏文帝”,追尊曹操为“武皇帝”。
“(孙权)敕以己常所用御帻青缣盖赐之。”《三国志·吴书·周泰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至于“挌虎”、“搏虎”,并非说曹操是“打虎英雄”,历史上没有这样的记载,而是“格虏”二字,关于曹操的武力有:“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于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在当时能打虎、猎虎的确是英勇的体现,倘若,曹操有此类事迹,史书上必定大书特书了。
汉石门颂:“格”
格、至也。抑詩傳亦曰。《说文解字》格、至也。凡尚書格于上下、格于藝祖、格于皇天、格于上帝是也。此接於彼曰至。彼接于此則曰來。鄭注大學曰。格、來也。凡尚書格爾衆庶、格汝衆是也。至則有摩杚之義焉。如云格君心之非是也。或借假爲之。格通挌,斗也。
虏,敌人,北方少数民族。
汉篆书
从石牌字体可以看出由汉篆书“虏”到汉隶书“虏”的变化过程,用“格虏”体现“魏武王”的“武力”“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