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解识龚开》
(2015-03-29 20:23:31)
标签:
佛学 |
解识龚开袁世硕 〔日本〕阿部晋一郎
内容提要
关键词
|
自清代以来,谈论《水浒传》者往往要提到载于周密《癸辛杂识·续编》中的龚开所作《宋江三十六赞并序》,考论水浒故事演化的论著更少不了做些考论、评议,然对龚开其人却疏于做认真的考察,以致至今人们对其所知甚为简略。
其实,有关龚开的文献资料并不少
宋末的龚开
多种古籍的龚开小传,只是说到他宋季为“景定间两淮制置司监当官”
黄溍《金华黄先生文集》卷二一有《跋翠岩画》(龚开号翠岩),中云:
先生盛年,客于信国赵公,颇欲以奇伟非常之功自见。遭值圣时,海宇为一,老无所用,浮湛俗间,其胸中之磊落轩昂、峥嵘突兀者,时时发现于笔墨之所及。……以大德戊戌春,见先生于钱塘,今已五十年,因观先生所为《孟浩然诗意图》,聊识其后云。⑤
黄滔自云元大德戊戌即大德二年(1298)在杭州见过龚开,其时他尚未做官;五十年后已是官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所以将元灭南宋说成是“遭值圣时,海宇为一”。但他对龚开入元后“老无所用”还是同情的,也知道其为文作画都是发泄其胸中愤闷之气,只是不便说得太透彻明白。他是了解龚开的,跋文开头说龚开“盛年客于信国赵公”,应当是可信的。
这里说的信国赵公是谁?有宋一朝封信国公之赵姓者有多人,只有年代相符者方是。盛年,指青壮年。陶渊明《杂诗》其六:“求我盛年欢,一毫无复意。”李公焕注:“男子自二十一至二十九则为盛年。”⑥
《宋史》卷四一七本传赞曰:“宋自端平以来,捍御淮、蜀两边者,非葵材馆之士,即其偏裨之将,朝廷倚之,如长城之势。及其筋力既老,而卫国之志不衰,亦曰壮哉!”⑧就“盛年”而言,家在淮阴的龚开大约是在赵葵为淮东制置使,治扬州,积极垦田治兵,加强边务期间,进入其幕府的。所谓“颇欲以奇伟非常之功自见”,是说龚开在赵葵幕中也为御边卫国奋力公干,积极建言献策,要建立奇伟非常之功。
赵葵以老迈离开扬州,李庭芝先后为淮东制置使、两淮制置使,可以想见龚开是留了下来,转入李庭芝幕中。他在赵葵幕中,没有留下什么突出的事迹,不广为人所知;而居李庭芝幕府,却屡为后来为之作传者说及,是由于其同幕友人中出了后来抱宋幼帝赵昺蹈海殉国的陆秀夫,而他为之作了一篇传——《宋陆君实传》。
与陆秀夫的友谊
龚开为陆秀夫作传是入元以后经过多年酝酿才完成的。他之所以要为之立传,固然是因为陆秀夫在宋朝历史的尽头做出了亘古未有的壮烈举动:先驱赶妻、子投海死,随即背负拥立不久的皇帝投海,与国同终,作为同乡(陆秀夫为盐城人,与淮阴同属淮安府)和同幕友人,有义务传述其事,“使潜德幽光,浮于伟节”。传文叙陆秀夫与同年进士钱真孙(淳甫)一同入淮南幕府的缘由,在幕中为人处世之稳重,及深得李庭芝器重的情况,颇为具体,如中云:“淮南幕府号‘小朝廷’,人物如林,淳甫与君实能自植立。其人沉静寡言,与人交不翕翕热,凡僚吏因公事过阁,要以主宾情接为贵,而君实退然托处,非谢举谒告,未尝过阁。有集,则持敬尊俎间,终日,与客俱退。制使以此雅器重之,不欲挠拂其志。驯以举格改,合入官,三迁至主管机宜文字,分拟诸房公事,职无不举。”
《宋史》卷四五一本传记陆秀夫生平,包括后来陆秀夫追从赵昰、赵昺二王辗转浙、闽,及最后在广东崖山殉国,与龚开所作传文内容基本相同,语句也多一致,最明显处就是传文开头叙陆秀夫的出身及其在李庭芝幕中的表现。《宋史·陆秀夫传》无疑是主要依据龚开所作《宋陆君实传》作成的。假如龚开没有为陆秀夫作传,《宋史》即便要为之立传,也肯定会简略得多。即此便可以用元人吴莱的话说:“其人殆亦无负于秀夫者哉!”
龚开在李庭芝幕中有何作为,文献无征,只从方回《桐江续集》卷三二《送钱纯父西征集序》里发现了他所参与的一次活动:
岁己巳冬,荆阃吕少傅卒于鄂,以淮阃李端明星驰进司江陵。庚午春,钱纯父以京西湖北仓漕兼制参,偕陆君实制机、毛元升制干,自淮如荆,至则纯父领鄂留务。时,赵子晋守京口,赵几仲为江东仓,孙吴会楚望以常州守寓京口,龚开圣予、莫仑子山、柳岳子山、刘澜养源、李辟,皆饯之行者。独李辟予不熟其名,亦在行。养源至池阳,圣予至皖口,噫嘻,今尚忍言之乎! 11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元军正集中兵力围攻襄阳,作为渡江灭宋的突破口。淳熙六年(1269)冬,宋襄阳主帅吕文德(封少傅)病死,朝廷急调李庭芝为京湖制置大使,督师襄阳,其两淮属下的钱真孙(纯父即淳甫之异文)、陆秀夫也随从前往。他们是去战争前线,而且形势严峻,是以有多位官吏、名流汇集起来,在京口(今丹徒)为之壮行,洒酒酹江,赋诗相激励。所谓《西征集》,当是汇集了当时饯行活动中的倡酬诗篇。事情已过去许多年,襄阳失陷,元军大举渡江,灭了宋朝,所以序中追述当时饯行之事,不禁有“噫嘻,今尚忍言之乎”之悲叹。
序中说到龚开送钱真孙、陆秀夫去襄阳前线,竟然随船送到皖口(今安庆)。在同船起居中,少不了要谈论时局和国家之安危。在龚开,应该不止是笃于同幕友谊,极表不胜依依之情,至少还有非常关心关系到国家安危的襄阳战事之前景的心肠。他当时已年近知天命,多年在以御边为重任的两淮幕府中为僚吏,必然要以自己的经历、识见,对西去前线的幕友尽情尽意地有所建言、叮嘱。
随抗元官兵南去
龚开送钱真孙、陆秀夫西去后的行迹,也无文献明白地记载,但却不是完全无迹可寻。
龚开《辑陆君实挽诗序》自署“壬辰三月”即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暮春作。序文先叙辑挽陆秀夫诗之缘起,谓对于“舍生就义,为万世纲常立本”的陆秀夫,无论亲疏远近都会哀之、挽之的,事关人心、万世,接下来有这样几句:
往,仆自泉南回浙西,闻公死事,悲悼不胜情,将以诗吊,而不敢轻为,惧传闻之失实也。
这是他追述最初听到陆秀夫死事消息时的情况,当时他从“泉南”回到浙西不久。浙西,或即指杭州。陆秀夫在广东崖山(今珠海境内)抱帝
吴莱的《渊颖集》卷三有一首诗,题作《观淮阴龚翠岩所修古棋经》,细读之,内容与题目甚不吻合,却隐伏着龚开的行迹。这里分段引录并解析如下:
淮阴老人古棋经,广陵大幕青油厅。一江对垒静昼日,三楚结阵铿流星。东南宾客少驰檄,白黑纹楸即强敌。坐隐萦回建旌旆,手谈劈剥藏矛戟。
此前八句意思是显豁的。开头两句点明了龚开喜弈及其所在地方。“一线”,无疑指长江;“三楚”,唐以来多指湖北湖南地区。二句概括了局势:长江一线尚安稳,荆襄一带战事正激。“流星”,古剑名,指兵器,这里可能是指宋元交战中已使用的火炮。“坐隐”、“手谈”,语出《世说新语·巧艺》,为下围棋之雅称。“建旌旆”、“藏矛戟”,都是比喻对弈犹如作战。总起来说,八句的意思是龚开居扬州幕府,东南一带尚平安无事,喜欢与人下棋。
中间八句就闪烁其词了:
世间风雨长百变,身佩安危知几战?昆河割破半藩篱,涨海扫空全局面。乐矣军中有此娱,攻城掠野类兵书。宫殿寝园终草莽,冕旒章服到鲛鱼。
此八句之前四句,若顺承前面两句“坐隐”如“建旌旆”,“手谈”如“藏矛戟”来理解,似乎也是比喻,即以战局、时局比喻棋局,言其变化多端,终有胜负。然而,这里偏于说败,而且说的是实事实情:“昆河割破半藩篱”,指南宋为半壁江山;“涨海扫空全局面”,谓南宋灭亡,元统一了天下。“涨海”,即南海,首出鲍照《芜城赋》:“南驰苍梧涨海,北走紫塞雁门。”《旧唐书·地理志四》:“南海在海丰县南五十里,即涨海,渺漫无际。”15南宋最后的小朝廷就是在那里覆灭,元朝始称统一天下。清人王邦采、王绳曾笺注此诗即云:“二语言宋之南渡,航海,以迄于亡也。”16这便不是比喻棋局,实为本诗借棋事所隐喻之人事本体。
后面四句更为明显。“乐矣军中有此娱,攻城掠野类兵书”,无疑是实写军中人弈棋,研讨棋经。“宫殿寝园终草莽”,历来是作为亡国的景象。“冕旒”,帝王的冠饰;“章服”,官员公服。两者一起“到鲛鱼”,岂不正是方回追悼陆秀夫的诗中“鱼腹葬君臣”17
这一段诗,前有“身佩安危知几战”,后有“乐矣军中有此娱”,主语为谁?依照诗题点明了龚开姓字,开头一段又明写龚开在扬州幕府中嗜棋,这里的主语自然还应该是龚开。诗写龚开在抗元军中下棋,下到宋亡,这就说明他在宋亡前数年间是在抗元军中度过的。诗的最后一段是:
君不见蜀山妇姑三十六,破屋数间昏不烛。夜来教得王积薪,满眼长安胡马尘。
这里用了唐传奇《集异记》中的故事:安史之乱中,翰林棋手王积薪追随唐玄宗幸蜀,投宿民家,夜中无烛,听见妇姑在东西两室中以口语对弈,只三十六着,便决出胜负。天明王积薪向她们请教棋艺,妇教以攻守之法。后来,王积薪便成为绝世高手。诗作者用此故事自然还是为了关合诗题《古棋经》,又借以引出最后“满眼长安胡马尘”一句,另外还有什么意思,就不好臆测了。而这全诗最后一句,是化用了杜甫的诗句。杜甫在沦陷于安史叛军的长安城中,满目凄凉,无限悲哀,写了《哀江头》,结末云:“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往城北。”这里化用之,可谓微妙地写出了类乎杜甫陷贼时那种境遇中的一位老人的悲苦之情。而这老人岂不就是诗题中点明了的淮阴龚翠岩开!这样,龚开的扬州幕府——抗元军旅——故国遗民的历史身影,就隐现于诗中了。
入元后的龚开
多种史志的龚开小传,大都说他入元不仕,寓居吴中,“与高邮龚为忘年友,时人谓之楚两龚,以比汉之两龚”18。这自然是事实。马臻《霞外诗集》卷二《送龚圣予之姑苏别业谒戎使君》诗云:“三峰有约期终隐,五马推荐莫谩违。”19见得龚开在苏州有房舍,并曾有地方官员要荐举他,“莫谩违”之语是叮嘱他拒荐要态度委婉,不失礼貌。他自然像汉哀帝时的龚舍、新莽时的龚胜一样,终未应征,以清节著称。他与龚也确有交往,龚璛《存悔斋稿》有《题龚岩翁龙马图》、《龚岩翁以焦墨作乱山甚奇为作六言》两诗20
然而,龚开在苏州并没有留下什么事迹。吴莱《桑海遗录序》中说他“及世已改,多往来故京”,却有许多实际的内容。杭州,宋为临安,南宋偏安,人称行在、行都,以示不忘恢复;宋亡以后,一时人称故京、故都。就现存有关龚开的文献看,他入元后交往的人物,大都是以杭州为中心的浙江人,即使不是浙江人也是曾经到过杭州的,说明他的活动主要是在杭州,并可考见有以下的行迹。
追怀忠烈的文事
龚开在杭州交往的人物,自然多是像他一样的由宋入元的人,最有名气的是甚遭物议的方回。方回字万里,号虚谷,徽州歙县人,宋景定间别省登第,有干才,累官知建德府。贾似道丧师鲁港,他曾上疏数贾似道有十可斩之罪。但元军渡江进趋临安打到建德时,他却献城以降,被委以原官,后改建德路总管,后解官,寓居杭州,肆力于诗文著作。他虽以降元事颇为人所耻,但当时宋太后也诏谕投降,而且他的诗文、学术皆称大家,所以还是受到一些文士的推重,从学者甚多
一是龚开有《仆为虚谷先生作玉豹马,先生有诗见酬,极笔势之驰骋,乃以此诗报谢》,诗以马喻人事,自谓“嗟予老去有马癖,岂但障泥知爱惜,千金市骏已无人,秃笔松煤聊自得”;称方回“君侯昔如汗血驹,名场万马曾先驱,山林钟鼎何所有,岁晚江湖托著书。白云未信有仙乡,黄发鬖鬖健有余,饮酒百川犹一吸,吟诗何嫌万夫敌”,写出彼此之境况。最后表示赠此画马之心意,含糊其词:“曹将军,杜工部,各有一心存万古,其传非画亦非诗,要在我辈之襟期。”23
二是上文已说到的方回的那篇《送钱纯父西征集序》,文末特别说到龚开:“今圣予年六十八,独幸无恙,其诗老笔有骨,雪髯及腹,行步如飞,议论典型,想见二十年前洒酒酹江时,意气令人动魄。”24
三是龚开曾作《辑陆君实挽诗序》,广泛征集追挽负幼帝赵
就以上有文献可征的三事,可知龚开在元初至元末与方回有较多的交往,怀宋亡之悲议论宋末关乎时势的人事,无疑是他们晤谈的主要话题,龚开更笃情于忠烈人物,特别是曾为幕友的陆秀夫,多方辑存文献,以发扬其潜德伟节。此后数年里,他先后作成《宋陆君实传》、《宋文丞相传》27,更说明了他的这番心志。
杭州有位故宋王孙张,虽然未见龚开与之有文字往还,但却有资料表明龚开与之不仅相识,还可能一度客居其家。
张楧字仲实,号菊存,斋名学古,南宋名将张俊五世孙。张俊在诸名将中,独得幸于高宗赵构,敕修甲第,并数幸其家,卒封循王,子孙亦不乏将帅高官,家世显赫。宋亡,张家自然不再显贵,却也没有一败涂地。张楧时方及冠,勤奋好学,肆意于诗,喜结交名流文士,“宾客日至,则人人与为酬答,或高谈极饮,论文赋诗”28。大德二年(1298)于学古斋倡和,与会和诗者十五人,其中就有戴表元、白珽等著名遗民诗人29。他最初于家中设帐授徒,后曾应荐做了几年学官,觉得没有意思,又回家教书,从学者甚众。年辈稍后的郑元祐《侨吴集》里有一首《古墙行》,小序云:
某童时,侍先人到杭,访诸故家,其数至则循王府也。府在省西天井巷,其北则油车巷也。其诸王子孙,居之如蜂房。其家初完,则月润先生也。先生讳栱,与菊存先生兄弟行。先人言论孤峭,尊俎间每谓循王功名去韩(世忠)、岳(飞)远甚,特与高宗意合,故享富贵寿考耳。其昆季每闻先人抗论,往往引去。今几五十年,杭故家扫地尽矣!而循王府亦为江浙省官署。向年,淮阴龚圣予与菊存交厚,见王府环墙犹坚完,知其版筑时,取土于南山,其用意远矣,为赋《古墙行》,其词于王多所褒美,然岂《春秋》笔削之谓哉?为赋此,庶几黄太史《浯溪读碑诗》意夫。30
郑元祐幼年随其父徙家杭州。《元诗选初集·庚集》收其诗,小传云:“是时(宋)咸淳诸人犹在,元祐遍游其门,质疑稽隐,充然有得,以奇气自负。”31后来,他移居平江,优游吴中,晚年授江浙儒学提举,再到杭州,序云“几五十年”,其初到杭州时,当是约在大德年间。他不一定见过龚开,但却定会闻知其人,读过龚开颂美张俊的《古墙行》,惜乎诗没有流传下来。他曾到过昔日循王府,随从其父见过张楧兄弟,且不止一次,当对张家有所了解,龚开与张“交厚”之语,不会是完全没有事实根据。前面提到龚有《题龚岩翁龙马图》,诗为六言:
学古斋中楚龚,揽天飘御风鬃。莫论将军画马,试看老子犹龙。32
题诗咏赞龚开画马,马凌空腾飞如龙,其运笔疾驰,风姿亦如龙马。学古斋是张教授生徒、接纳宾朋、饮酒倡酬的场所。其岳父牟巚曾为之作《张氏学古斋倡和诗序》、《学古斋箴》,自称曾寓其中“逃疟”;张楧任江阴学正时,邓文原曾寓其中授徒
又,龚开之《宋江三十六赞并序》,幸赖周密载入其《癸辛杂识·续编》,才得以流传至今。据柳贯《题江矶图卷后》,所题《江矶图》是龚开给周密画的
贫困终老
龚开流寓杭州结交的人物中,感情深厚者要算是马臻。马臻字志道,号虚中,杭州人。能诗,喜交游,入元易装为道士,依然优游世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观其《咏怀》一诗,殆宋末遗老寄托黄冠,而其豪逸俊迈之气,无所不可,政不以枯寂恬淡为高耳。”35
平生师友最相知,拄杖过眉白发垂。老大玄英心尚隐,凄凉伯道更无儿。骅骝绝笔堪成恨,翰墨堆床付与谁?挂席归来还恸哭,可怜不得挽灵。
耆儒行辈尽凋零,每对先生忆古人。亹亹笑谈惊席座,昂昂标格动星辰。九原何憾遗编富,孤女无依旧业贫。今日陇头谁志石,野花芳草一年春。
诗极平实,勾画出龚开晚年的仪容神态,善画,尤以画马称绝,也写出了老人身后“伯道无儿”、“孤女无依”的凄凉,传达出“平生师友最相知”者的哀痛。《和黄瀑翁寄吊龚岩翁画马诗》小序云:
大德丁未,黄瀑翁寄吊龚岩翁画马诗,因路云溪过江西访李鹤田,请同赋。明年路云溪回杭,瀑翁首出此卷索和章。余于岩翁久敬不忘,故拭泪次其韵,以重存设之感焉。
这里提到两个人:一位是赋吊龚开诗邀人和之的黄瀑翁,一位是江西的李鹤田。黄瀑翁名石翁,号松瀑,家居庐山,自幼为道士,学问渊洽,常寓杭州。《元诗选二集》收其《松瀑稿》,小传引袁桷语,谓其“静而不驰,溢于哀忿,砥砺志节,有古逸民风”38。马臻和诗中云:“匡庐老仙得此画(指诗题中“画马”),迸泪激越成悲歌。歌成惆怅翁仙云,价值千金那忍顾。殷勤写挂坟树枝,不知冥漠能知不?”
赢得了敬重
龚开结识的还有浙东的两位遗老:一是永嘉的俞德麟,一是浦江的方凤。俞德麟为宋末进士,未入官;宋亡,遁迹以终老。其《佩韦斋集》卷一《龚圣予号翠岩晚更号岩翁为赋》,诗题类似史传文通常开头语,见得交往不多,但诗却表示了敬重之意,大概是由于见到龚开流寓之艰苦,最后还示意自己的家乡雁宕山高峻绝尘,愿与之同隐其中,“结架聆清音”41。龚开结识到方凤,应该是他身后最感欣慰的。方凤是位名流学者。在宋末,他曾以布衣身份上书丞相陈宜中,指陈抗元方略,以此特授容州文学。宋亡后,与曾为文天祥幕中咨事参军的谢翱、原嘉兴县丞吴思齐,经常聚集吟咏,结伴出游,辄连日夜,或酒酣气郁时,每扶携向天末恸哭,至失声而后返42。他们还结成月泉吟社,向各地遗民征诗,进行评定,响应者甚众,实际上含有联络声息,砥砺气节的性质43
特别应说到的是前面屡引其诗文的吴莱。他是方凤的关门弟子和孙女婿,未曾出仕,性情、诗文风格与其两位师兄迥异。其生也晚,龚开下世时尚在童年,无疑是由其师得读龚开之文,得知其人其事的,但他却特别心仪这位未及见过面的前辈。他作诗取材多关乎世运,而寓意幽微,清初大诗人王士禛称其诗“长句瑰玮有奇气”47。前面解析过的《观淮阴龚翠岩所修古棋经》,即可见其格调之奇。其《渊颖集》中还有数首题龚开画,阐释其画所蕴之意的。他对龚开之崇敬,更见于《和陶渊明咏贫士七首》其六、《柳博士寄诗张如心朱仲山方寿父,盖惆乡枌之凋瘁而叹友道之寂寥也,借韵和呈》两诗中,前诗谓世上多驰骛竞奔之徒:“谁欤持清节,乃见楚两龚,黄尘随手扫,白月与心同。”48后诗云:“前修近曾数粤谢,大耋远或传楚龚。典胄终推道德富,铭功更许辞章丰。”49将龚开与至死不肯做元朝的官的谢枋得并列,可见他心目中龚开形象甚崇高,“道德富”指二人均曾抗元卫国而后坚守大节;“铭功”“辞章”主要指他誉之为“大率类司马迁、班固所为”的龚开所撰文天祥、陆秀夫两传。所以,他以两传为本,再“询之故老,征之杂记”,编为《桑海遗录》一书,并作序以发扬其志节和不负友人之情50
龚开的画
龚开工画。柳贯《题江矶图卷后》云:
此《江矶图》,淮阴龚圣予先生所作。余初见先生钱塘湖东,年已七十余,疏髯秀眉,颀身逸气,如古图画中仙人剑客。时时为好事者吟诗、作书画,韵度冲远,往往出寻常笔墨畦町之外。
所以,他在当世便有画名,吴师道《吴礼部诗话》、汤垕《说郛》、夏文彦《图绘宝鉴》诸书,都有评介。《图绘宝鉴》卷五称龚开:“作隶字,极古。画水川,师二米。画人马,师曹霸,描法甚粗。尤善作墨鬼钟馗等画,怪怪奇奇,自出一家。”
龚开所作画,虽然颇多,但大都早已灰飞烟灭,存留至今者恐怕只有近人所编《中国名画鉴赏辞典》中著录的《中山出游图》、《骏骨图》两帧了53。不过,有龚开自作或当时名流题词在,从而可以考知其画者,还有数幅。兹举出其中影响大者,以见其画之主要特征。
《清凉居士图》俞德麟《佩韦斋集》卷八《清凉居士赞》序云:
故蕲王韩忠武,晚解将印,自号清凉居士,一驴二童,徜徉湖山空翠间,见者莫知其为王也。王世孙铸图其像,求当世之名文辞者识之。余不敏,因为之赞,以附其家乘云。
按,蕲王韩忠武,即韩世忠,南宋初于江淮地区数次击败金兵,论者以为中兴武功第一。因上疏弹劾秦桧误国,被解除兵权,罢为醴泉观使。此后,骑驴携酒,从一二奚童,纵游西湖自娱。死后追封为蕲王,谥忠武55。吴莱《渊颖集》卷七《题韩蕲王湖上骑驴图》,是咏叹韩世忠事,明画外之意,或是题在《清凉居士图》之画卷上。然而,俞德麟、吴莱均未说到此图的绘者为谁。《宋史翼》卷三五引卢熊《苏州府志》云:
(开)尝为韩蕲王孙亦颜作《清凉居士图》。清凉居士即王也,凉帽野服,控一长耳,二三童子相先后,邀游湖山间。且题曰:“王有补天浴日之功,而自逃于佛乘;有驱貔貅、洗河洛之志,而自晦于鞍之上。悲夫!”
文中道出了韩世忠裔孙之名,录出了龚开自作题词,当有所依据。此图当是宋亡后龚开寄寓杭州之日,韩世忠裔孙邀龚开作此图,除了要再现乃祖之风神,无疑也寄托了宋之王孙贵胄和遗民们痛惜宋亡之情。
《中山出游图》《中国名画鉴赏辞典》著录,现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图的中心前为钟馗,后为其妹,皆坐肩舆而行,前后左右有抬肩舆、挑或背物件的大小鬼。图后有题诗、题记,清厉鹗《宋诗纪事》卷八○采录。题记是说明其用法,“譬之书,在真行之间”,意为在工笔和写意之间,不离画中人物太远,又有韵致。题诗亦如此:
髯君家本住中山,驾言出游安所适?谓为小猎无猎犬,以为意行有家室。阿妹韶容见靓妆,五色胭脂最宜黑。道逢驿舍须少憩,古屋无人供酒食。赤帻乌衫固可烹,美人清血终难得。不如归饮中山酿,一醉三年万缘息。却愁有物觑高明,八姨豪买他人宅。待得君醒为扫除,马嵬金驮去无迹! 57
前十二句解说画面,虽有几句颇费解,然大体可以疏通。最主要的是最后说明画面背后所寓之意的四句,则难于阐明。稍后于龚开的郑元祐,其《侨吴集》中有一首《钟馗部鬼图》,就其对画面的描述,如“老髯足恐迷阳棘,鬼肩藤舆振双膝”,“后从众丑服厮役,担携鬼作髯食”,所咏无疑就是这幅《中山出游图》。郑元祐诗中作了这样的说明:“想龚目睛烁阴界,行尸走鬼非殊派。民脂民膏饱死后,却供髯餐缩而瘦。无由起龚问其候,有啸于梁妖莫售。大明当天百禄辏,物不疵疠民长寿。”58似不甚中肯。此四句自然是沿用钟馗食小鬼为唐玄宗治好痞病的故事,为此有“八姨豪买他人宅”之句。八姨,是指由于杨贵妃得宠,而与之并承恩泽、势倾天下的三姊之一的秦国夫人。钟馗驱鬼,秦国夫人之流也该被驱除,也是应有之义。然而,“有物觑高明”句,自然化用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句意,高明指高门,而其本义却是指天。《书·洪范》:“沉潜刚克,高明柔克。”孔颖达疏:“高明谓天。”末句“马嵬”,意思明白,指安禄山叛军攻长安,玄宗西逃,于马嵬赐死杨贵妃事;“金驮”,当即铜驼之变,为铜驼荆棘之省文,喻山河破碎,盛世凋零。“去无迹”就应理解为不会再发生了。这样,四句所喻之意应该是包含了元灭宋的内容,不只是一般的驱除妖邪的意思。这自然是龚开作画的深层寓意,而观画者是难以参透的。
《高马小儿图》龚开有题《高马小儿图》诗,咏“马方三齿儿未冠”而驰行,“天真烂漫”,英姿飒爽,预言“他日应须万人敌”59,语调爽朗明快。而吴莱的《同吴正传咏龚岩叟小儿高马图》,却破坏了龚开乐观的预言,就历史现象得出“血气未完先躏跞”的预测,可能会是“碛外鸣剑吾无功”,“老矣骅骝那得知?”
《瘦马图》龚开多画马,以《瘦马图》最有影响,有元一代题咏者恐怕不下十数家,龚开友人俞德麟、马臻、龚的诗集中有题咏诗,稍后的杨翥、杨维桢、倪瓒等人也有题咏诗62。由此看来,龚开的《瘦马图》大概不止有一幅。《中国名画鉴赏辞典》著录的日本大阪市美术馆所藏《骏骨图》只是其中现存的一幅。
龚开自题《瘦马图》诗云:“一从云雾降天关,空尽先朝十二闲。今日有谁怜骏骨,夕阳沙岸影如山。”又有题记云:“《经》云马肋贵细,而凡马仅十许,过此即骏足,惟千里马多至十有五。假令肉中有骨,讵能令十五肋毕现于外?毕现于外,非瘦不可,因此成相,以表千里之异,
然而,龚开作画的心意,单从画面上是难以参透的,甚至让一般观画者觉得甚是奇怪,谁也不会去数一数那十五条马肋。明人徐有贞《题龚圣与瘦马图》一文就提出了异议:“圣与(予)乃以《相马经》言马之千里者其肋十有五,拘拘然如数而画之,不已泥乎?”何况“《相马经》之言,亦未必然”
也是经历了易代之悲的清初文宗钱谦益有首七律,题曰《淮阴舟中忆龚圣予遗事,书赠张伯玉》,寥寥数语,评价了龚开的画马、吊诗、史传文、水浒人物赞,正好堪作本文考述的结语:
幕府遗民尽古丘,长淮南北恨悠悠。龙媒画得神应取,鱼腹诗成鬼亦愁。青史高文留劫火,绿林激赏寄阳秋。对君沧海翻余录,老泪平添楚水流。
注释
①参见王德毅、李荣村、潘伯澄合编《元人传纪资料索引》“龚”字目,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194—2196页。
②夏文彦《图绘宝鉴》卷五,《四库全书》本;朱谋
③吴莱《桑海遗录序》,《渊颖集》卷一二,《四库全书》本。
④王鏊《姑苏志》卷五七,《四库全书》本。
⑤《四部从刊》影印元刻本。
⑥参见《汉语大词典》第七册第1425页“盛年”释文。
⑦《元人十种诗》本《霞外诗集》卷首龚开序,末署“淮阴龚开圣予甫序于西湖客舍,时年八十一”。序中说到诗集作者马臻大德辛丑(五年,1301)去大都,次年归来,出诗卷邀序。是龚开生于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
⑧中华书局1976年点校本第三十六册第12512页。
⑨《宋遗民录》卷一○,《知不足斋丛书》本。
⑩《桑海遗录序》,《渊颖集》卷一二,《四库全书》本。
11《四库全书》本。
12《辑陆君实挽诗序》,《宋遗民录》卷一○,《知不足斋丛书》本。
13《宋史》卷四七“瀛国公本纪附二王”,中华书局点校本第三册第941—943页。
14《四库全书》本。下两段引文同。
15中华书局1976年点校本第五册第1712页。
16《渊颖集》卷五,《丛书集成初编》排印本第154页。
17《宋遗民录》卷一○附录方回《悼陆君实》,《知不足斋丛书》本。
18《宋遗民录》卷一○《龚圣予传》。
19《四库全书》本。
20见《存悔斋稿》,《四库全书》本。
21黄溍《江浙儒学副提举致仕龚先生墓志铭》,《金华黄先生文集》卷三三,《四部丛刊》影印元刊本。
22参见戴表元《剡源集》卷九《紫阳方使君文集序》、仇远《金渊集》卷三《方万里史敬舆陈孝先龚圣予胡穆仲相继沦没令人感怆》。
23《宋遗民录》卷一○附录,《知不足斋丛书》本。
24《桐江续集》卷三二。
25《宋遗民录》卷一○附录。
26《宋遗民录》卷一○附录。
27龚开作《宋文丞相传》末段云:“仆见青原人邓木之藏文公手书‘纪年’,皆小草,首尾备具。因求得誊本,取其始末为传,与赵陆二传并存。”作期当后于《宋陆君实传》。
28牟□《张仲实诗稿序》,《陵阳集》卷一二,《四库全书》本。
29参见戴表元《城东倡和序》,《剡源集》卷一○,《四部丛刊》影印元刊本。牟□《张氏学古斋倡和诗序》,《陵阳集》卷一三。
30《元诗选初集》,中华书局1987年排印本第三册第1837页。
31《元诗选初集》,中华书局1987年排印本第三册第1832页。
32《存悔斋稿》。
33《陵阳集》卷一三、卷二四。
34《柳待制文集》卷一八,《四部丛刊》影印元刊本。
35该书卷一六七《霞外诗集》条,中华书局1956年整理影印本下册第1436页。
36《霞外诗集》卷四,《四库全书》本。
37《霞外诗集》卷一○,《四库全书》本。
38中华书局1987年排印本下册第1361页。
39《霞外诗集》卷一○,《四库全书》本。
40《绝妙好词笺》卷五,《四部备要》本。
41《四库全书》本。
42参见宋濂《浦江人物记·方凤传》,《宋文宪公全集》卷五三。
43欧阳光《宋遗民诗人方凤生活创作初探》,《宋元诗社研究丛刊》第123—134页,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44见《宋遗民录》卷一○附录。
45《存雅斋遗稿》卷一,《四库全书》本。
46参见本文所引黄溍《跋翠岩画》,柳贯《题江矶图卷后》。黄溍还作有《陆君实传后叙》,载《金华黄先生文集》卷三。
47《带经堂诗话》卷四,人民文学出版社校点本上册第96页。
48《渊颖集》卷四。
49《渊颖集》卷三。
50《桑海遗录序》。
51《柳待制文集》卷一八。
52《四库全书》本。
53《中国名画鉴赏辞典》第398—401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年版。
54《四库全书》本。
55《宋史》卷三六四本传,中华书局1987年排印本第三十二册第11355—11367页。
56陆心源著,《潜园总集》本,同治光绪刻本。
57中华书局1987排印本第四册第1933页。
58《元诗选初集》,中华书局1987年排印本第四册第1839页。
59《宋诗纪事》卷八○,中华书局排印本第六册第1932页。
60《渊颖集》卷三。
61《四库全书》本。
62俞德麟题诗见《佩韦斋集》卷一,马臻题诗见《霞外诗集》卷一。李日华《六研斋笔记》卷四载杨维桢、倪瓒、龚璛题《瘦马图》诗,提名未引录诗有杨翥、俞焯等四人。
63《中国名画鉴赏辞典》第401页。题词亦见《宋诗纪事》卷八○。
64《佩韦斋集》卷一。
65《武功集》卷二《题龚圣予瘦马图》,《四库全书》本。
66《六研斋笔记》卷四引录。
67《牧斋有学集》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排印本上册第515—516页。
(收稿日期:2002年12月4日)
[作者简介]
袁世硕,1929年生。195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现为该校文学院教授。发表过专著《文学史学的明清小说研究》等。
阿部晋一郎,1971年生。日本二松学舍大学文学部院生课程修了,现为该校非常勤助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