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姥姥的故事

(2012-02-21 10:43:21)
标签:

杂谈

刘姥姥的故事

《红楼梦》第三十九回,村老老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刘姥姥道:‘去年冬天,接连下了几天雪,地下压了三四尺深。……我想必定有人偷柴草来了。……’贾母道:‘必定是路过的客人冷了,见现成的柴,抽些烤火去,也是有的。’刘姥姥道:‘……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极标致的一个小姑娘,…………刘姥姥编了告诉他道:‘那原是我们庄北沿地埂子上,有一个小祠堂里供的…………焙茗笑道:‘找到东北上田埂子上,才有一个破庙。……哪里是什么女孩儿,竟是一位青脸红发的瘟神爷。’”

  刘姥姥说的这个庙有人说是五通神庙,五通,又称五显、五猖、五相公等,是江南地区民间信仰中重要的神灵之一。光绪《归安县志》载:湖俗淫祀,最信五圣,姓氏原委,俱无可考。但传其神好矮屋,高广不逾三四尺,而五圣夫妇将佐间以僧道共处,或塑像,或绘像,凡委苍空园及屋檐之上、大树之下,多建祀之。 康熙朝汤斌在《奏毁淫祠疏》中论述:苏松淫祠,有五通、五显、五方贤圣诸名号,皆荒诞不经,而民间家祀户祝,饮食必祭。妖邪巫覡创作怪诞之说。愚夫愚妇为其所惑,劳不可破。苏州府城西四十里,有楞伽山,俗名上方山,为五通所踞几数百年。 鲁迅在《朝花夕拾五猖会》一文中记: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严谨。其实呢,这也是殊与 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直到现在太湖渔民还普遍敬奉五相公和他们的五位夫人。传说这五个神灵系一胎所生,也主管太湖的鱼类。他们的庙宇分布在这些地方:大相公庙在无锡石埠;二相公庙在独山;三相公庙在龙门;四相公庙在洞庭西山;五相公庙在壬子港。渔民不光常常到这些庙内去拜神烧香,而且每家在家堂内也贴有五相公、五夫人的神象,时时祭拜。相传五相公的诞辰为五月初五,所以,在端午节这一天渔民也祭拜五相公像。 
根据以上引文,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清初以来五通神的面目:他们是五位各自有配偶的男性神灵;在吴越地区的民间受到热情的崇拜和信仰;五通神非佛非道。除了这三点以外,一些典籍的记载显示了五通神的神格并不高。其中最明显的表现是他们喜欢淫人妻女。南有五通,犹北之有狐也。然北方狐祟,尚可驱遣;而江浙五通,则民家美妇,辄被淫占,父母兄弟,皆莫敢息,为害尤烈。” “苏州城西上方山有五通神祠,几数百年,远近奔走如骛。谚谓其山曰肉山,其下石湖曰 酒海。少妇病,巫辄言五通将娶为妇,往往瘵死。 
据典籍,五通神的神名在明代时就不佳了。冯梦龙所辑《情史五郎君》载:杭人最信五通神,亦曰五圣。姓氏原委,俱无可考。相传其神好矮屋,高广不逾三四尺,而五神共处之,或配以五妇。凡委巷,若空围大树下,多建祀之,而西泠桥尤盛。或云其神能奸淫妇女,运输财帛,力能祸福,见形人间。 《情史》里记载了五个与五通神相关的故事。故事大意都是五通神私通人妇或人女,并赠与这些女性的丈夫或父母为数不少的财帛。《情史五郎君》第五条记高邮李申之妇为五郎神所据的故事。妇欲得金步摇、金爵钗,向神索取,五通神至苏州太守府行窃,被钟馗和门神所伤。李申之子毛保遂买大匹纸三幅,从画工图写一钟馗、两金甲神,雄毅非常,到家揭之于门。五郎见之,凛然遂不敢入……与妇呜咽而别,自此杳然。这条故事里,五通神不仅多情而且善盗。这样看来,五通神是个级别不高(为钟馗和门神所伤,更像鬼,而非神)的邪神(淫人妻女、偷盗),他们的好处大约只有能给人以财帛这一项了。那么,为何民间对五通神还热情地信仰和崇拜呢?《民间诸神》对五通的记载已经给出了答案。 
五通财神。宋以来,民间所奉财神,有五显神和五通神,说法各异。大致上,以五显神为人神,说是有柴家兄弟五人为神,宋代封王,因其封号第一字皆为显,故称为五显;五通则为妖鬼,其形象各地所说不一,因常作祟人间,民间因畏而惧之,每每祀以为神。五显神曾被封为五通候,世人遂谓五通即五显,其实两者在原本上还是有所区别的。明以来,江南还有祀五路神的,清以来也称之为财神。五路,一说是元代人,姓何,名五路,因御寇而死,民间因以祀之;一说取出门五路皆得财之义。后来,他的名字又与五显、五通相淆,因而世间又有所谓五路财神之说。 
根据上述引文,我们可以归纳出民间祀奉五通神的两个原因: 
其一是将五通神作为财神来供奉。这大约是明清以后的事情了。相对于正统宗教而言,民间所崇祀的对象更多为杂神,这些神往往在某个领域拥有十分虔诚的信众。五通神受到江南民间民众欢迎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有财神的某些神通,或者说某种程度上他们就是财神。财神崇拜也就成为这一地区最普遍的民间神灵崇拜之一。当五通神具有财神的神通以后,江南民间广泛地崇信五通神就可以理解了。不仅江南,全国很多地方都祭祀五通神。明初朱元璋厘定祀典,在都城设立五显专祠;清代北京彰仪门外的五哥庙塑兄弟五人列坐,实即五显庙的变通形式;直到现在,山西五台山香火最旺的寺庙之一叫五爷庙,似乎也是五显或五通庙的变形。但五通神的祭祀在江南地区最盛,究其因,恐怕与江南地区重商重利而五通神又兼财神的功能脱不了关系。 
其二是因为惧怕五通作祟,所以将其作为神来祭祀。民间淫祀普遍具有明显的实用功能,求神保佑的心理是各种神祀产生的重要基础。五通神的神格不高,和小人一般,大约相当于神中的小神小人小神的共同点就是喜欢在背后施阴谋。所以,为了防暗箭,民众常年祭祀五通神。这样的一种心理(惧怕五通作祟)可能与五通崇信最初来源于鬼信仰有关。

统观全国各地的五神庙,可谓五花八门:有的供奉五猖,即金、木、水、火、土五行的五方神灵,也称五方帝君;有的供奉五显,即柴氏五兄弟,又称五显财神;有的供奉五财神,即五位财神。看来刘姥姥说的抽柴是送钱来了。那么,刘姥姥的五神庙供奉何方神圣呢?内塑龙王、马王、虫王、财神、青苗神等圣,名之曰五神庙。刘姥姥家是农村,是农民,民以食为天,大家都知道没有粮食的后果,人们企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靠天吃饭的年代,哪能年年丰收,岁岁高产?总有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者久雨不止之时。每逢灾年,人们纷纷到五神庙龙王塑像前,向龙王许愿:若能治水,丰收之后,必有酬答。村民们说话是算数的,如果祈祷有应,村民们便抬着供品到庙里上供,以履行诺言。有时还给龙王制办一件新衣,说白了就是将泥塑龙王重新彩绘一番。

    农业与马的关系密切,耕作、骑乘、运输,哪一样离得开马?早在周代,祭祀马神的制度便应运而生。最初祭祀马神的活动,可不像祈祷龙王那样临时抱佛脚,一年四季都有祭祀活动,正如《周礼·校人》所说:春祭马祖,夏祭先牧,秋祭马社,冬祭马步。到了清代,祭祀马神的活动简化为每年一次。相传六月二十三日是马神生日,祭祀的场面热闹非凡,极其隆重。还说马王爷三只眼,据《京都风俗志》记载:六月二十三日祭马王,京中畜养驿马之中、馆家及机关皆举行之。马王纸像供奉于桌上,前列钱粮、蜡烛、香炉、水果、鸡、鱼、羊头之类……以示尊诚供此马王。这就是那位青面红发的神。

    虫害是农作物的大敌,古人非常重视迎春。迎春(立春)祭祀时,要礼拜虫王,祈求一年四季田中无害。虫王即刘猛将军,至于谁是刘猛将军,说法就不一了:一说刘宰为刘猛将军;一说刘锐为刘猛将军;一说刘承忠为刘猛将军;一说刘錡为刘猛将军。他们都是刘姓猛将军。北辛安五神庙的虫王是刘錡。刘錡(10981162),字信叔,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因治虫有功,被奉为虫王。清康熙年间有位官员叫汤斌,认为以俗祀猛将,荒诞不经,奏请严禁。在当时情况下,人们既驱蝗无术,不得不乞灵于神,信仰不衰。至清雍正年间,还正式列入祀典。这就是刘姥姥引为自豪的神灵,因为这位神灵也姓刘。

    虫害问题解决了,还缺少一位主管庄稼的神灵--青苗神。青苗神的功能是保佑稼禾丰盛,大概是青苗神忙不过来的缘故,村中成立青苗会以保护农田,防人偷青割谷。《古今图书集成》记青苗神:两旗兮分张,舞轻风兮悠扬。神之司兮我疆,原田每每兮立我青秧。不梁不莠兮无无,时雨兮时旸。俾百谷兮登场,维神兮降康,报之兮肴蒸羊。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卷六》也有青苗神的记载,青苗神是有形有声而无面目也。青苗神祭期虽不可依,然俗称:夏之秋交谷禾将熟时,夜晚青苗神常出现于阡陌之间……塑像手执谷穗乃其特征。这位神仙就是那位抽柴的青春美女,那一位若玉小姐。

    有上述神灵保佑,丰衣足食有了寄托。居家过日子没钱不行,财神是不可不敬的。正月初五是财神生日,这天凌晨,村民大放鞭炮,前往五神庙接财神,

    有趣的是,龙王面前还有一个小龙王,据说是龙王之子。每当久旱不雨,人们便把小龙王请到庙外暴晒,据说大龙王不忍儿子暴晒,往往降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