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人笔下的卫辉:(清)赵良澍“过卫诗”三首

(2012-08-28 22:14:00)
标签:

厚重卫辉

霍德柱

赵良澍

肖岩诗钞

比干墓

文化

分类: 卫文名篇

赵良澍,字肃徵,号肖岩,安徽泾县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举人,六十年(1795)获会试第三名,廷试授中书。嘉庆三年(1798)任广东主考官,擢能举贤,多得名士,被重用。以老引疾乞归后,留意经传百家,勤于考据,掌教书院,从学者甚众,著有《肖岩文钞》、《肖岩诗钞》等书。曾任《旌德县志》总修。

 

比干墓

 

                            三仁同一道,      尤觉剖心难。

                            四字题尼父,      孤忠②识比干。

                            旧邦经几徙,      抔土至今完。

                            亦有批鳞③者,    龙逢骨犹寒。

【注释】

①见《肖岩诗钞》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1月版“续修四库全书•集部01464册”。

②孤忠:忠贞自持,不求人体察的节操。

③批鳞:即“批逆鳞”,常用来喻弱者触怒强者或臣下触犯君主等。

 

【简析】

赵良澍的诗集中多有以“北游”为题之作,说明其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经历了诸多的心理折磨。他曾感慨:“我初赴公车,汝方在襁褓。蹉跎廿五年,汝壮我垂老。”(《北游示儿子如圭》)在学诗与科举的冲突中,他也经历了一番痛苦的抉择,“当是时,少年意气锐甚,谓天下事可唾手成,俟博取科第后,置八股于不用并加吟咏,何患不工。转瞬三十余年,而身世多故,哀乐萦心,迫人于无可解脱……敝衣蹇卫,仆仆道途,偕计吏上春官者九乃一得焉,而齿危发秃,余勇已不可贾矣。”(自序)本诗就写于一次北游不中之后,“时赴归德郡守彭山泉西席之约”(《出都》),途径卫辉,拜谒比干墓,游览击磬亭,行延津道中,渡河至汴梁南下。

本诗以议论起笔。三仁一体,乃固有之论,但一“尤”突出了剖心之难。颔联紧扣比干墓之孔子题碑来写,孔子生于周而以“殷”题墓,暗含故国情思,属微言大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孔子心识比干,认为比干为“孤忠”。颈联以“旧邦”与“土”对举,以时代兴废、世事变迁为大背景衬托比干墓这一黄土之至今完好,由此突出比干的忠义精神之感动天地!尾联用别的“批鳞者”之遭遇不好衬托比干为人民所拥戴。

赵良澍孜孜向学,倾心科举。其诗重“材”,学究味浓,淳厚雍容。如“十年应唾燕云手,三字徒甘君相心”(《过汤阴吊岳忠武次壁间韵》)、“千古空亭在,声流直至今”(《击磬亭》)、“恋他书味同鸡肋,笑我名场逐鼠肝”(《北游》)等。但拘泥于此,才情不够。如本诗的尾联给人语尽意竭之感。

 

由淇县至卫辉作

 

                           朝从淇上行,      群山拱我前。

                           暮投汲郡宿,      回望山延绵。

                           横侧各异态,      高下长亘天②。

                           龙泉与牛岭③,    窈窕如争妍。

                           兹地韩魏郊,      咫尺敖仓④连。

                           孟门⑤枕后险,    大河带前川。

                           胜概⑥既雄踞,    灵气尤蜿蜒。

                           锺⑦为英杰人,    不朽名常传。

                           所以圣敬⑧后,    迭生六七贤⑨。

                           泪乎黍离⑩变,    犹存淇澳11篇。

                           盛德称睿圣 12 ,    箴戒 13 垂耄年。

                           我来千载下,      陵谷13形屡迁。

                           何处觅绿竹,      但见生寒烟。

                           驱车过殷墟,      怀古心慨然。

【注释】

①见《肖岩诗钞》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1月版“续修四库全书•集部01464册”。

②亘天:漫天,连天。或指横贯天空。

③龙泉:河北省阜平县西部有龙泉乡,此处有著名关隘龙泉关。  牛岭:现林县有牛岭山村。

④敖仓:秦代所建仓名。在郑州市西北邙山上。山上有城,秦于其中置谷仓,故曰“敖仓”。

⑤孟门:古山名。在今辉县西。春秋时为晋国要隘。《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齐侯遂伐晋,取朝歌,为二队,入孟门,登太行。”杜预注:“孟门,晋隘道。”《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

⑥胜概:美景,美好的境界。

⑦锺:集聚。

⑧圣敬:《诗经·商颂·长发》:“帝命不违,至于汤齐。汤降不迟,圣敬日跻。昭假迟迟,上帝是袛,帝命式于九围。”大意:先帝的命令从来不违背,直到商汤治理天下国家。商族的商汤降生不算迟,敬畏圣人之情每日上升。葛伯迟迟不来祭祀先帝,汤说对先帝要恭敬祭祀。汤命以先帝法式治九州。

⑨六七贤:《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

⑩黍离:本为《诗·王风》中的篇名。《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闵 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遂用作感慨亡国之词。

11 淇奥:淇水弯曲处。《诗·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诗·卫风·淇奥序》:“《淇奥》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旧时常用以称颂辅佐国政的人。

12 睿圣:明圣;明智。常指帝王圣明。《国语·楚语上》:“昔卫武公年数九十有五矣,犹箴儆於国……及其没也,谓之睿圣武公。”韦昭注:“睿,明也。”

13 箴戒:《国语·楚语》:“昔卫武公年九十有五矣,犹箴儆于国曰: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耄而舍我,必恭恪于朝,朝夕以交戒我。”于是作《懿戒》,更和《宾之初筵》,以嗜酒之风。

13 陵谷:《诗·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比喻自然界或世事巨变。也指陵墓。

【简析】

作者从“淇上”出发,然后到卫辉。用了一“朝”一“暮”。早上时群山在面前拱卫,傍晚时群山已在深厚绵延。“横侧”四句写山形之变化。“兹地”四句写古卫地之形胜,地处韩、魏之郊,与邙山咫尺相连,后有孟门之险,前有黄河如带。“胜概”两句过渡,由写山到写人,山川有灵,自然人杰辈出。作者先写殷商圣君“迭生”,绵延八百年殷商历史;然后写卫武公之“睿圣”。“我来”四句写山谷变迁,绿竹与贤圣不再,但见寒烟淡淡,暮色沉沉。最后两句总结,本诗重在“怀古”,兴思古之幽情。但全诗缺少有深度的议论,见识不够深远。

 

击磬亭

 

                           游鱼听鼓瑟②,    枥马仰鸣琴③。

                           况以圣神德④,    而传戛击⑤心。

                           斯人虽石隐⑥,    片语亦知音。

                           千古空亭在,      声流直至今。

【注释】

①见《肖岩诗钞》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1月版“续修四库全书•集部01464册”。

②按,古代有“游鱼出听”之典。形容音乐美妙动听。《荀子·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③按,本句写马听见美妙的音乐,竟反常地昂起头吃饲料。典出《荀子·劝学》:“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杨倞注:“仰首而秣,听其声也。”

④神德:高洁的品德。《楚辞·贾谊<惜誓>》:“彼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

⑤戛击:敲击。《书·益稷》:“戞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蔡沉集传:“戞击,考击也。”

⑥石隐:与石(磬)俱消逝。石,乐器,八音之一。《书·益稷》:“击石拊石。”《注》:“石,磬也。”

【简析】

孔子击磬处在卫辉城南,传孔子击磬于卫,即此处。首联用典,赞美磬音的美妙。颔联以“况”起笔,含义更深一层,写磬音的内涵,融进了圣人之“神德”。所以,圣人虽以前逝去,但他的只言片语仍然是后人的“知音”。即使亭子已空,但圣人的思想、教诲直到今天依然传承不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