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笔下的新乡:明·陆深“过新乡”诗三首
(2012-07-19 23:47:02)
标签:
古人写新乡霍德柱俨山集陆深新乡阳武文化 |
分类: 古人笔下的新乡 |
陆深(1477—1544),字子渊,号俨山,上海人。弘治十八年进士,二甲第一。选庶吉士,授编修。刘瑾嫉翰林官亢己,悉改外,陆深得南京主事。刘瑾诛,陆深复职,历国子司业、祭酒,充经筵讲官。奏讲官撰进讲章,阁臣不宜改窜。忤辅臣,谪延平同知。晋山西提学副使,改浙江。累官四川左布政使。松、茂诸番乱,深主调兵食,有功,赐金币。嘉靖十六年召为太常卿兼侍读学士。世宗南巡,陆深掌行在翰林院印,御笔删侍读二字,进詹事府詹事,致仕。卒,谥文裕。陆深少与徐祯卿相切磨,为文章有名。工书,仿李邕、赵孟頫,遒劲有法,如铁画银钩。尝鉴博雅,为词臣冠。然颇倨傲,人以此少之。著《俨山集》一百卷、《续集》十卷。
下列三首均选自《俨山集》卷八。
明·陆深“过新乡”诗三首
阳武①道中
冬日如春暖,河冰断复流。
尘中藏去马,天际出危楼。
周道②真如砥,行人那可留。
风霜双短鬓,失计为身谋。
【注释】
①阳武:秦置阳武县,在今河南原阳东南,唐移今原阳。1919年与原武县合并,名原阳。
②周道:大路。《诗·小雅·四牡》:“四牡騑騑,周道倭迟。”朱熹集传:“周道,大路也。”
【简析】
作者于冬日奔驰在阳武道中。由于暖冬,黄河复流。颔联风尘仆仆、不停奔波之态。颈联写征途的艰难和征人的不堪。尾联写游子双鬓染霜,慨叹“为身谋”而劳累不堪。“失计”暗含对宦途的失望和无奈。
新乡道中
望国还乡路,南人北客心。
鬓毛霜欲满,时序夏初临。
宿雨①风尘净,遥山紫翠深。
苏门精舍②近,怅望负幽寻。
【注释】
①宿雨:夜雨;经夜的雨水。隋·江总《诒孔中丞奂》诗:“初晴原野开,宿雨润条枚。”
②精舍:学舍,书斋。或指精致的房舍。
③怅望:惆怅地看望或想望。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诗:“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
【简析】
本诗从“时序夏初临”看,与前首不写于同时。前四句写常年奔波在外,双鬓斑白,思乡之情越来越浓。颈联回到现实中来,描写雨过天晴之后风尘清静,使得远山呈现出深紫的翠色。不远处有苏门山精美的楼台亭榭,但官命难违,身不由己,只能怅望,难以亲近,只得辜负了寻幽之情趣。
晓发新乡
落月犹在屋,大星①欲浮空。
旅门人戒晓,官道树含风。
隐隐共山湿,迢迢卫水东。
黄河旧行处,指点为谁穷。
【注释】
①大星:星宿中大而亮者。这里指启明星。明·高启《暂宿行营舟中》诗:“角声未起大星低,夜静寒营独马嘶。
【简析】
首联紧扣“晓发”,写景生动传神。月之将落,悬挂屋顶;大星明亮。浮在空中。天色尚早,但行人已发。“犹”、“欲”虚词传神,“犹”表达天未明而早行之意,“欲”化静为动,写出大星如伸手可触,突出其明亮。颔联写行旅之人不宜早行,况且此时的官道上还寒风凄冷呢!颈联写地方风物。共山即使苏门山,以“湿”写早行环境的艰难;卫水流经新乡、卫辉,也属北上的水路,“迢迢”写征程漫漫。尾联“黄河旧行处,指点为谁穷”语义难定,感觉与全篇不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