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卫辉研究之汲县古碑刻:赠承德郎户部主事范公、封太安人阮氏合葬墓志铭

标签:
厚重卫辉霍德柱汲县古碑刻 |
分类: 汲县古碑刻 |
http://s9/middle/450e452dtb2689e2babc8&690
(其中一块,篆文)
按,本文是汲县进士范师曾求张衍庆为其父母所撰写的墓志铭。范鑑、范师曾、张继、张衍庆都是明朝中叶汲县名人。该文对汲县明代地方史的研究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碑为刘天民所书,刘天民在与刘瑾的斗争中同样名震天下,曾做过河南按察司副使,其笔迹所留不多,本碑也是研究刘天民的重要资料。
此碑现存卫辉市博物馆(徐家祠堂)碑林之中,嵌壁小块方碑。两块,一块篆文“赠承德郎户部主事范公封太安人阮氏合葬之墓”,五行,每行四字;一块即上述正文。字迹清晰,保存尚完好。
http://s13/middle/450e452dtef816624f01c&690
(正文,碑之局部)
赠承德郎户部主事①范公、封太安人②阮氏合葬墓志铭
赐进士、翰林院修撰、儒林郎、经筵讲官、同修国史、同邑张衍庆③撰。
赐进士出身、奉议大夫、吏部稽勋清吏司郎中、历城刘天民④书。
赐同进士出身、奉训大夫、户部山东清吏司郎中、真阳李经⑤篆。
赠户部主事范公、封太安人阮氏皆以其子之贵锡⑥之也。公之卒乃正德十年⑦四月初三日。师曾⑧始举进士,闻讣匍匐奔葬,逾年又宅祖母黄氏忧⑨。越有三祀⑩,制11俱终,始赴铨省12,拜13官户部主事,历员外郎,进郎中。前三载,绩用上考14,公暨阮给15所得敕,获封与赠。乃嘉靖二年十一月三十日,太安人亦卒于京师。师曾将扶柩南归,合葬于祖茔之次。慨公铭表未备,请同官主政陆佩乾状乞16倂为铭以志。
http://s9/middle/450e452dt77fa237619b8&690
(拓片,局部)
公生于正统乙丑40,得年七十有一;太安人生于正统甲子41,得年八十。子男二:长即师曾,阮出;次师闵,侧室王氏出,府庠附学生员42。子女二:长适黄崇彝;次潘尚文,早卒,亦王出。男孙一:汝澄,娶兵部司务43李思善长女。女孙二:长适胡文安,次许嫁刘志濂。若此姻党,俱同郡人。公获见其子之筮仕,太安人后公十年,享其禄养44,其封与赠,可以无憾矣!皆义方45之教之力也,不贤讵46极于此乎?固宜铭也。余童丱47游公之门,继与师曾同举于乡,知非不厚且悉,忍弗铭邪?铭曰:
扬名成志,贻谷48于子。维封君之光,二孟同轨49,身委多祉50。维太安人之良,有封若堂,合窆51而藏,有文孔彰52,庶其不忘。
(拓片,局部)
【注释】
①承德郎:文散官名。明正六品,初授承直郎,升授承德郎。
②太安人:“安人”是宋徽宗时所定命妇封号,在宜人之下,自朝奉郎以上至朝散大夫之妻封为安人。明清则为六品官之妻的封号,如以封给母及祖母,则称太安人。
③翰林院修撰:唐代史馆有修撰,掌修国史的官臣,宋实录院有修撰官掌修实录,辽国史院与元、明、清翰林院皆有修撰官,明、清通常授予一甲第一名进士。一般于殿试揭晓后,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即授翰林院修撰。
④赐进士出身:明清时的殿试的录取分为三甲,其中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
⑤赐同进士出身:明清时殿试的录取分为三甲,其中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⑥锡:通“赐”。给予,赐给。
⑦正德十年:即1515年,农历乙亥年。
⑧师曾:范师曾,正德甲戌进士。范鑑之子。
⑨宅忧:处在父母丧事期间。《书·说命上》:“王宅忧。”孔颖达疏:“言王居父忧。”
⑩祀:商代对年的一种称呼。《书·洪范》:“惟十有三祀。”
11制:守父母之丧为制。《红楼梦》:“因在制中,不便行礼。”
12铨省:指考量官吏的机关,即吏部。铨,本指秤,故有“称量,衡量,鉴别”之意。
13拜:接受官职,上任。
14绩用:犹功用。《书·尧典》:“九载,绩用弗成。”孔传:“三考九年,功用不成,则放退之。”
15给:给予。指皇帝赏赐给。
16状乞:指以状乞传。按古人规矩,为人子者不可自作主张为父亲乞传,故文中范师曾通过陆佩乾向作者乞求为父母写墓志铭。
17筮仕:古人将出做官,卜问吉凶。《左传·闵公元年》:“初,毕万筮仕于晋……辛廖占之,曰:‘吉’。”后人便称出仕做官为“筮仕”。
18振励:奋勉,振作。
19淬:淬火。《汉书·天文志》:“火与水合为淬。”比喻磨炼,勉励。
20府庠:即府学。
21刚介:刚强正直。《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元年》:“诜刚介雅正,以风教为己任。”
22不偶:不成功。
23俞:愉快。
24幹理:治理,料理。
25孳牧:繁殖牧养。
26优赡:渊博丰富。《后汉书·蔡邕传》:“夫夫有逸羣之才,人人有优赡之智。”
27任使:差遣,委用。
28元戎:元帅,主将。
29属:通“嘱”。吩咐,叮嘱。
30坊:古同“防”,防范。
31劝相:劝助,劝勉。《易·井》:“君子以劳民劝相。”孔颖达疏:“君子以劳来之恩,勤恤民隐,劝助百姓,使有成功,则此养而不穷也。”
32同服:与前句的“有道”对应,俱指同道之人。
33囊笥:袋子与箱笼。古代读书人多用以装书籍文稿。
34若:其,他的。《墨子·天志下》:“今人处若国得罪。”
35笄(jī):古代特指女子十五岁可以盘发插笄的年龄,即成年。
36徧服:全部臣服。徧,遍。
37秩秩:顺序之貌。《荀子·仲尼》:“贵贱长少秩秩焉,莫不从桓公而贵敬之。”杨倞注:“秩秩,顺序之貌。”
38梱(kǔn):门槛。《史记·循吏列传》:“使高其梱。”
39女士:旧谓有士人操行的女性。《诗·大雅·既醉》:“其仆维何,釐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唐·张说《荥阳夫人郑氏墓志铭》:“衣冠礼乐,耳目所徵,号之诸生,实为女士。”
40正统乙丑:正统十年(1445),农历乙丑年。
41正统甲子:正统九年(1444),农历甲子年。
42附学生员: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简称附行。明正统时,府、州、县学除廪膳生员、增广生员外,始有取附学生员之制。
43司务:掌管本衙门的抄目、文书收发、呈递拆件、保管监督使用印信等内部杂务。
44禄养:以官俸养亲。古人认为官俸本为养亲之资。
45义方:指行事应遵守的规矩法度。
46讵(jù):表反问的副词,表示超出预言范围或谈论范围的情况。岂,怎。
47丱(guàn):古代儿童束的上翘的两只角辫。借指年幼。
48贻谷:语出《诗·小雅·天保》:“天保定尔,俾尔戬谷。”郑玄笺:“天使女所福禄之人,谓群臣也。其举事尽得其宜,受天之多禄。”后以“贻谷”指父祖的遗荫。
49二孟同轨:疑指上追圣人之道孟子。
50祉(zhǐ):福气。
51合窆(biǎn):犹合葬。窆,将棺木葬入墓穴。
52孔彰:亦作“孔章”。非常显明,十分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