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千里微博观点 2012.5.19
(2012-05-21 05:31:58)
标签:
杂谈 |
分类: 马千里观点 |
【培训手段】都可以。这个要看培训师的现场观察水平。如果直接告诉就可以解决认知,那就过;看学员迷茫,再上数据,信服则过;再迷茫,情景法解决。还不行的话,就是讲授的观点有问题,或者讲授的对象不对路。
【教育与教书】教育和教书是两个门类,搞教育的未必是教书的。所以是不是教育家压根就不能用会不会教书来衡量。一个人能开创一个教学模式、提升一种教育理念,达到创新级别、能改变教育现状的人,也可以是教育家。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的形成过程在战国时期历时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春秋的管子。韩非子本人对法家的贡献思想层面倒不大,整合的意义却甚有价值。法家不为当时的政权服务的不可能的,包括儒家也是如此,而当时的政治必然的专制的。至于一些民主的思想,儒法道墨各有体现。
【管理成效】任何管理行为,都是为战略实施和目标实现解决问题。不能支撑战略,是无用功;不能解决问题,也是无用功。直接管理和咨询服务,同此理。
【半途而废的管理】关于战略执行的管理、企业文化执行的管理,基本没有接触过。此类现象叫“半拉子工程”。常见的是半途而废的战略管理、空中楼阁的企业文化管理、战略缺失的人力资源管理。想想是不是?
【管理手段】核心在于对战略的认知,战略是什么?只有认识到战略是管理手段,才能真正把战略“管理”起来。现在大多数公司的战略只是样子、只是文件,怎么去在经营中将战略规划“管理”起来,从未考虑,也束手无策。这个问题同样存在于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
【关于盖洛普】老盖的成就在于民意调查和分析,部分精力运用到企业管理方面,此方面的成就重点体现在基层经理的研究。他有很多惊世骇俗的结论,是以海量数据为基础的,让人惊骇之余点头称是,且毫无辩驳之力。
【企业文化】文化这东西,不能这么绝对分优劣。甚至可以说文化无优劣之分。同样的市场背景下,可以有决然不同的文化应对,那取决于组织内部的特征,只要适合的就是“好”的。就好像我们无法说“谨小慎微”和“雷厉风行”哪种性格更好一样。
【企业战略】战略可以用最简单的方式来描述,就是“目标+方法”。虽不准确,也不至于大的偏差。只有方法和途径,没有目标,那叫瞎掰;只有目标没方法,那叫空想。只有两者同时具备,才叫战略。
【人力资源】HR不仅仅是做和人相关的事情,更为重要的还有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流程的规划,也就是说机制方面的问题。为什么HR要负责机制?这是因为人力资源管理要想有成效只解决人是不够的,你必须同时保证机构设置是合理的、工作流程是经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