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圳某企业家沙龙侧记

(2006-07-24 07:05:45)
应主办单位邀请参加了深圳的一次企业家沙龙。这次沙龙规格还可以,气氛也比较活跃,但几个主讲嘉宾的说法我并不赞同。在那种场合我不便多说,现在也隐去其姓名,我们只探讨一下观点,也供咨询界、企业界朋友参考。

中国企业真的不强吗?

这位讲师并没有讲出理由,而是摆出了这个自以为是的“事实”,并以讽刺的口气,希望中国企业因此得到些警示。其实这个前提本身就是错误的。

所谓中国企业做不强,其实只是和目前国外企业相比而言,不比较就没有强弱,但这种比较方法本身就是错误的。这位讲师列举了美国和日本的企业来证明他的观点,而我们知道,美国企业发展已经有200多年历史,日本现代企业是从二站之后开始的,而中国现代企业却是从1978年开始形成的,到今天才不到30年的历史。拿具有几百年发展历史的企业界,和仅仅有30年发展历史的企业界相比,就好象让一个小孩子和成年人比手腕的力气,是很不科学的。我觉得这样得出的结论恰恰不是应该看不起中国企业,而是应该更加崇拜中国企业在短短的30年间所取得的成绩;从中,得到的不应该是警示,而应该是正面的、积极的启发。

也就是说,中国企业目前与国外企业相比所表现出来的不强、不大、不久,是企业发展阶段中的必然。我想,即便是美国、日本的企业在它们发展初期恐怕未必能够取得中国企业现在的成就。

那些片面地、孤立地去分析问题,的出一个似是而非的结论,大多是为了用惊世骇俗的观点来咋呼企业,得到企业的信任。如果不承认这一点,那就只能是自身认识问题、水平问题。

二十年赚两个亿的企业和两年赚两个亿的企业如何比较?

有位讲师,其实是做品牌管理咨询的。他拿出了这个问题让大家讨论,最后他借用另外一位企业家的名义说出了其实是自己看法的看法:二十年赚两个亿的企业,所形成的品牌价值要大于两个赚两个亿的企业所形成的品牌价值。

很显然,他把品牌的形成和品牌的时间等同起来了,至少认为这是一个正比例关系。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我想,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在两年内赚到两个亿,它的品牌价值应该是惊人的;而那个用二十年的时间才做到这一点的企业,其品牌价值怎么可能与之相提并论呢?

但很多与会企业家相信了他的说法,原因只有一个技巧问题,就是这位讲师故意设置了一个不公平的前提,那个两年赚两个亿的企业,两年到了就倒闭了,而那个二十年的企业还继续活下去!如果比较,那前提必须一致,就是说,要倒闭都倒闭,要活下去就活下去。如果都倒闭了,品牌价值哪个更大些这个问题意义就不太大了;我们看如果两个企业都活下去了,很显然,两个赚两个亿的企业比那个二十年的企业要更加得到公众的推崇。

为了推广自己的品牌理论,而用这种无聊的技巧,我觉得实在是咨询界一个很遗憾的事情。

企业做品牌应该如何选择咨询公司?

这位做品牌咨询的讲师说,企业自己没有专业能力做品牌,所以要请外部的品牌咨询公司。这个观点的功利性是很明显的。其实企业做品牌聘请品牌顾问是可以的,但也并不是说企业自己就不能做、就做不好。况且,即便聘请外部品牌顾问,那么企业就可以坐享其成了吗?多少有点企业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企业的事情主要还是企业来做了,顾问只是顾问而已。企业和管理咨询机构的关系中,企业永远是主体。

这位咨询师又说,找品牌顾问公司就要找专业的,不要怕价钱贵。这句话的潜台词很明显,其实就差说“要找公司就找我”了。找专业品牌咨询公司的说法是对的,但不要怕贵就没道理了。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力和需要来选择公司的服务,在一样都很专业的公司中寻找最适合自己企业的公司,这应该是最客观冷静的选择。也就是说,贵与不贵不是选择的标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

企业千万不要因为别人说你舍不得钱而死要面子,选择最适合你的就可以了。

U盘企业自主品牌到底怎么做?

有位企业界朋友是做U盘的,一直是为DELL做代工,他想做自己的U盘品牌,向专家请教。这位做品牌咨询的专家大谈品牌塑造理论,确实给这家企业提供了看似可行的建议。但这些建议的前提应该是这个企业的产品是可以做品牌的,如果这个前提不存在,那这些建议还有什么意义呢?如果真是按此实施了,对企业的危害谁来负责呢?

那么,U盘可以做品牌吗?当然,目前市场上就已经有着很多品牌的U盘,能做好像是可以的。但是有一点,能做,未必是现在能做。就目前U盘的前景来看,这个产品已经不适合在做什么品牌了,甚至连其生命周期也将走向终结。大家知道,U盘的功能是移动存储。现在,好歹一个MP3或者MP4的信息储存容量就已经完全可以达到甚至超过U盘;一些手机实际上也完全可以达到U盘的存储量;再有,移动硬盘可达4个G的容量。那么,功能只有存储的U盘还有存在的价值吗?即便有,又能有多大呢?即便有,又能够存在多久呢?我预计,功能单一的U盘,会像软盘那样逐渐被其他产品所替代。这样一个生命周期即将终结的产品,做品牌不是绝对的浪费吗?

我想,这些市场经验丰富的专家是不会不明白这么简单的道理的,但为什么还要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而鼓励一个垂死的产品去做品牌呢?这里的原因,真的很微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