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地点:河北·承德
设备:Canon 1Ds3+1DX
摄影:北京老夏
背景音乐:《藏经阁之秋》
【图1】
清朝初年,中国藏传佛教在中国的蒙、藏地区(包括青海、新疆)势力强大,教徒信仰虔诚,佛经教义是蒙、藏人民的精神支柱。喇嘛教上层人物在政治上有效地控制着地方政权,经济上汇聚着大量财富,文化上掌握着经堂教院。清政权为加强对北疆的统治,巩固国家统一,对边疆各少数民族实行“怀柔”政策。“怀柔”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蒙藏民族采取“因其教不易其俗”、“以习俗为治”的方针。乾隆说:“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所系非小,故不可不保护之”。反映了清统治者以顺应少数民族习俗、尊重蒙藏上层人物宗教信仰的策略,来实现密切地方和中央政权的关系,巩固国家统一为目的的战略思想。
外八庙是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东北部八座藏传佛教寺庙的总称。先后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间陆续建成
外八庙。当时,北京、承德共有四十座直属理藩院的庙宇,京城三十二座,承德八座,复因承德地处北京和长城以外,故称外八庙;包括溥仁寺、溥善寺(现已不存)、普宁寺、安远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须弥福寿之庙,广缘寺。
避暑山庄自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驻跸使用以后,皇帝每年秋弥前后均要在此长期停住,消夏避暑,处理军政要务。由此而来的大批蒙藏等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臣每年都要到承德谒见皇帝,参加庆典。借此,清廷便在承德大兴土木,建造寺庙,为前来的上层政教人物提供瞻礼、膜拜等佛事活动场所,功能上同避暑山庄相辅相成,互为补遗。
进入暑期后,前来避暑山庄皇家寺庙祈福的人流犹如潮涌,好人一生平安!
(本组图片均使用CBLLENS自定义色彩白平衡)
【图2】

【图3】

【图4】小布达拉宫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小布达拉宫金顶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图16】普宁寺

【图17】

【图18】

【图19】

【图20】

【图21】

【图22】

【图23】
【图24】

【图25】

【图26】

【图27】

【图28】

【图29】

【图30】

【图31】

【图32】

【图33】

【图34】一人演两角

【图35】

【图36】
进入《北京老夏》微博共享精彩

加载中,请稍候......